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案例模板.ppt
《宏观经济学案例模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案例模板.ppt(1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案例一 经济活动的决定,案例二 美国孪生赤字分析,案例四 国际债务危机,案例五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案例六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前景,案例七 英国经济展望,案例三 货币、产量、价格和利率间的关系,CASE STUDY 1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GDP AND THE QUALITY OF LIVE,CASE STUDY 2 GOVERNMENT DEBT AND DFFICITS IN THE UNITED STATES,CASE STUDY 3 BANK RUNS AND THE MONEY SUPPLY,CASE STUDY 4 MONEY AND P
2、RICE DURING FOUR HYPERINFALATIONS,CASE STUDY 5 THE INCREASING OPENNESS OF THE U.S.ECONOMY,CASE STUDY 6 OIL AND THE ECONOMY,CASE STUDY 7 KEYNESIANS IN THE WHITE HOUSE,我们在第二章中看到支出是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根据支出法,GDP可以分解成: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f),政府支出(G),出口(X)减进口(M)。由此,国内生产总值(GDP)构成如下:C+I+G+(X-M),表1-1 1979-1989年期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3、(OECD)主要成员国GDP构成的变化,问题(1)讨论1979-1989年期间各国及整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组成部分对GDF的贡献。(2)各国GDP构成的这些变化对以下几方面有何影响:政府财政;汇率;国际收支(经济项目和资本项目)。(3)评价这些相对变化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影响。,1980年以后,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里根总统以及后来的布什和克林顿政府都出现了巨大的预算赤字,结果导致美国的国债增加了两倍多。80年代初至90年代以及根据目前政策对今后预测的预算赤字详见图2-1。,图2-1 美国预算赤字,80年代初,反映美国经济下降(政府支出增多,税收减少)的周期性赤字加剧
4、了潜在的结构赤字(政府支出超过税收)。随着后来经济的复苏,政府开支的增加(主要是国防开支,此外1982年为刺激供给实行了减税)使整个预算赤字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经济衰退对1989年以后的政府财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国会的担忧最终导致了1985年格兰姆-儒德曼-侯灵斯(Gramm-Rudman-Hollings)法案的通过,该法为每年的预算赤字确定了目标。但不久该法即被弃之一旁。1990年预算执行法对政府所有的自主开支规定了上限,并限制了某些预算开支的范围(如养老金),该法较为成功,但1993年仍出现了约占GDP5%的预算赤字。,80年代,巨额预算赤字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高利率,美国政府希望
5、用这种办法吸引世界储蓄。这样就抬高了那些力求获得国际资本的其他国家的利率。随着国际投资者争相购买美元以投资于美国财政债券,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价格被抬高了。结果,美国出口失去竞争力,而进口竞争力增强,结果导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大量而持续的逆差(赤字)。就GDP的百分比来看,美国的经常项目从1981年的0.2%顺差变为1986年的3.2%逆差,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80年代末则维持在2%-3%之间。1985年之后,美联储-美国的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遏止了美元升值的势头。特别是面对升势强劲的日元,美元自1985年后急剧贬值,到1994年末和1995年初,一美元只能兑换不到100日元
6、(见图2-2)。,图2-2 美元的贬值,通常认为,预算赤字是匡际收支经济项目巨额逆差的原因。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提出,只要政府的预算不平衡,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就不会消除。如果我们对第二章中介绍过的关于国民收入项目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一下分析,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国民产品或产量(NP)由消费者购买的产品(C)、政府购买的产品(G)、企业为投资而购买的产品(I)和外国人购买的产品即出口(X)构成,即:NP=C+I+G+X,同样,国民收入用于支出时,就有了国民支出(NE)的概念,这些支出或用于购买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C)、或储蓄(S)、或纳税(T)或购买进口产品(M),即:NE=C+S+T+M(
7、在上述两个等式中,C不包括纳税或补贴)。由于NE必须等于NP(见第三章),C在上述两个等式中是相同的,我们有:I+G+X=S+T+M将上述等式按经济部门-国际贸易(X和M)、资本市场(S和I)和政府部门(G和T)-重新安排,我们可将上述最后一个等式用这种形式来表达:(X M)=(S I)+(T G),从该等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政府增加预算赤字(T-G),私人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S-I)不变,那么收入循环流量中的全部国内漏出(S+T)和全部注入(I+G)之间的差额一定会扩大(关于注入和漏出的解释见第三章),因此随着进口产品的大量涌入,经济项目必然出现逆差,即M大于X。随着国内总需求的增加(
8、或能是预算赤字的结果),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其原因来自予吸收效益,即进口产品被吸入国内市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调整经常项目逆差,可以通过增税或减少公开开支(或二者同时进行)的办法缩小T和C之间的差额。另一种方法是,开支保持在目前水平,如果国民收入增加,财政拖拉(见第五章)将会导致更高的税收,最终大大减少预算赤字。这种减少赤字的方法可以避免某些艰难的政治选择,因而为布什和克林顿政府所青睬。,但是,要想通过削减预算赤字来改善国际收支地位,关键是I和S之间的缺口不能变化。80年代,所有的主要工业化国家都出现了家庭储蓄下降现象-美国1980年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为8%,1987年下降到3%。如果私人
9、部门(包括非个人,却法人)的储蓄下降,私人投资增加或保持不变,那么I和S之间的缺口将会加大,反过来恶化国际收支地位。,美国的预算赤字削弱了它的国际收支地位。最近,国会通过了强迫总统平衡预算的立法。但从上述讨论中可以明显看出,平衡预算并不能保证国际收支中问题的消失。再有,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消除了逆差,将会给美国和其他主要贸易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美国仍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产量的很大一部分,是例如英国和日本的最大的市场。因此,美国经济活动的下降很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将会导致通货紧缩。一个结果就是美匡对进口需求的下降。另一个结果可能是美元的贬值
10、,进而造成美国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的加强。如果美国政府试图通过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的办法来缩小预算削减造成的通货紧缩效应,上述情况就有可能发生。当然,这些事件对美国以外的国家和企业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这些变化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例如,国际市场上的利率会随美国利率的下调而下调吗?有一点很清楚,最近向美国出口的企业会由于美国需求的增加而获利。美国为解决孪生赤字而采取的通货紧缩措施将会扭转这一切。,问题(1)美国政府为解决预算赤字会采取什么措施?请考虑你所提建议的需求和供给效应。(2)充分地考虑削减美国预算赤字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可能影响。(3)美元贬值对世界资本流动和美国吸收外资有何影响?,
11、在英国,货币政策是70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的焦点。然而,经济学家们对货币供给、产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正在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目前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流通货币的增加是否会导致实际产量的增加,进而减少失业,或只是简单地引发高通货膨胀?下表是英国19701992年期间货币供给、产量、通货膨胀和利率的数据。,(1)期末数,未决数按季节调整。(2)以要素成本计算的GDP平均值(支出法)。(3)GDP 紧缩指数,根据要素成本支出数据计算。(4)国库券的平均贴现率。资料来源:Economic Trends(London:HMSO).,问题(1)简述控制货币增长会减少通货膨胀压力的理论基础。(2)利用
12、表10-4中的数据,图解和分析下列关系:Mo增长率和价格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的关系;M4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如果Mo增长过快,而M4增长滞后,比如说相差两到三年,会出现什么结果,为什么要这样做?(3)评论货币增长短期内会引起实际产量增长的假设。(4)货币供给(Mo或M4)的变化对利率(国库券收益)变化的敏感程度如何?(5)根据上述数字,对货币学派的经济观点进行一般评论。,1972年至1973年期间,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两倍;中东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大量经常项目顺差。为此,西方政府和银行督促它们将这些顺差投资于世界资本市场。西方银行充当金融中介,将这些资金贷给借款国。这些借款国包括中等收入国
13、家,欠发达国家(LD-Cs),特别是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和墨西哥。当时,这些国家正受益于本国产品(特别是原料)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渴求获得外部资金以支持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到1992年债务危机爆发时,非石油输出欠发达国家的债务总额达到8144亿美元。,然而,1979年开始的世界性衰退导致多数原料价格下降。石油输出债务国,如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受益于1979-1980年的石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但从1986年开始,它们又面临一个特殊问题这就是石油价格从上一年的每桶27.80美元下到了13美元。工业化国家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导致债务利率提高,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困难。19
14、79-1982年期间,主要债务国的实际利率上涨了45%。而美国的高利率则导致了美元的升值,由于多数国际债务都是用美元结算的,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债务国的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恶化,从1982年开始,债务国的资本流入急剧下降。资本的外逃加剧了外汇还息负担。从1984年开始,资本不再是从工业化国家流往欠发达国家,相反出现了从欠发达国家到工业化国家的净流出。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延期偿付所欠债务,引发债务危机,其他几个债务国也纷纷采取同样行动。由于债务要从外汇中偿付,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测定债务负担一标准,这就是利息支付占出口收入的比重。正常情况下,该比例超过20%时,如果不紧缩经济,就会出现偿付困难。
15、1986年,15个负债最严重的欠发达国家该指标的平均比例为43%。结果,这些国家不得不紧缩国内需求,以便将贸易逆差变为贸易顺差,扭转经济增长率的停滞局面(见表4-1)。,表4-1 欠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国际债务危机的经济影响超出了债务国及其出口商,波及到了西方国家的银行体系。1984年,欠发达国家欠美国9家最大银行的逾期债务占这些银行资本的263%。最初,这些银行试图将这些债务进行重新安排,但后来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些债务中的大部分永远也收不回来了。到1989年初,联邦德国银行的坏帐准备金中,欠发达国家就占了50%,法国银行达45%,加拿大银行达35%,美国银行达30%。这种付出是需要
16、代价的。,例如,l988年,米德兰德银行(Midland Bank)由于坏帐准备金过高,成为战后损失创记录的第一家英国清算银行。汉诺威制造商(Manufacturers Hanover)是美国持有欠发达国家债权最多的银行,如果根据1989年的市值将拉美债务全部免除的话,那它的股本就大约只能剩下三分之一了。,1989年以后,国际债务对世界经济的威胁减弱了(暂时的?),银行的信心恢复了。表4-2显示,90年代初,有几个国家如阿恨廷、巴西和委内瑞拉,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现象(与它们的GDPs比较)。欧洲和北美的经济衰退增强了这些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但有趣的是,从表4-2中还可以看山,这些资本
17、流入对国内投资的影响似乎不大。资本流入应当有助于弥补国内投资,但是这种流入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随着消费品和资本货物进口的增加贸易逆差一开始有扩大的趋势。资本流入也可能会给汇率带来压力,迸一步扩大贸易逆差,导致国内经济动荡。,表4-2 拉美的资本流入(1984-1989年至1990-1993年间的变化)占GDP的百分比,1995年1月,墨西哥再度爆发货币危机,国际上对墨西哥比索(Peso)普遍失去信心这再次说明世界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尽管今天的国际银行界与80年代初中期相比更能承受重大债务危机的打击,这种事件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仍有一定影响。如果拉丁美洲重新出现重大国际债务违约事件(目前严重负债的
18、中东欧新政府或许也会出现违约事件),则可能引定一次重大的国际经济危机。,问题(1)新的国际债务危机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如果这种危机出现,各国政府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措施?(3)作为国际资本流动产物的国际化企业应当吸收什么样的教训?,A.W菲利普斯(AWPhillips)在他195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数据,声称在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水平之间存在强烈的反比关系。统计分析表明,在将近100年的连续时间里,这种高失业率伴随低工资增长率的关系相当稳定。该研究刚完成,就有人提出,在价格变动(即通货膨胀)和失业水平之间也存在重要和稳定的反比关系。这一点毫不
19、令人吃惊,因为不是建立在生产率提高基础上的工资增长很可能以涨价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因此,从统计上看,工资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价格增长和失业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见图5-1,菲利普斯的工作似乎给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选择。它表明,政府可以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某种替换。例如,如果总需求增加了(比如通过减税或扩大政府开支),就会减少失业,但代价是高通货膨胀率,反之亦然。换句话说,政府可以校正总需求,推动经济沿菲利普斯曲线上下移动(如从A到B,又从B到A)。从图5-1中还可以看出,A点为自然失业率,而要想把失业降到该点以下,不可能不引起通货膨胀压
20、力。正象我们在第七章中看到的那样,这种自然失业率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即在即定的工资水平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等于劳动力的供给_ 这种条件下的失业是一种自然失业,这些人或者不想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就业,或者他们的劳动不再被需要(由于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又叫结构性失业)。也有一些工人属于临时失去工作,原因是从一种工作跳到另一种工作需要时间(摩擦性失业),也有一些属于季节性原因。,图5-1 美元的贬值,在60年代的多数年份里,很多国家的政府试图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关系管理经济。在恰当的时机(如减少失业以利竞选),该曲线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政策工具。然而,到了60年代末,这种关系不稳走了,失业、工资和物价一起上涨,
21、图5-2为1979-1993年期间英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的关系。事实上,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间,由于滞涨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失业和通货膨胀一起上升),这种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外移。但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关系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如图所示)。,图5-2 英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1979-1993年),带着对这种替换关系稳定性的疑问,货币学派向菲利普斯曲线发起了一场成功的攻势。他们指出,低失业率是靠日益上升的通货膨胀率来取得的。因此,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不象菲利普斯曲线说得那么稳定。货币学派认为,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扩张一开始是抬高了价格,然后是降低了实际工资(扣除物价上涨后的工资)。这
22、就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失业下降了,但雇员很快就会要求更多的工资,因为这样才能抵补实际工资的下降。其结果是,实际工资恢复了,但随着雇主开始解雇工人,失业也有恢复的危险。如果政府按凯恩学派的方法去做,刺激需求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那么价格又会上升,实际工资又会下降,直到工人们成功地恢复了收入为止。由于每次的物价-工资循环都会导致更高的实际价格水平,凯恩斯学派的方法被证明是具有通货膨胀倾向的。,图5-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见图5-3。图中,U*代表自然失业率,即通货膨胀水平已被充分意识到,实际工资由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为简明起见,假定没有生产率的增长,经济处于失业率轴线上
23、的A点,通货膨胀为零。这是一种人们希望能够保持下去的通货膨胀。换句话说,通货膨胀的预期(Pe)是零。,现在假设,政府对这种失业水平不满意,决定增加总需求,以将失业率从U*降到U1。在图5-3中,通货膨胀增加了,比如说增加了5%。工资由于有合同在先,一般不会立即作出反映。实际工资的下降使更多的工人就业,失业率沿着菲利普斯曲线下降到B点(Pe=0%)。然而,工人们很快就会要求更高的工资,以恢复实际购买力。结果如何,最关键的还取决于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调整。让我们假定,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是现在的5%,因此工资要求也是5%。随着工资回到最初的水平,企业开始解雇工人,失业率又回到U*,但现在的通货膨胀率是5%
24、。因此,经济水平现在从B移到C,而不从B移到A(见图5-3)。,假设政府现在又增加需求,以将失业率从U*降U1。价格又一次上涨,通货膨胀率从5%增加到10%。实际工资下降了,但这次是沿着通货膨胀预期为(Pe=5%)的新菲利普斯曲线从C降到D。这时工人们要求增加工资10%(从D到E),以恢复实际工资。失业率又增加到U*,但现在的通货膨胀率是10%。换句话说,总需求的每一轮增加都会导致失业的暂时下降,但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预期却增加了。经济水平回到了失业率U*,但通货膨胀率却增加了。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因此,对弗里德曼和他的追随者们来说,不管通货膨胀率增加到多少,失业都有回到U*的自
25、然趋势。只有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短期替换才是可能的,从长期来看,不可能出现替换关系。,因此,U*所代表的失业水平称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NRU),或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on-ac-celerating-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NAIRU)。永久性降低失业的办法是通过供给改革,使劳动市场更具灵活性,从而降低“自然失业率”,见第八章。,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述机制取决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在上述例子中,我们采用的是个简单的方法,即工人们总是对先前的价格上涨作出反映。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工人们很快就会知道通货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案例 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