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河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河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引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工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重点行业达峰为
2、突破,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提高工业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我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坚持系统观念,抢抓发展机遇,优化路径措施,统筹工业发展和低碳转型协调关系,稳妥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各项任务落实。效率优先,源头把控。坚持效率优先,优化用能和原料结构,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产业间耦合链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降低m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创新引领,数字赋能。坚持创新引领,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和推广应用,提升绿色低碳技术供给能力,加速信息
3、化工业化融合发展,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均衡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同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安全达峰削峰。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激发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三)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全省工业实现制造模式深度变革,绿色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并高水准
4、运营一批绿色低碳工厂和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低碳高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二、重点任务(一)深度调整
5、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以下简称“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大力发展低碳高效产业。1 .优化区域制造业布局。贯彻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我省产业转移指南,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合作深化,加强与毗邻地区省际产业协同,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与洛阳、南阳河南副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高水平建设沿黄流域制造业绿色发展示范区。支持郑洛新许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支持豫北、豫西城市加强与京津冀和西部省份产业合作,采用飞地模式布局重大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制
6、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豫东、豫南城市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统筹全省先进制造业项目布局,落实国家重点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低效产能退出,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产能只减不增,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原生与再生、冶炼与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绿色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政府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7、。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标准和产业实际,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产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对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按有关规定推动整改。科学评估拟建项目,对产能已饱和行业,严格落实减量替代压减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充分考虑能源、环境、土地、产业政策等方面要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严格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落实传统产业提质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推动传统产业高位嫁接,
8、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绿色低碳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传统产业积极采取原料替代、过程削减和末端处理等措施,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重点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基础材料向先进钢铁、先进合金、精细化工和绿色建材等链条延伸。支持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行业耦合发展,推动产业循环链接,实施钢化联产、炼化T本化,建设一批产业协同以化固碳示范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倍增,做大做强先进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链,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现代医药产业链
9、,风电、光伏、节能环保装备、节能环保服务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链,提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重点打造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轻纺、绿色建材等7个万亿级和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化工3个5000亿级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电力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钢铁材料、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新一代人工智能(类脑智能)、生物医药等30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创建一批万亿级集群和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高效推动节能降碳立足我省能源资源禀赋,深度优化用能结构,提升电气化水平,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大幅提升重点行业能源
10、利用效率和产品能效水平,加速推进工业用能源头减碳。1 .调整优化用能结构。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减量替代,推动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等行业减煤限煤,促进煤炭分质分级高效利用。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比例,鼓励企业、园区充分利用自有屋顶、场地等资源条件,建设光伏+多元储能等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就近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终端用能的绿电比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综合考虑电力供需形势,拓宽电能替代领域,在铸造、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加快电窑炉、电锅炉、电动力设备等推广应用,加强对
11、工业生产过程IOoOoC以下中低温热源进行电气化改造,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提升工业整体电气化水平。强化企业电力需求管理与响应能力,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和园区创建,示范推广应用相关技术产品,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企业园区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智慧能源管控等T本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发挥微电网就地消纳可再生能源、集成优化综合能源供需优势。积极拓展风电、光伏、水电、光热、储能、充电
12、桩等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场景,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支持企业实施分布式清洁能源+储能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聚焦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鼓励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节能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主要产品工艺升级与节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工业产品能效水平。在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实施推行能效水效领跑行动。以两高项目集聚度高的园区为重点,围绕提升能源资源产出效率,推动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打造一
13、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鼓励企业、园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实施节能减碳改造升级。(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提升重点设备能效。实施变压器、电机等能效提升计划,推动工业窑炉、锅炉、电机、泵、风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升级。重点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特大功率高压变频变压器、变频无极调速风机、磁悬浮离心风机等新型节能设备。加大力度推动实施工业节能诊断,引导企业开展高耗能落后设备核查,全面淘汰落后的能耗过高的用能设备和产品。(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完善绿色制造
14、体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培育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低碳供应链,开展产品绿色设计,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1 .建设绿色低碳工厂。持续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实施绿色工厂动态化管理,强化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完善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绿色工厂编制绿色低碳年度发展报告。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改造,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创建一批超级能效工厂和零碳工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持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
15、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彻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鼓励一链一策制定低碳发展方案,优化绿色低碳供应链遴选机制,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纽带作用,引导绿色供应链企业发布核心供应商碳减排成效报告。鼓励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规范、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等方式提高行业供应链绿色化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鼓励开发区、工业园区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坚持横向耦合、纵向延伸,构建系统化、循环化产业链条,强化园区规划环评作用,促进园区内企业采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模式
16、,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余能利用、集中供气供热、水资源循环使用、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实现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利用,提升园区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促进中小企业绿色转型。优化中小企业资源配置和生产模式,探索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评价,引导中小企业提升碳减排能力。实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在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深化万人助万企,组织实施绿动河南节能服务进万企,精准推送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设立能源、低碳管理岗位,把绿色
17、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推动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有效提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 .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食品、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电镀、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结果作为差异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充分发挥节约资源和降碳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L推动低碳原料替代。引
18、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低碳原料,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鼓励依法依规进口再生钢材、铝、铅等再生原料,推广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的制造模式。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前提下,推广高固废掺量的低碳水泥生产技术,引导水泥企业通过磷石膏、钛石膏、矿渣、电石渣、钢渣、镁渣、粉煤灰等非碳酸盐原料生产水泥。优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结构,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布
19、碳足迹。引导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在静脉产业园、城市矿产基地内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用。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采用互联网+回收、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循回收体系,促进钢铁、有色等行业高效再生循环利用,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谢口循环利用。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整治力度,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围绕工程机械、盾构机、液压支架、轴承、工业机器人、汽车零部件、文
20、办设备等领域高值关键件再制造,打造再制造创新载体,加快增材制造、柔性成型、特种材料、无损检测等关键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加强再制造产品认定和推广,建立自愿认证和自我声明结合的产品合格评定制度。(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通过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粉煤灰、煤肝石、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渠道,加强赤泥、磷石膏等难以利用的大宗固废产业化示范,着重推动在路基修筑、井下充填、生态修复、绿色开采、绿色建材、交通工程等领域应用规模。因地制宜创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模式,创新协同利用机制,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工业 领域 碳达峰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5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