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ppt
《微生物实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ppt(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微生物实验,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二 活性污泥生物相及藻类形态观察实验三 微生物的染色实验四 微生物细胞数的计数实验五活性污泥不同微生物种群的分离培养与鉴别,1-1,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一.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高、低倍镜的使用)2.观察蓝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二.实验器材 1.光学显微镜 2.示范片:颤藻、曲霉、青霉、酵母菌、放线菌。,1-2,三.实验内容(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1.构造 机械部分:镜筒(双筒,两筒间距离可调,上装有目镜)转换器(3孔,装有物镜)载物台(中央圆
2、孔、弹簧夹、移动器)调节器(粗调、细调)镜臂(支撑作用)镜座(上有光源,亮度可调)光学部分:目镜(10、16)物镜(低倍镜10、高倍镜40、油镜100)聚光器(内有光圈调节)光源(光量可调),1-3,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物镜上的标识:1.25(0.65、0.25)100(40、10)160/0.17 数值孔径 放大倍数 镜筒长 盖玻片厚度 数值孔径:N.A.=ns i n/2 n 玻片和物镜之间的折射率。光线最大射入角。分辨率(最大可分辨距离)/N.A.波长,1-4,2.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的使用(1)双手取出显微镜置于实验台上,接上电源,打开开关,调节合适光量。(2)转
3、动转换器,将低倍镜移至正下方。调节两目镜镜筒间的距离。(3)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夹住,移动观察对象于圆孔正中。(4)侧视物镜,转动粗调将载物台上移,至载玻片距物镜头约时停止。(5)双眼向目镜里观察,同时旋转粗调节器使载物台缓慢下移,若标本显出但不清晰,可用细调节器调至清晰。若粗调旋转太快,超过焦点没有看到标本,则必须重复(4)、(5)步骤。不能在眼睛观察目镜的同时旋转粗调,以防物镜与载玻片相碰撞,造成损坏。,1-5,高倍镜的使用 在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后,若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用转换器将高倍镜移到镜筒下方,将光量调大一点。若标本不清晰,用细调上下转动使之清晰。(此时不再动粗调
4、)显微镜的维护()将载物台降至最低,取下标本片。()将光量调至最小,关上电源。()用镜头纸先檫目镜、物镜,再擦显微镜其它部分。()将显微镜放入镜箱,还原。,1-6,(二)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1.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颤藻、曲霉、青霉、酵母菌、放线菌、星藻示范片。2.画出微生物形态图,并标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 10 颤藻,2-1,实验二 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一.目的 1.学习测量微生物大小。2.学习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3.观察几种原、后生动物,菌胶团及藻类个体形态。二.实验器材 1.活性污泥混合液。2.单胞藻、新月藻、草履虫等示范片。3.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4.目测微尺、物测微尺。,2-
5、2,三.实验内容,1.微生物大小的测定(1)标定目镜测微尺 装在目镜上的目测微尺中央刻有等分为100格或更多格的标尺,使用前要用物测微尺标定。物测微尺中央刻有1mm长的标尺,等分为100格,10m格。将物测微尺的刻度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找出物测微尺的刻度,移动物测微尺使其第一条线与目测微尺的第一条线重合,顺着刻度线找出另一条重合线。算出低倍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换高倍镜用同样方法标定出高倍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2-3,测微尺示意图,(2)微生物大小的测量 将物测微尺取下,换上标本片,选择适当物镜测量微生物的长度和宽度占目测微尺的格数,再按目测微尺1格的长度算出微生物的长度和宽度。,
6、2-4,2.压滴法观察活性污泥中生物相(1)压滴法制作标本片 用滴管取活性污泥混合液一小滴,放在载玻片中央。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混合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混合液上。片内不能有气泡。(2)观察活性污泥中生物相 先用低倍镜观察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画出所观察到的生物形态图。标明名称、放大倍数和微生物的大小。,2-5,四.实验结果 1.低、高倍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2.画出23种污泥中所观察到的生物形态图。标明名称、放大倍数和微生物的大小。3.画出两种藻类生物形态图,标明名称、放大倍数和微生物的大小。,3.观察几种藻类的个体形态 观察几种藻类的个体形态,画出生物形态
7、图,标明名称、放大倍数。,3-1,实验三 微生物的染色,一.目的 1.学习微生物的染色技术,掌握微生物的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2.学习油镜的操作。,二染色原理和油镜的工作原理,1油镜工作原理 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100),故镜头焦距短,直径小,但所需光照强度却最大。从标本片透过的光线是从玻片进入空 气,再进入镜头。由于玻璃和空气的介质密度不同,有些光会 因折射或反射而 不能进入 镜头。物象就显 现不清。为了不使通过的 光线有 所损失,须在油镜与玻片 之间加入折射率和玻璃(n=1.52)相仿的香柏油(n=1.515)。故而称之为“油镜”。,3-2,2单染色法:微生物不但个体微小,且无色半透明。
8、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必须染上颜色。微生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一类两性电解质:在酸性溶液中结合质子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给出质子而带负电。等电点一般在pH=25。所以,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微生物细胞通常带负电荷。碱性染料在电离时,染色部分是带正电荷的,容易与带负电荷的菌体结合使之着色。经染色后的菌体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很容易观察。,3-3,3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和G-,这由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的不同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的细菌都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力。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类细
9、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G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使细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仍然保持初染剂的蓝紫色。G-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颜色。,3-4,三实验器材 1显微镜、香柏油、接种环、酒精灯等。2结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沙黄染液。3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3-5,四实验内容,(一)单染色 1涂片 取一块载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实验 显微镜 使用 形态 观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