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精神理论文章: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docx
《学习二十大精神理论文章: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二十大精神理论文章: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二十大精神理论文章: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中心环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行政执法的需求愈发凸显。在过去的执法体制中,行政执法主体多集中配置于市县层级,乡镇(街道)并没有执法权限,行政执法权在基层的覆盖和延伸不足,导致基层执法需求与实际权力配置之间存在巨大张力,“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为解决上述问题,各地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不断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执法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的行政处罚法修订中将综
2、合行政执法和乡镇街道行使行政处罚权正式写入立法,为相关改革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未来应坚持“良法善治”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义,坚持整体治理、协同治理的理念,不断在法治轨道上促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的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一直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早在1996年行政处罚法实施之初,国务院即批准部分地区开展相对集中处罚权的试点工作,之后的几十年间,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了全方位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并特别将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2019年,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
3、实施意见,强调要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2021年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其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整合现有执法力量和资源。由此形成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综合执法与执法权下沉两项改革工作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对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的一次全面革新,有助于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在权责对等的基础上发挥基层政府与组织的治理优势。在地方改革实践方面,目前各地政府已经形成了多种有特
4、色的改革举措,包括天津的“一支队伍管全部”街镇综合执法大队模式、北京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模式、浙江的“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试点等等。这些改革举措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地方立法工作稳步推进,法治化程度不断加强。天津市早在2014年就制定了天津市街道综合执法暂行办法,上海市2015年制定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现为上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此后,北京、福建、山东、内蒙古、河北、浙江等地以及不少地级市纷纷制定专门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从立法层面就乡镇街道的执法主体地位及其职能范围进行规范。二是基层执法职权及部门间关系进一步明确。随着改革的深入,乡镇街道在指挥协调方面的职能愈发突出,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二十大 精神 理论 文章 坚持 法治 轨道 推进 基层 综合 行政 执法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5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