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ppt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ppt(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出现、50-60年代得以发展的一种试图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综合起来的,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解释、补充、改造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属于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有赖希、马尔库塞、弗罗姆、查列茨基、范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精神动力学弗洛伊德、荣格1、心理结构理论: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意识: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的部分无意识:不能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id):原始的自己,包含生活本能和死本能,遵循“快乐原则”,又称为“意底”或“伊德”自我
2、(ego):现实化了的本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super ego):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3、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同自我或自我保护有关的本能死本能:指人有被驱动去攻击、侵略等的行为本性,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态,赖希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是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初始形态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阐释是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弗罗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改造和融合是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成熟形态范农查列茨基的弗洛和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其应用形态,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向,1、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关系2、综
3、合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综合的方向:a.从弗洛伊德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赖b.从马克思主义走向弗洛伊德主义:马、弗综合的形式: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深化、改造马克思主义3、用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阐释与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目标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赖研究、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现实马 对法西斯主义和对现代人的处境的研究弗对妇女运动和家庭问题的研究查、范,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1、从生物本能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规定人 人性理论2、将心理批判和社会批判结合起来 社会批判理论3、将心理革命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 革命理论4、把性格结构作为联系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纽带 意识形态理论,赖希(1897-1957)
4、,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性革命”(微观革命)的理论奠基人“生命能”的发现者1934年前创立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作有1928年性格分析、1929年辩证唯物主义与精神分析、1933年法西斯主义的大众心理学、1936年性革命;1934年后,阐述和实践生命能理论“倭格昂”。,1928性格分析 1、性格结构理论a.“性格盔甲”的性质“性格盔甲”是自我对本我及外部世界的反应样式”。人人都具有“性格的盔甲”,它表示了一个人存在的特殊方式.“性格盔甲”不仅仅具有生物功能,还具有社会功能,使自己适应社会的需求。b.“性格盔甲”的形成“性格盔甲”作为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
5、式,起源于童年期的社会化过程,是儿童的自然冲动与社会所强加于这些冲动的挫折相互冲突的产物。家庭是制造顺从动物的工厂。,一、性格结构理论,2、用性格结构理论改造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性格结构是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a.否定超我、自我对本我压抑的积极意义b.三层人格结构表层:社会合作层或“虚伪佯装的社会层”,又称之为“性格上层建筑”,其功能在于抑制人的本能冲动中间层:反社会层,由各种原始的粗野的和毁灭的冲动构成本我深层:生物的核心层c.本能一元论:所有本能都是善的,3、“性格结构”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不能正确解释经济发展过程怎样转化为意识;二是不能正
6、确说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用性格结构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学校、教会、家庭都是特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特定的经济发展过程转化为意识的过程,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学校、教会,特别是家庭教育和抚养儿童的实践,就能理解经济现实转变为意识形态的含义,就能理解这种转变是在哪里发生的。反映经济发展过程的意识形态埋置在性格结构之中,意识形态是以性格结构的形式出现的。因性格结构具有稳定性、自主性、独立性的特点,所以意识形态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二、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综合,1929年辩证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1、综合的可能性二者的共同点都是唯物主义的理论都是辩证的理论本质上都是批判的、革命的理论2、综合的必要性二
7、者的缺陷弗洛伊德主义不能充分说明社会现象“行为越是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学的作用场越窄;行为越是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学的作用场越宽”马克思主义不能充分说明个人的心理过程,它的意识形态学说和革命学说也存在缺陷(用微观革命理论改造马克思主义的宏观革命;用本能斗争论改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4、“性革命”理论1936年性革命1、“性革命”的重要意义它能给人们带来自由与幸福创造新社会,实现社会的助产婆2、“性革命”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改造用微观革命理论改造马克思主义的宏观革命用本能斗争论改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弗罗姆(1900-1980),德裔美国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伦理
8、学家。1939年与社会研究所脱离组织联系;1940年创立新弗洛伊德主义学会1941年逃避自由1947年追寻自我规范人道主义伦理学1955年健全的社会1961年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2年在幻想锁链的彼岸1976年占有还是生存对人的本性和生存境况的分析说明对社会病态的批判剖析为医治社会病态提出的处方,一、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综合,1962年在幻想锁链的彼岸综合的代表作1、综合的必要性对立之处马克思主义强调政治经济分析,忽视心理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强调心理分析,忽视政治经济分析2、综合的可能性共同基础具有怀疑、批判精神“我们必须怀疑一切”理论的出发点人道主义和人性思想产生的基础“人所具有的
9、我都具有”“人道主义和人性思想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赖以产生的共同土壤”相信真理的解放力量“真理会使你获得自由”运用动力学和辩证法的方法研究现实,二、意识形态论,“社会性格”“社会无意识”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中介1、社会性格一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 在社会经济过程中造就社会性格,社会性格支配人的思想2、社会无意识社会大多数成员共同受社会压抑而未达到意识层次的心理领域 人们参与社会经济过程,具有社会事实的经验 语言、逻辑和社会禁忌组成的社会过滤器,三、规范人道主义,规范人道主义是贯穿弗罗姆主要著作中的一条主线,包括人道主义批判、人道主义伦理学和人道社会主义三个方面人道主义批
10、判 总体异化理论人道主义伦理学 以人性论为基础人道社会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健全社会,(一)人道主义批判,对现代社会的病态和现代人的异化的批判是人道主义批判的主线逃避自由寻找自我健全的社会异化批判三部曲1、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逃避自由(1941)是现代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批判的经典之作(1)自由的双重含义a.人的自由增长“人的命运是悲剧性的: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要超越自然”b.人的孤独感增强“现代社会的形态对人们的影响同时产生了两种现象:一,他变得更加自立自主,而且不满现实,喜欢批评;二,他也同时觉得更加孤独无依,并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的心理”个体层面儿童的成长过程 群体层面原始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11、(2)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表现形式传统人安全不自由现代人自由却孤独表现形式a.极权主义:受虐狂与虐待狂的共生 以受虐和施虐的共生为基础的极权主义构成法西斯主义兴起的社会心理基础b.攻击性和破坏性 破坏性或攻击性的逃避机制所采取的力式是摧毁一切威胁到自身存在的外力,出此来缓解内在的孤独和无权力感 c.舍己的自动适应:顺世与随俗 普通人为了消除自由和责任带来的重负和孤独往往倾向于通过采取与世无争的方式或沉溺于、封闭于内心世界的方式来摆脱世界,摆脱威胁与孤独,(3)确立积极自由的生存状态a.用爱心去工作 爱是使人既保持独立而又不感到孤独的良方,是连接自由与安全的纽带,也是现代人走出生存困境的关键b.
12、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潜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劳动不是指为了逃避孤独而被迫进行的活动,也不是指用自己的双手同自然建立起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崇拜与被崇拜、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而是指一种创造,人通过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与自然相沟通”“我们深信,一定有一种积极自由的状态存在,自由发展的过程不会构成恶性循环,人可以是自由而不孤独的,可以具有批评能力而不会充满怀疑,可以独立而人仍然是全人类的完整的一部分,获得这种自由的方法是自我的实现,是发挥自己的个性”,2、性格结构批判追寻自我 性格结构是人的行为的主体,性格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占主导地位的、具有较大普遍性的社会性格会自发左右社会成员的行为(1)生产性性
13、格理想性格 生产性:人在各个层面的活动中的各种自发的或自觉的创造性因素(2)非生产性性格a.接受型(“口唇型”)缺少主体性,惟命是从;双唇常开,愿意吃喝,虚心的接受他人的意见,从不固执己见b.剥削型(征服型)一切好的东西来源于外部,要用各种手段强行索取或欺骗他人的东西;有一张“花言巧语的嘴”c.囤积性(储积型、肛门型)把安全感建立在囤积和节省基础上;面目特征是双唇紧闭,固执冷漠d.市场型(买卖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物化人格;把自己和他人视为商品进行交往与交换,3、占有还是生存(1)重生存的生存方式(being mode)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本质力量的实现(2)重占有的生存方式(having m
14、ode)对现存物的占有和消费占有范围无限扩大占有方式从囤积型转向市场型“东西越旧越好”“东西越新越好”(3)建立以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为主导的“新人”“新社会”超越异化 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以独立自由、批判意识、爱心和创造性为核心,以积极主动生存为特征,“新人”的基本特征(21条)“为了全面的生存,愿意放弃一切形式的占有;具有安全感、对自我个性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承认只有自我的积极地创造性的活动才能赋予生活以意义;不论在哪里,都有充分展示自身和参与的能力;以奉献和分享为乐;爱和敬畏任何形式的生命;尽可能将贪欲、仇恨和幻想降低至最低限度;不靠幻想和偶像也能生活;努力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爱的能力和批判的思维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弗洛伊德 主义 马克思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