国际贸易政策.ppt
《国际贸易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政策.ppt(1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学习内容及目标,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了解)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发展及具体政 策措施(掌握),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 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管理的原则和方针,是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结合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经济因素,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对进出口贸易活动的方向、数量、规模、结构和效益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美国贸易政策制定主体,(1)美国的立法部门-国会。根据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的规定,美国国会具有制定和征收关税以及管理和外国进行商务活动的权利。(2)以总统为中心的的行政部门 根据美国
2、宪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总统有权代表国家同任何外国政府进行谈判并签订国际协议作为行政协定。(3)美国的各种利益集团-“PNTR案”,我国的贸易政策主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常设机构为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有权制定宪法和法律。国务院,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照宪法和相关法律,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和其他有关部门(统称“各部门”)可在其各自部门的职责范围内并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发布部门规章。,商务部主要职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商务部是主管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
3、作的国务院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拟订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起草国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和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定实施细则、规章;研究提出中国经济贸易法规之间及其与国际多边、双边经贸条约、协定之间的衔接意见。,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依据,(1)经济发展战略 一般而论,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往往倾向于制定较开放和自由的外贸政策,因为外向型经济强调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开放性的对外贸易政策有利于本国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和合作。相反,采取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则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竞争和合作缺乏紧迫感,它们还往往倾向于采取较为强硬的贸易保护政策。,(2)
4、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处于主导优势地位,产品国际竞争力强,该国政府就会倾向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以便在国际市场的自由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产品没有竞争力,就会倾向于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避免在国际市场上遭受更大损失。,(3)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一国的贸易政策会对本国的利益集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自由贸易政策强调不干预对外贸易活动,依据市场规律自由竞争,这有利于国内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但不利于进口竞争集团。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保护国内竞争性企业,但消费者的利益会受到损害。一般说来
5、,那些同进口商品发生竞争关系的行业及其外围组织,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力量,而直接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集团则是自由贸易的推崇者。,(4)政府决策者的经济理论与贸易思想,各国政府制定贸易政策必定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虽然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由国家立法机构来进行的,但是政府机构尤其是政府主要决策者所提倡的贸易理论和思想往往会渗透到政策中。如美国国会通常授予美国总统在一定范围内制定某些对外贸易法令、进行对外贸易谈判、签订贸易协定、增减关税和确定进口商品数量限额等权力。,(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关系,若两国有着良好的政治互动,外交关系友好,经济互补性强,往往愿意开放国内市场,扩大商品和
6、技术的出口,而对那些政治上或经济上的敌对国家,则倾向于采取保护贸易政策。,贸易政策手段,行政手段: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构凭借国家政权力量,采取发布命令、指示、规定、条例等形式,直接引导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一般具有强制性、直接性、纵向性特点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运用的行政手段主要包括:外贸经营权管理、进出口配额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海关管理、进出口外汇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进出口商品原产地管理等。,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机制,按照经济利益原则作用于经济活动,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手段。对外贸易中的经济手段主
7、要包括汇率调节、税收调节、信贷调节、价格调节等经济杠杆,间接影响和约束企业对外经济贸易行为。,法律手段:是指政府依靠特有的法权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例如维护对外贸易保护法就包括反倾销立法、反补贴立法、保障措施立法;双边条约;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的对外贸易法律调控手段。,二、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1)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活动不加干预和限制,对商品出口也不给予特权和优惠,使货物、技术、服务自由进出口,任其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自由地竞争与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往往倾向于采用自由贸易政策,因
8、此又被称为“强者政治”。,(2)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利用各种措施对商品进出口活动进行干预甚至管制,限制商品进入,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品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同时,采用各种优惠和补贴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3)管理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又称“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发展及具体政策措施,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17世纪),产业革命后(
9、英国、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德国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自由发展(50-70年代),垄断代替自由竞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滞胀出现后(70年代),战略性贸易政策,(80年代),管理贸易政策,(90年代),1、重商主义 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15-17世纪),(1)货币政策 早期重商主义国家通过行政立法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严禁金银外流。(2)“奖出限入”政策 在限制进口方面:为严格限制进口,除若干原材料外,对所有输入的货物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限制外国制成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进口。在奖励
10、出口方面:减免关税或给予补贴,发放奖金,航海法,1651年,英国通过了重要的航海法案,其后经多次补充修订,并和其它一系列的控制海上商品运输和鼓励出口贸易的法令合在一起称为航海条例。按照1660年修订的航海条例规定:从亚、非、美洲运输货物到英国,只能使用英国船只;由欧洲运到英国列在名单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船舶,在名单之外的货物才可以使用货物生产国的船舶或英国船舶,而且必须是由直接生产国运出。对由外国船舶运进英国的货物使用较高的进口关税。因此,从1651年到1786年英国的关税是禁止性关税。航海条例实行了两个世纪,至1849年废止.,谷物法,16601689年,英国通过若干法令限制谷物的进口,产生了
11、谷物法。它是英国粮食进出口管制条例的总称,用提高粮食进口税的办法抵制外来竞争。例如,在1670年的谷物法中规定,当英国每夸脱小麦价格低于53先令4便士时,征税16先令;每夸脱价格在53先令4便士至80先令时,征税8先令。即国内小麦价格低时对进口小麦征高税,国内小麦价格高时进口税相应降低。这样使英国国内小麦市场每夸脱价格经常保持在60到70先令以上,不因廉价的小麦进口而降低国内市场价格。谷物法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藉以“保护”英国农夫及地主免受来自从生产成本较低廉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3)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各国纷纷开辟海外独占殖民地,发展贸易,政府设立特许贸易公司,独占与某个地区的贸易。特
12、权公司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全称是“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这家公司有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其他英国商人不得在这一地区从事贸易活动。垄断贸易权、训练军队权、宣战权、设立法庭审判本国或殖民地居民权等.(4)鼓励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在法国:1673年发布命令,在全法国工业企业中推行行会制度,行会规章由政府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其目的是以行会制度监督工业,加速发展。国家还发放大量补助金给从事工场手工业的厂主,同时还允许给厂主提供长期贷款。,谷物法,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少,羊毛价格上涨,小麦价格上涨,工人工资提高,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少,他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损害了
13、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自由贸易,2、英国自由贸易政策(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1)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法,废除航海法,1824年起,英国与其他国家订立了一系列贸易条约,规定除了英国沿海航运和对外殖民地贸易的航运仍然禁止外国船商经营外,其他所有的英国进口货物运输都对外国商船开放。1830年,英国准许外国船商在互惠的条件下进行对英国殖民地的运输。1854年,英国的沿海贸易和殖民地全部向其他国家开放。至此,航海法效力终止。,(2)改革关税制度,在重商主义时期,英国有关关税的法令多达千件以上。政府从1825年开始简化税法,实行新的税率制度。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1841年进口关税相当于进口价值的35%,
14、1881年下降到6%。与此同时,减少进口纳税的商品项目,从1842年的1052种纳税商品项目减少到1882年的20种。,(3)取消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垄断制-特惠制-自由贸易(4)取消外贸经营特权 1831年和1834年,英国先后废止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将贸易经营权范围扩大到一般涉外公司,将殖民地贸易纳入自由贸易体系中。(5)与外国签订自由贸易条约 1860年,英国与法国签订了“科伯登”条约。,科伯登条约,又称“英法条约”,这项条约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自由贸易精神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英国对法国的全部工业品免税,降低酒税,并承诺不禁止煤炭出口;法国则承诺取消一切禁止性关税和禁止性
15、措施,降低英国工业品的关税,在1864年10月1日以前降为从价税率30,以后不超过 25。条约还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条款。条约有效期为10 年。1862年英国与比利时,1863年与意大利,1864年与奥地利和瑞士,1865年与德意志关税同盟等陆续签订了8个类似条约。法国也开始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条约。,4、保护贸易政策(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1)美国保护贸易政策 美国保护贸易政策产生的背景 美国独立之前一直受到英国殖民统治,作为英国原材料供应市场和英国制成品的销售市场。战后,美英之间贸易恢复,美国落后的工场手工业根本无法和英国机器大工业抗衡。关于美国未来发展方向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北方工
16、业资产阶级主张独立发展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南方的种植园主张坚持从前的发展模式,出口农林产品,换取工业品。,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1804),美国开国元勋,政治家、金融家。他是一个苏格兰富豪的私生子,1772年来到新大陆,1773-1774年在纽约国王大学(现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就学,1775年,参加独立战争,战后推动制宪会议召开,1789年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在第三任总统的选举中,他支持了长期来的政敌杰弗逊而激怒了副总统艾伦.伯尔,1804年7月11日、两人相约在新泽西州东北部丘陵决斗,决斗中伤重死亡。,1791年12月,向国会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详细阐述了关税保护思想。,美国保护贸
17、易政策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1804),汉密尔顿保护贸易主要观点:、制造业的发展能够为其他部门提供先进的、效率更高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制造业能够消耗大量的农产原料以及生活必需品,保证农产品销路,稳定农产品价格;、制造业还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扩大就业。、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家干预,实行关税保护制度。,汉密尔顿所主张的保护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为其提供发展资金;、对重要原料出口限制,对国内必需的原料进口免税;、对必需品工业给予补贴,对各类工业给予奖励;、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成品的质量;,4、
18、保护贸易政策(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2)德国保护贸易政策 德国保护贸易政策产生的背景 德国保护贸易政策代表人物(shipin),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德国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依据-幼稚产业保护贸易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以生产力理论、经济发展阶段论和国家干预论为依据,抨击古典自由贸易学说而建立起来的一套以保护关税为核心,以阶段保护为特点的为落后国家提供保护贸易政策依据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观点“古典自由贸易学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生产力理论。生产力理论:一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固然重要,但它有耗尽的时候,所以产生财富的生产力才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处于工业发展初期的
19、德国,与其实行自由贸易获得财富,还不如通过保护本国工业,获得产生财富的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幼稚产业保护贸易理论主要观点与内容,李斯特尖锐地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组成一个以英国为首的国家体系,到那时欧洲大陆国家的地位将一落千丈,人民将成为不重要的、没有收益的民族。在这种形势下,法国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将遭到同样命运。最上等的酒得供应英国世界,只有最下等的劣酒才能留给自己。法国最多只能干些小型女帽业那类营生。德国到那时看来对英国世界没有什么别的可以贡献,只有一些儿童玩具、木制的钟、哲学书籍等类,或者还可以有一支补充队伍,他们为了替英国人服务,扩大英国的工商业
20、优势,传播英国的文学语言,牺牲自己,长途跋涉到亚洲或非洲沙漠地带,就在那里沦落一生。”,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观点“古典自由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经过如下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应该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同时,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应该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适用于当时的英国,而德国应该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保护本国工业免受外国的强大冲击。,观点反对自由放任原则,主张国家干预。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力量。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也是当初政府的扶植政
21、策所造成的。,幼稚产业保护贸易理论核心内容农业不需要保护保护本国幼稚产业 必须的、新兴的、弱小的面临国外强有力竞争的产业。有发展前途的产业,经过相当强保护,能够自立的产业。保护的手段是关税措施,但应渐进提高。保护期限 贸易保护不应成为保护落后和低效率的工具,保护时间=30年,幼稚产业保护贸易理论简评意义: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学派自由贸易学派和保护贸易学派的完全形成;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例如,19世纪,在美国和德国工业发展的最初阶段,20世纪,在日本和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进步性:强调了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出
22、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缺陷:首先,很难准确界定幼稚产业.其次,通过限制进口的手段可能会导致社会代价,即推迟接受和普及先进技术和知识所造成的损失。,(1)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含义 超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以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借助垄断实行以补贴、倾销等方式扩大出口达到垄断国内市场、抢夺世界市场,带有侵略性和垄断性质的贸易保护政策。,4、超保护贸易政策,背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 超保护贸易政策产生于19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以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过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受到垄断企业控制,市场饱和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当时世界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缓慢
23、的增长时期,世界需求不足,竞争激烈,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纷纷采取保护贸易措施。,(2)超保护贸易政策的背景,背景:超保护贸易政策盛行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特别是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3050。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shipin),美国的超保护贸易政策,(3)美国和英国超保护贸易政策实施,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触发金融危机,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
2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美国胡佛政府为了保护国内工业不受大量进口商品冲击于1930年通过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美国的超保护贸易政策,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从1932年进口情况看,应税商品的平均税率高达53.2%。这一法案使美对外贸易量骤减,各国纷纷筑起高关税壁垒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1930年,加拿大率先把16种产品上征收新关税,占美国输往加拿大商品总额的30%。法国和英国亦表示抗议。统计数据表明,美国
25、从欧洲进口的商品总额从1929年高位的13.34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3.90亿美元,同时美国出口至欧洲的商品总额则从1929年的23.41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7.84亿美元。总之,19291934年间,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大约66%。,英国的超保护贸易政策,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英国进出口总值下降了45.7%。英国则以贸易保护主义取代了自由贸易政策。1931年,英国颁布了工业品非常输入法和农产品法,规定扩大对进口商品的征税品种,并提高税率。从1932年起,英国又决定对进口商品一律征收15%-33.3%的从价税。,与此同时,为了保护英帝国的市场,抵制别国的商品倾销,以及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