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ppt
《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ppt(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西方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产生于15世纪,于16世纪 18世纪中期流行于英国、西班牙、法国和荷兰等国。它有一句名言代表其核心观点:“The more gold a nation had,the richer and more powerful it was.”,、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的观点,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一书中激烈地批评重商主义,提出了“绝对成本”(absolute advantage,又译成“绝对利
2、益”或“绝对优势”)的理论。该理论主张各国都应当根据本国的优势进行专业 生产,然后互相交换,双方都会获益。因此,他主张自由 贸易,消除一切贸易壁垒。,举例如下:美 国 英 国-小麦(公斤/工时)6 1-布(米/工时)1 3-,、相对成本理论李嘉图的观点,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提出的“比较成本”(comparative advantage)理论不同于亚当斯密的观点。按照斯密的观点,两国只有各自在某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对对方占优势时,才能在交换中使双方同时获益。而李嘉图则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对另一国具有绝对优势,则两国交换仍可互相获利。,举例如下:美 国
3、 英 国-小麦(公斤/工时)6 1-布(米/工时)4 3-,4、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理论首先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Eli.F.Heckscher,1879-1952)首先提出来的。后来,他的学生俄林(Bertil.Ohlin,1899-197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挥、改造,于1933年出版区际与国际贸易(lnterregional and lnternational Trade)一书,提出了完整的说明。目前,“H-0模型”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主要部分。,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决定各国比较成本不同的原因在于各国的要素禀赋(即经济资源的拥有状况
4、)不同以及生产产品时生产要素的组合不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结论可以归为以下四点:(1)各国的要素价格状态并不相同。要素越丰富,则越便宜,反之则越贵;(2)生产一种商品时使用最多的要素如果便宜而且丰富,则该商品的价格就低,反之亦然;(3)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影响贸易的主要原因,一国所出口的商品,在生产时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而在生产其进口的商品时,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相对稀少的生产要素;(4)贸易以后,相对成本与价格的差异必然消失。,5、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近20年来西方学术界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贸易分工理论。这种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指各种贸
5、易主体之间相互交换各自具有优势的不同生产部门生产的不同产品,而产业内贸易理论则是指各种贸易主体之间相互交换同一生产部门生产的相同产品。例如美国既出口汽车,也进口汽车;中国既出口粮食、石油,同时也进口粮食、石油。显然,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部门内贸易这一现实,于是,西方国际经济学家(如瑞典的Linder和美国的Grubel等)便试图提出一种新的理论。,Linder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本国的需求推动生产所需产品技术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从而扩大供给并使其成为出口产品;第二,当两国消费者需求偏好相近时,便可产生部门内贸易的现象。,Linder的观点与传统的理论不同,它是以需求为导向的。
6、他认为:各国的收入水平不同,对商品质量的需求也不同,当出现“重叠需求”(overlapping demand)时,即当两国消费者需求偏好相近时,便产生了贸易。理由:一国生产者首先是面对本国多数居民的需求进行生产,同时该产品又是别国一些居民所消费的产品,因而具有出口的可能性。当特殊偏好者(如收入极高或极低的人)由于本国产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购买别国产品。经济学家们大量实证发现,除少数例外,两国间人均收入差别越大,其贸易的频率则越小。这一结果印证了林德的观点。,Grubel认为,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原因在于产品的差别。产品的差别分为质量、挡次的差别(称为垂直型产品)和款式牌号的差别(称为水平型产品)。
7、差别产品贸易的规模和价格取决于供求两方面的因素。以上均属于差别产品。此外,即使对于同一产品,也有可能发生产业内贸易,这主要是由于运输、储存、销售和包装等原因而使产品的成本不同。总之,产业内贸易理论是从产品的差别、消费偏好的差别、规模经济的产生以及两国消费者偏好的相似等原因,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产业内贸易的现象。,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对国际贸易原因的新解释 以保罗.克鲁格曼(P.R.Krugman)为代表。他认为:相当多的国际贸易,特别是现代国际贸易,并不是产生于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报酬递增所形成的国际分工。产生报酬递增的原因在于规模经济。简单的说明:,与李嘉图的假定相同:两个国
8、家只使用一个生产要素 劳动生产两种产品,并且两国的技术相同,没有运输成本。A、B 两国同时生产“芯片”和“鱼”。假定:A 国生产“芯片”,其产业是按报酬递增的条件生产;而生产“鱼”则为规模报酬固定不变。两国生产鱼,会使两国的工资率相等,但这会使其中一个国家的原来规模较大的芯片产业能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如 A 国。从而导致 A 国产业的相对规模进一步扩大,成本因素进一步增强。于是,两国之间的差异会不断扩大,一直到 A 国分工专门生产芯片。只要有一个国家实现了专业分工,国际贸易就会出现。,另外,克鲁格曼还认为,垄断竞争也是形成贸易的一个原因。他认为:由于各个行业中不同厂商的产品在质量上是不同的,即存
9、在着产品的差异性。因此每一个厂商的产品都能够赢得一定数量的、忠于其品牌的消费者。同时,厂商还会通过广告和其他促销活动来推销自己的产品。由于在垄断竞争状态下,其他厂商很容易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同时垄断竞争厂商生产的产品也很容易找到替代品,因此,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很大。从长期看,其结果与完全竞争一样,都是处于“零利润均衡”的状态。,克鲁格曼反对要素禀赋理论吗?克鲁格曼说:“比较优势并不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唯一诠释。”“比较优势是一个有价值的发现,不仅为理论建设而且为实际政策分析都提供了一个依据。”“显然,我们现在已有两个渠道能够使贸易带来利益:一是利用要素禀赋的差异实行国际分工;一是
10、利用更大规模的生产来实现国际分工。”“报酬递增和比较优势都是贸易产生的原因。”,二、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和措施 早期资本主义由于保护本国幼小现代工业的需要,主张贸易保护政策。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德国的李斯特(F.List,1879-1946)。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又开始流行一种新贸易保护的政策。这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相对优势发生变化和转移而导致的新的国际分工,因而导致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相对落后的产业。手段主要是非关税壁垒。,中国的贸易政策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长期实行的外贸基本政策是“对外贸易统制政策”,同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从保护
11、的形态来看,中国采用的是传统的贸易保护,即保护的对象主要为本国幼稚产业,而保护的手段主要依靠关税。,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在15年的时间里,中国政府都没有正式抛弃上述提法,但实质内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必须逐渐地按照国际惯例来管理中国外贸。,中国外贸统制政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19491979期间,中国外贸的领导权、经营权和所有权这三权通归国家。在19791994期间,改为由国家统一领导、控制和调节。领导权没变,后两个权变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后外贸体制的变化,出现了多种经营方式。如下放外贸权;出现集体(乡镇企业)甚至私人的外贸企业。但国家仍需要进行宏观控制。主要
12、手段是:制定法律、政策;统一设立外贸机构;制定中、长期外贸发展计划。,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并于当年7月1日起实施。外贸法对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新提法是:实行统一的、公平的和自由的对外贸易政策。但仍规定了进出口的具体管制措施。,2004年4月6日,经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7月1日起施行。1994年外贸法:8章44条;2004年外贸法:11章70条。,2004年外贸法的修改要点:(一)严格履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 1、允许个人从事外贸活动;2、外贸经营权由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登记;3、增加了国营贸易的规定;
13、4、增加了自动进出口许可的规定。,(二)充分利用WTO的规则 1、扩大限制和禁止对外贸易的范围;2、增加了关于安全例外的规定;3、增加了与外贸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4、补充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的内容;5、增加了对外贸易调查的内容;6、完善了对外贸易救济制度。,(三)根据我国外贸工作的实际需要 1、建立对外贸易预警应急机制;2、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3、修改、补充和完善法律责任制度。,利用外资是中国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外资政策也成为中国贸易政策的重要构成。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提供 的各种贷款;第二类是吸引外商来华直接投
14、资。,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共批准了外资企业 508941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达5621 亿美元。外资企业位次排名:2002年 2003年 2004年(1)香港(33)(1)香港(33)(1)香港(31)(2)美国(10)(2)维尔京群岛(11)(2)维尔京群岛(11)(3)台湾(8)(3)日本(9)(3)韩国(11)(4)日本(8)(4)韩国(8)(4)日本(10)(5)新加坡(5)(5)美国(8)(5)美国(7)(6)韩国(5)(6)台湾(5),外资企业投向:2002年 2003年(1)广东(21)(1)江苏(20)(2)江苏(19)(2)广东(15)(3)山东(10)(3)山东(11
15、)(4)上海(9)(4)上海(10)(5)福建(8)(5)浙江(9),2002年世界著名的管理顾问科尔尼公司调查结论: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企业首选的投资国。2002年外国 FDI 信心指数:(范围:03)(1)中国:1.99(2)美国:1.89(3)英国:1.51(4)德国:1.50(5)法国:1.29(6)意大利:1.23(7)西班牙:1.22(8)加拿大:1.20,中国利用外资的结构 FDI 对外借款 其他 1990年 34%63%3%1995年 77%22%1%1999年 77%19%4%2002年 81%15%4%,中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政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控制借款总
16、额;(2)为外商提供优惠政策;(3)改善外商来华投资环境;(4)使外资重点放在出口创汇企业和技术先进企业;(5)讲求经济效益。,在世纪之交的时候,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中国的利用外资政策出现了新走向:(1)引进外资要与目前经济战略调整相结合;(2)让外资进入服务部门;(3)重点鼓励向中、西部地区投资。,朱鎔基在2002年2月11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6号令,全文公布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这一规定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1995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1995年6月20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发布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同时废止。这一规定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理论 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