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资料.ppt
《微生物生态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生态资料.ppt(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微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间及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即,生物系统,环境系统,作 用,反作用,生态学研究层次,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biosphere ecosystem community population 个体 器官 组织 细胞 细胞器individual organ tissue cell organelle 生物大分子 基因 核苷酸 密码子 碱基 biomacromol
2、ecile gene,目录:,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四节 人体微生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第五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一 微生物的群落二 陆生生境的微生物三 水生生境的微生物四 大气生境的微生物五 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六 动物体中的微生物七 植物体中的微生物,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存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从低到高的组织层次,与动物、植物相比,微生物具有更强的群体性。生态系统表现出来的生态功能取决于群落的功能。,一 微生物群落,群落:一定区域内或一定生境中各种微生物种群相互松散 结合的一种结构单位群落。任何
3、微生物群落由一定的微生物种群组成。种群的个体有一定的形态和大小。个体在群落中处 于不同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种的多样性、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优势种群是表 征群落结构的重要参数。,微环境(紧密围绕微生物细胞的环境)一块土壤,一段根面,稳定性 高度多样性的群落能在一定程度上应付环境条件的变化,适应性 微生物以改变群体的结构来适应新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特点:,二 陆生生境的微生物土壤中,(一)土壤的环境条件,(二)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生活的最好环境,(一)土壤的环境条件,1 提供养分,2 通气、保水,肥沃土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团聚体microaggregates微环境,团聚体间为大孔隙透水
4、通气。,内部为毛细孔隙具有良好的蓄水保水能力,3 渗透压 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为0.55.0个大气压。一般细菌的渗透压多为36个大气压,4 pH值,多 数 土 壤 pH值5.58.5多数细菌、藻类、原生动物 pH值 6.57.5放 线 菌 pH值 7.58真 菌 pH值 56,5 保温性,昼夜温差、季节温差变化小。,1 种类,(1)细菌 数量最多。种类最多、功能多样。形态:杆菌球菌螺旋状菌。氧气需要:好氧菌厌氧菌营养类型:有机营养型无机营养型。优势菌:节杆菌、好气芽孢杆菌、梭状芽孢 杆菌、固氮菌、硝化细菌、反硝 化细菌纤维粘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放线菌,特 点:菌丝不发达,多
5、以孢子存在。干旱、荒漠土放线菌比例升高。,产生的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有使用价值的约数十种。重视对它们的研究。,重要属:链霉菌属7090 诺卡氏菌属1030 小单胞菌属115,(3)真菌,特 点:一般农田土:半知菌亚门霉菌多;森林、草地:担子菌亚门菌多;果园土:酵母菌多。,筛选有益真菌:是某些植物病菌的藏身地。因此,对土壤真菌生态调查和应用研究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4)藻类与原生动物,常见藻类:蓝绿藻、鞭毛藻、硅藻。喜水,分布在湿润土表面、浸水层中,常见原生动物:纤毛虫、鞭毛虫、肉足虫。富含有机物的土、污泥中,尤其 污水。,2 数量,每克土壤的含菌量大体上有一个十倍系列的递减规律:细菌(1
6、08)放线菌(107)霉菌(106)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以每亩耕作层土重30万斤计,细菌的活重为180450斤。,三 水生生境的微生物,分类:自然水质(江、河、湖、海等各 种淡水和咸水等)人工水域(水库、井水、自来水等)分布:任何水质中都生存着相应的微生物水生微生物的区系可分为: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腐败型水生微生物,淡水水生微生物区系 清水型微生物区系特点 有机物少,无机物多。自养菌。包括硫细菌、铁细菌、蓝细菌、绿硫细菌、水霉、绵霉 腐败型微生物区系特点 有机物多。异养菌。腐败细菌,原生动物,海水微生物区系 嗜盐菌,盐生盐杆菌。发光细菌,四 大气生境的微生物,缺少必
7、需的营养物质、水分;存在紫外线。空气不是微生物的栖息场所。,1 来源:尘埃漂浮进入。多以孢子和其它休眠体形态存在。,2 分布:禽畜舍、公共场所、医院、厕所、宿舍、城市街道,微生物含量高;海洋、高山、森林、极地等微生物含量少;梅雨季节 霉菌含量高。,3 常见:霉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产色素球菌、放线菌孢子。,五 极端环境的微生物,(一)研究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意义(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种类,(一)研究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意义,1 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基因资源)2 提供微生物生理、遗传、生命科学的新材料3 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种类,1 极端嗜热微生物
8、(hyperthermophile)2 极端嗜冷微生物(psychrophilic microorganisms)3 极端嗜酸微生物(acidophilic microorganisms)4 极端嗜碱微生物(alkalitrophic microorganisms)5 极端嗜盐微生物(halophilic microorganisms)6 极端嗜压微生物(barophilic microorganisms),1 极端嗜热微生物,(1)最适生长温度 大部分是古细菌。80110。,(2)分布 热泉、岩石表面、堆肥、厩肥、工厂冷却水。,(3)耐热机制 蛋白质、核酸、类脂 质粒的热抗性基因,(4)应用
9、 高温发酵 污水处理 耐高温DNA聚合酶,兼性嗜热菌,专性嗜热菌,极端嗜热菌,耐热菌,超嗜热菌,嗜热菌的类型:,嗜热微生物,2 极端嗜冷微生物,(1)生长温度 可以在低于0或5的环境下生活。多G-菌。,(2)分布 极地、深海、冷冻土壤、阴冷洞穴、低温保藏食品。,(4)应用 获得低温蛋白酶用于洗涤剂,节约能源。,(3)嗜冷机制 细胞膜脂含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3 极端嗜酸微生物,(1)生长pH值 生长pH为0.94.5。pH35.5较普遍。,(2)分布 泥炭土、酸性沼泽、酸热泉、火山湖、地热泉。,(3)耐酸机制 细胞壁、细胞膜排斥H+,对H+不渗透。,(4)应用 微生物冶金、生物脱硫(
10、污水处理),4 极端嗜碱微生物,(1)生长pH值 10.511.0。一般pH9以上。碳酸盐是环境碱性的主 要来源。,(2)分布 碳酸盐湖、碳酸盐荒漠、极端碱性湖。盐嗜碱微生物和非盐嗜碱微生物,(3)应用 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用于洗涤剂,5 极端嗜盐微生物,(1)生长盐度 中度嗜盐菌盐浓度0.52.5mol/L;极端嗜盐菌盐浓度2.55.2mol/L(32%)。,(2)分布 盐湖、盐场、盐矿、盐腌制食品。,(3)嗜盐机制 正在研究。紫膜具有排盐作用。,(4)应用 紫膜的质子泵和排盐作用研究。生物能电池及海水淡化装置。,6 极端嗜压微生物,(1)生长压力 深海底部1.01108P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生态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