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十章.ppt
《物理化学第十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第十章.ppt(1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 10.1 典型复合反应,一.对峙反应二.平行反应三.连续反应,10.1 典型复合反应,一.对峙反应 1.定义 2.微分式 3.积分式 4.小结对峙反应的特点 5.温度对对峙反应的影响,一、对峙反应,1.定义,在正、逆两个方向可以同时进行,且正逆方向的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相互比拟的反应,称为对峙反应,俗称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可以为相同级数,也可以为具有不同级数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也可以是非基元反应。例如:,1-1级,2-2级,1-2级,2-1级。,2.速率方程的微分式(1-1级对峙反应),t=0 a 0t=t a-x xt=te a-xe xe,(1),平衡时t=te:,动力学平衡常数,3
2、.速率方程的积分式(1-1级对峙反应),3.速率方程的积分式(1-1级对峙反应),4.小结对峙反应的特点(1-1级对峙反应),(1)净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值,(2)达到平衡时,净反应速率等于零,(3)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称为动力 学平衡常数,4.小结对峙反应的特点(1-1级对峙反应),(4)在ct图上,平衡以及平衡后,反应物和 产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4.小结对峙反应的特点(1-1级对峙反应),(5)与简单一级反应的比较,对于反应物A,补充:,二.平行反应 1.定义 2.微分式 3.积分式 4.小结平行反应的特点,二、平行反应,1.定义,相同反应物同时进行若干个不同的反应称为平行
3、反应,也称为竞争反应。,这种情况在有机反应中较多,通常将生成期望产物的一个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二、平行反应,1.定义,平行反应的级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者数学处理较为简单。,2.微分式,A BCt=0 a 0 0t=ta-x1-x2 x1 x2 令x=x1+x2,3.积分式(两个一级平行反应),4.两个二级平行反应的微分式与积分式,4.两个二级平行反应的微分式与积分式,5.小结平行反应的特点,(1)平行反应的总速率等于各平行反应速率之和,(2)具有相同级数的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微分式和积分式与同级的简单 反应的速率方程相似,总速率常数为各个 反应速率常数的和。,5.小结平行反应
4、的特点,(3)具有相同级数的平行反应:当各产物的起始浓度为零时,在任一瞬间,各产物浓度之比等于速率常数之比,,5.小结平行反应的特点,(4)k1/k2的数值表现了反应的选择性。当k1/k2 较大时,k较大的反应称为主反应,k较小 的反应称为副反应。工业上通过选择一定 的催化剂和温度,可以提高某反应的产率。,根据Ea,1,Ea,2,A1和 A2的数值大小,判断温度对反应的影响。,5.小结平行反应的特点,(5)一级平行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三.连续反应 1.定义 2.微分式 3.积分式 4.小结连续反应的特点,三、连续反应,1.定义,一个反应的某产物是另一个非逆向反应的反应物,如此组合的反应称为连续反
5、应。连续反应中的每一步可以是基元反应,也可以是复合反应。,最简单的形式为:,且1,2均为一级的基元反应,2.微、积分形式(物质A),t=0 a 0 0t=t a-x x-y y,物质A消耗速率:,不定积分:,2.微、积分形式(物质B),t=0a 0 0t=t a-x x-y y,物质B:,2.微、积分形式(物质C),t=0 a 0 0t=t a-x x-y y,物质C生成速率:,3.特点,物质A:,物质B:,物质C:,(1)曲线的特征:,结果:通过控制t可以得到大量的中间产物。,3.特点,(1)曲线的特征:,极大值的位置和高度取决于k1/k2的大小,3.特点,极大值的推导,3.特点,(2)当组
6、成连续反应的各步反应速率相差较大时,总的反应速率取决于最慢的那步反应的速率。该步骤称为决速步骤或控制步骤。,10.1 典型复合反应,一.对峙反应二.平行反应三.连续反应,10.2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方法,一.稳定态近似法二.平衡态近似法,10.2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方法,一、稳定态近似法,不是真的稳态,而是对连续反应中的中间产物做稳态近似处理。,即:中间产物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近似相等。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0。,一、稳定态近似法,t=0a 0 0t=t cA cB cc,物质B生成速率:,物质B消耗速率:,二、平衡态近似法,若在反应过程中包含一个对峙反应,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都很大,而在
7、该对峙反应之后跟随一个是速控步骤的慢反应。,就可以近似认为对峙反应处于平衡态。,例子:,非催化历程:,催化历程:,10.2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方法,一.稳定态近似法二.平衡态近似法,10.3 链反应,一、定义二、分类 1、直链反应 2、支链反应,10.3 链反应,一、定义,这类反应一旦开始,就可以发生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使反应自动进行下去。,链反应的特征是:有自由基参与反应。,链反应包含三个阶段:,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终止,1.链的引发(chain initiation),处于稳定态的分子分解成自由基或自由原子等活性传递物质。,方法:,热引发(加热),引发剂引发,辐射引发(光照),2.链的传
8、递(chain propagation),自由基与另一个稳定分子作用,形成产物。这个过程伴随旧自由基的消失与新的自由基生成。反复不断,从而使反应不断进行下去。,3.链的终止(chain termination),两个自由基相碰形成稳定分子或发生岐化,失去传递活性;或自由基与器壁(惰性物质M)相碰,形成稳定分子,放出的能量被器壁吸收,造成反应停止。,H2与Cl2反应生成HCl的机理,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终止,二、链反应的分类,1.直链反应,在链传递的过程中,凡是一个自由基消失的同时,产生一个新的自由基。自由基数目不变的链反应,就是“直链反应”。,链的传递,*根据反应机理推导反应的速率方程,根
9、据实验:,*根据反应机理推导反应的速率方程,k:表观速率常数,表观速率常数、表观频率因子、表观活化能,一个活性质点参加反应,产生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活性质点,称为支链反应。支链反应中所产生新的活性质点又可以参加直链或支链的反应,,(2).支链反应,链引发,支链传递,链终止(气相销毁),直链传递,链终止(在气壁销毁),可能引起爆炸,10.3 链反应,一、定义二、分类 1、直链反应 2、支链反应,10.5 催化反应,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二.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三.均相催化反应四.复相催化反应五.酶催化反应,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2.催化作用,某种物质加到化学体系中,可以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
10、数量和化学性质基本不变,这种物质称为“催化剂”。,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作用,称为“催化作用”。,对反应物本身能起催化作用的反应称“自催化反应”,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降低反应速率:负催化剂(或阻化剂),二.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1.催化剂参与反应,并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非催化历程:,催化历程:,A+B+K,AK+B,AB+K,AK,ABK,催化反应与非催化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反应途径,AB,2.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可能性,不论催化剂存在与否,反应的始、末态未变,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不能移动平衡点;,不能改变平衡最大转化率;,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3.
11、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1)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选择不同的催化剂;,选择性=,某一反应物被转化成某一产品的量,(2)对于同样的反应物,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某一反应物被转化的总量,3.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性=,某一反应物被转化成某一产品的量,某一反应物被转化的总量,转化率=,某一反应物被转化的总量,进入反应器该反应物的总量,单程产率=,某一反应物被转化成某一产品的量,进入反应器该反应物的总量,选择性=,单程产率,转化率,4.某些杂质催化剂对某些杂质很敏感,助催化剂:能增强催化功能的杂质,抑制剂:减弱催化功能的杂质,毒物:严重阻碍催化功能,甚至可以使催化剂完全失去催化功能
12、的杂质。,例如:合成氨的反应,若体系内存在H2O、CO、CO2、H2S等杂质,所使用的铁催化剂将中毒。,三.均相催化,反应物与催化剂在同一相中的催化反应称为均相催化反应,有气相催化和液相催化两种。,气相催化反应多数是链反应,催化剂具有引发自由基的功能。,液相催化反应包括酸碱催化、配位催化、自由基引发催化等。,三.均相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四.复相催化反应,(1).反应物分子扩散到固体催化剂表面;,(2).反应物分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发生吸附;,(3).吸附分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4).产物分子从固体表面解吸;,(5).产物分子通过扩散离开固体催化剂表面。,1.复相催化反应的几个步骤:,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化学 第十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5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