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ppt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ppt(6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第四节 典型含氮有机物的生物分解第五节 微生物对无机元素的转化作用第六节 生物对污染物的浓缩与吸附作用,第九章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生物分解的一般特点与分类。2、有机物好氧生物分解及厌氧生物分解的概念、最终产物及其特点。3、有机物的好氧生物分解过程及厌氧生物分解过程。,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一、生物分解的一般特点与分类(一)、有机物生物分解的一般特点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称为“生物分解”或“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是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终
2、将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过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分解过程见下图。,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图9-1 有机污染物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转化途径,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二)、生物分解的分类生物分解根据是否有氧气存在,分为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两种类型。有机物在有氧情况下的微生物分解,叫好氧分解。好氧分解是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和兼性细菌)活动的结果。,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有机物在无氧情况下的微生物分解,叫厌氧分解。是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细菌和兼性细菌)活动的结果。好氧分解与厌氧分解相比,有机物的好氧分解速率快,
3、分解程度彻底,转化为细胞的比例大等特点。,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1、有机物好氧分解的最终产物有机物中的元素(C、H、N、P、S)经好氧分解的最终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硫酸盐、磷酸盐等。分解反应概括地表示如下:,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CCO2+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HH2O NNH3HNO2HNO3 SH2SO4 PH3PO4 上式中的各种酸又可与水中的碱性物质作用,形成相应的盐类。,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2、有机物厌氧分解的最终产物有机物中的元素(C、H、N、P、S)经厌氧分解的产物主要是:甲烷、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分解反应概括地表示如下:C有机酸(脂肪
4、酸)等 CO2、CH4 N氨基酸NH3+有机酸 SH2S(有臭味、能和废水中的铁形成黑色的硫化铁)PPO43-,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图9-2,此时有机物有2/3合成菌体,1/3分解。,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二、有机物的好氧分解*有机物的好氧分解过程:,注意:上述生物氧化过程同时存在着内源呼吸。当有机物充足时,细胞物质大量合成,内源呼吸不显著,所以图中未表示细胞物质的氧化过程。有机物几乎耗尽时,内源呼吸成为供应能量的主要方式,最后细菌由于缺乏能量而死亡。生物处理构筑物内新增长细胞物质量的计算以及有机物降解需氧量的计算见后续专业课。,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三、
5、有机物的厌氧分解有机物厌氧分解过程:早期的有机物厌氧分解过程有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20世纪70年代提出三阶段理论和四类群理论。厌氧分解时,有机物有10%合成菌体。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和四类群理论的厌氧分解过程如下:,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图9-3 有机物厌氧分解两阶段理论,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图9-4 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图9-5 厌氧消化三阶段、四阶段过程,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微生物的共代谢现象。,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一、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一)、增加A类取代基(即异源基团)一般分解
6、性变差,增加B类取代基,有时可以增加生物分解性。A类取代基:-CI,-SO3H,-CH3等。B类取代基:-0H,-COH等。(二)、异源基团数目增加越多,生物分解性越差。(三)、异源基团的位置对生物分解性产生显著影响。(四)、甲基分支越多,生物分解性越差。,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五)、对于脂肪族化合物,其分子量越大越不易生物分解。(六)、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分解性一般低于小分子的脂肪族化合物。(七)、对于复环芳烃,其苯环越多越难生物降解。(注意:好氧条件下的分解规律与厌氧条件下的分解规律有时不同。上述情况有时也存在例外。),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可分解性,二、共代谢现象*共代谢现象一些有机
7、化合物,单独存在时不能进行生物分解,但在与其他有机化合物同时存在时,可以进行生物分解,这种现象称共代谢现象。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举例:直肠梭菌在有蛋白胨类物质存在时,才能降解丙体六六六。链霉菌需节杆菌的协同作用,才能降解二嗪农(农药)。(两种微生物共代谢二嗪农),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可分解性,在实践中,已有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经合适的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谢作用而彻底降解。因此,共代谢在难生物降解化合物的降解转化中将起重要的作用。共代谢作用的机理有待于继续研究。,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可分解性,三、污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评价污水中混合有机污染物可生物降解性评价方法主要有:BOD5/CODCr比值法、
8、瓦氏呼吸仪测量法、BOD5和TOC的比值等。常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BOD5/CODCr比值法。一般认为:,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可分解性,BOD5/CODCr比值大于0.40.6(0.45),该废水可生化性较好。0.2BOD5/CODCr0.4,较难生物处理。BOD5/CODCr0.1,难以生物处理。,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可分解性,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纤维素、淀粉的微生物分解过程。,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的生物分解,一、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生物分解(一)、纤维素的生物分解纤维素是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的一种多糖。1、纤维素的来源树木、农作物中都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数量
9、最大的一类环境污染物。印染废水由于洗布、上浆和造纸废水由于用木材等做原料,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的生物分解,*2、纤维素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过程,葡萄糖好氧生物分解:,葡萄糖厌氧生物分解:,第三节 典型的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在厌氧情况下,许多微生物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有机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等。,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主要有纤维黏菌、生孢纤维黏菌、纤维杆菌、纤维弧菌、纤维单胞菌、链刀霉、青霉、木霉、曲霉、毛霉以及某些放线菌。(有纤维素酶)上述微生物将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后,葡萄糖的分解则可以由
10、不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细菌或微生物协助完成。(不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细菌或微生物能参与上述葡萄糖的分解。),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二)、半纤维素的生物分解1、半纤维素的来源人造纤维工业废水、造纸工业废水等。,2、半纤维素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过程,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切入酵解途径,3、分解半纤维素的微生物许多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放线菌、根霉、青霉、镰刀霉、曲霉等。上述微生物将半纤维素水解后,水解后的产物则可以由其它微生物协助完成。,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二、淀粉的生物分解 1、淀粉的来源粮食中含有淀粉,所以生活污水中有淀粉。纺织、印染等工业废水中含有淀粉。*2、淀
11、粉的降解过程葡萄糖的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同上。,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淀粉,淀粉酶,葡萄糖,3、降解淀粉的微生物主要有曲霉、根霉等霉菌。(产生淀粉酶)上述微生物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后,葡萄糖的分解则由不能产生淀粉酶的细菌或微生物协助完成。,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三、脂肪的生物分解1、来源动植物体。毛纺厂、肉类加工厂、食品加工厂、油脂厂、制革厂废水及生活污水中都含有大量脂肪类。2、降解过程,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1)、甘油的转化甘油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丙酮酸,脂肪+水甘油+脂肪酸,甘油激酶,磷酸甘油脱氢酶,脂肪酶,第三节 典型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切入酵解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污染物 分解 转化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