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乡村振兴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研讨交流发言材料3篇.docx
《2023乡村振兴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研讨交流发言材料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乡村振兴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研讨交流发言材料3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乡村振兴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交流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一直在干的事情,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农民更是农村的主人,抓牢农民主体性是乡村振兴工作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各个角度高度强调了“人民主体性”的重要性一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原则,发展全过程民主要“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提升民生福祉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
2、创精神”等等,我以为:一、乡村振兴必须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就是以人为本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最大的底气,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能毫无后顾之忧。我们统筹协调各行业部门,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参保资助政策,加强全区农房安全的动态监测,加强监测饮水安全状况,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同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风险排查全覆盖、无死角,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对全
3、区120户监测对象采取针对性帮扶,实现易返贫致贫户应扶尽扶。依托全国、省、市防贫动态监测信息系统预警,实现人社、民政、教育、医保、残联等重点行业部门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为基层干部进村入户排查提供精准线索。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从农民的利益出发,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共享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只有那些充分考虑农民利益,把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第一位,才能真真切切地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乡村振兴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群众路线体现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不仅包括一切为了群众,还包括一切依靠群众。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基层群众往往能够找到最佳路径。突出
4、农民的主体地位,应进一步明确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主力军,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激发农民主人翁意识,发动和组织农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尊重和支持农民首创精神,善于从基层发现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招硬招妙招,通过就地培养、吸引提升等方式,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筛选一批善于学网懂网用网的“新农人”,帮助他们开展更多正能量、高质量、有流量、促销量的助农直播,为本地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插上“云翅膀”。我们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渠道,引导和推动各类要素和资金参与乡村振兴。三、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因地制
5、宜、循序渐进的科学工作方法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应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即空间维度上的因地制宜和时间维度上的循序渐进。我们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思路”,以点带面、树立样板,创建乡村建设“1315”示范工程,全力打造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6个。推动乡村建设,发挥示范样板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培强壮大特色产业。探索建立“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市场主导”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拓展多元产业,依托现有果蔬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基础,努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持
6、续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着力推进治脏、治乱、治差、治污、治危、治破、治违、治丑“八治行动”。实施风貌综合提升示范工程,持续巩固10条区级风貌示范线和100个“清洁村庄”创建成果。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乡村振兴为了谁、谁说了算、依靠谁、怎么干?归根结底在于人民群众,尤其是当地的农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就一定能够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行稳致远。2023年乡村振兴践行党的二十大研讨交流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鼓舞了亿万农民的心。乡村振兴的目标,过
7、去提出的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党的二十大新提法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变成了“和美”。这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规律的准确把握,对乡村建设从形到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放眼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结合工作实践,我谈几点个人想法。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个人认识“和”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美”是中国式的乡村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的三个阶段和迭代升维目标,即乡村建设
8、前提是“宜居”,乡村发展基础是“宜业”,乡村生活幸福标志是“和美”。“宜居”就是要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风貌提升等,扮靓村容村貌,增强乡村的舒适度和吸引力,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宜业”就是要让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要让新乡贤、新青年有新的创业平台,要让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共享乡村建设发展红利。“和美”则是全面和谐之美,是全域美、村庄美、田园美、人文美、生活美的全景式美丽集锦,也是产业和、生态和、文化和、社会和、治理和的乡村共同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乡村,是公共服务普惠可及的乡村,是广大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是治理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9、化繁荣发展的乡村。对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个人想法和美乡村是新时代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新目标,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建设和美乡村,一方面我们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要稳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统筹推进。西峰区作为庆阳市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全省十强县区,但放眼全国我们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和层次低,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是困扰我们建设和美乡村的最大掣肘,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工作。一是要突出城乡融合这个标向,建设和美乡村。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7大战略的重要一环,乡村振兴的最终发展趋向就是要城乡互补、工农互促,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因此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
10、服务布局,加大力度补齐冷链、仓储、物流等农业生产设施和服务短板。只有进一步让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让贫富差距逐渐缩小,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才能让农村人生活的更有尊严,更大的分享改革的红利。二是要突出巩固成果这个前提,建设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当前,发展不足仍是我区最大的问题,加快发展仍是最大的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好全区农村群众长期稳定脱贫问题,将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筑牢基础。因此我们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持续巩固提升,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成色厚植乡村建设的底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乡村 振兴 践行 大报 精神 研讨 交流 发言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5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