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13).ppt
《宏观经济学(1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13).ppt(8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称简单凯恩斯模型、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或支出-收入模型。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学说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包括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只分析最终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重点: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二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乘数理论。难点:产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主要内容,第一节 均衡产出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 变动第五节 乘数论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七节
2、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本章的一些重要假定前提1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为什么这样假定?)从“萨伊法则”(Says Law)到“凯恩斯定律”(Keynesian Law:一个经济社会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就业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主要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2假设货币市场不变(利率不变),或暂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暂时将投资当作外生变量)3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未零(GDP、NDP、NI、PI都相等。)。,第一节 均衡产出,二 均衡产出的概念 和总需求(用总支出表示)相等的产出称
3、为均衡产出或收入。AE=Y(总支出=总收入)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公式:y=c+I均衡产出的形成机制:存货调节机制。(重点与难点)存货(企业原材料、半成品与未出售的成品)分合意存货(为保证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顺利进行、成品不脱销所维持一定水平的存货)和非合意存货。实际产出总需求(总支出),厂商不愿意出现的存货(非合意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从而国民收入收缩;实际产出总需求(总支出),厂商库存减少(或出现存货的意外不足),为了保证生产销售的正常进行,必增加生产,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第一节 均衡产出图形表示,第一节 均衡产出,三 投资等于储蓄均衡产出的另一种表达方法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i=
4、s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比较几个概念:均衡产出(收入)实际产出有两种含义:一是与核算中的名义值对应(real GNP)二是与潜在产出对应(actual GNP),与有效需求一致的实际产出即均衡产出。,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影响消费的因素之间的相应依存关系 因变量消费,自变量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状况、利率水平、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其中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c=c(y)如果是简单的线性函数,则为:c=a+by(1 b
5、 0)a是常数,自发性消费。其含义: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by,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b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C。根据定义有:MPC=c/y当消费增量c与收入增量y趋于无穷小时,即:MPC=dc/dy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1 MPC 0,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C。根据定义有:APC=c/yAPC既可以小于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小于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6、;也可以等于1,意味着人们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还可以大于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线性消费函数c=a+by的图象如下:,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某家庭消费函数,例:某家庭消费函数(单位:美元),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曲线,普通消费曲线,2、储蓄函数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宏观
7、经济学假定储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储蓄函数公式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s=y-c以s代表储蓄,以y代表收入,公式为:s=s(y)(并满足条件ds/dy 0),线性储蓄函数线性条件下,c=a+by,代入s=y-cs=y-(a+by),整理:s=-a+(1-b)y(1 b 0)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或储蓄s的座标中,储蓄函数图象如下:,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S。根据定义有:APS=s/y,MPS,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根据定义有MPS=s/y当储蓄增量s与收入增量y趋于无穷小时,即:MPS=ds/d
8、y,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MPC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特别地,当储蓄函数为一简单的线性函数时,MPS为一常数(1b)。当储蓄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MPS将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且有递增的趋势。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不论MPS是常数还是变数,它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1 MPS 0,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某家户储蓄表(单位:美元),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储蓄曲线,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互为补数两者之和y,即y=c+s。2)两者只要有一个确定,另一个也确定。,总结: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称为绝对收入假定。该理论认为消费是由现期的绝对收入
9、决定的。消费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增长的速率是递减的,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三大心理规律之一),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四 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的一系列限制条件:1 国民收入的分配2 政府税收政策3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消费之谜”(pozzles of consumption)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0世纪40年代中期,库兹涅茨根据1869-1938年美国的收入消费资料,提出了长期消费函数,证明在这期间收入虽然增长了7倍,但消费与收入始
10、终保持固定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在0.84-0.89之间。(库兹涅茨长期消费函数)这种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不一致的现象被称为“消费之谜”(pozzles of consumption)。消费之谜推动了战后对消费函数理论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函数理论。,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一 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假说“示范效应”: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与收入的影响;棘轮效应:指消费指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与消费的影响。(指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短期消费减少的抑制作用。),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二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
11、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家庭整个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的相互联系。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他们在各个生命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和财产。这样,消费就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公式:C=aWR+cYLa: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WR:财产收入;c: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劳动收入。,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他一生中所得收入的平均数。根据这个理论政府的财政政策是不能奏效的。用公式表示即:,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两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
12、外贸。只有居民和厂商。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折旧、未分配利润等0,GDP、NDP、NI、PI都相等。,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收入代表总供给、支出代表总需求。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蓄总供给 Y=C+S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投资总需求 Y=C+I,总需求总供给:I=S核算中,I=S的恒等式,是事后的国民收入会计方面的均衡。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由于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I=
13、S:两部门均衡的条件,事前均衡问题,指计划储蓄和投资。储蓄由消费者提供;投资由企业进行。个人的储蓄动机和企业投资动机不同,储蓄与投资有可能不一致。此处I=S,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如果IS,即计划的投资不等于计划的储蓄,经济将处于非均衡状态:当:i=s(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i s(总需求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二、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1)假设计划净投资I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为自发的计划投资。2)均衡收入公式变为:Y=C+I,C=a+bY.联立求解得:Y=(a+I)/1-b3)所以,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国民收入。,例如:C=1000+0.8Y,自
14、发计划投资为600。则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个单位)此时,CY-I8000-6007400 SY-C8000-7400600与投资相等。,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的图解,三、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Y C=S,所以 I=S 储蓄函数:S=-a+(1-b)Y2)联立方程组,得:I=-a+(1-b)Y,得:y=(a+I)/(1-b)3)所以,知道了储蓄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国民收入。,例如:S-1000+(1-0.8)Y,自发计划投资为600。则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单位)此时,S0,Y5000 SI=6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1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