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控制基础绪论.ppt
《物联网控制基础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控制基础绪论.ppt(10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物联网控制基础,课程目标,课程重点:1 物联网基础知识2 现场总线技术3 物联网控制理论与方法4 PID控制技术5 网络控制系统,课程目标,课程难点:1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 CAN总线技术3 系统时域/频域分析法4 PID控制技术,课程安排,共18周,54个课时;15周理论课+3周实验课;考试70%+平时分30%;,1 绪 论,物联网控制基础 Internet of Thing,1 绪 论,1.1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2 物联网的基础知识1.3 物联网的建模探究1.4 物联网的控制理论基础,衣,未来,也许您只需坐在电脑前,就可以体验到真实的购物享受,不必再询问淘宝店主尺码是否合身,如果喜欢,
2、就试穿一下吧!,食,未来,也许您把蔬菜的标签在仪器前轻轻一刷,就可以了解它的产地,农药残留量和营养成分。,农产品溯源系统让您买着顺心,吃着放心!,住,未来,也许您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遥控家中一切电器,坐在办公室,就可以打开空调,并且泡上一壶浓茶!,行,未来,开车不再是焦急的等待,而是自由的驰骋;不再会发生交通事故,安全驾驶将得以实现。,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这些技术都将成为现实!,物联网发展现状,国外发展现状 日本:“物联日本”战略,希望能够实现从有线到无线、从网络到终端、包括认证、数据交换在内的无缝链接泛在网络环境,100%的国民可以使用高速或超高速网络。韩国:“智能韩国”战略,作为韩国的u
3、-IT839八大创新服务之一。最终能够让韩国民众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远程控制家电设备,并能在家享受高质量的双向与互动多媒体服务。,物联网发展现状,国内发展现状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对该中心正在对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全新技术领域传感网进行攻关,立志开辟“感知中国”(又称“智慧中国”)的创新之举,做出高度评价。“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概念的提出,1999年,2005年,2008年,2009年,MI
4、T的Kevin Ashton第一次提出:把RFID技术与 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一个“物联网”,ITU报告:物联网是通过RFID和智能计算等技术实现全世界设备互连的网络,IBM提出:把传感器设备安装到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形成网络,即“物联网”,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智慧地球”,欧洲物联网研究项目工作组制订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介绍传感网/RFID等前端技术和20年发展趋势,物联网概念的演进,物联网-AutoID 1999年 RFID标签存储着规范信息 通过无线通信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 通过互联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 对物品的“透明”管理,物联网概念的演
5、进,物联网一ITU 2005年 定义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智能、纳米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举例 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交换。,物联网概念的演进,物联网一IBM 2008年 定义 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它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对网络中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目的
6、 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联网概念的演进,物联网一欧盟 2009年 定义 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互联的物品网络,便形成了物联网。它是动态的全球网络框架,基于标准通信协议,具有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特性和智能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联接。,物联网概念的演进,物联网一中国 2010年 定义 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对物联网做出如下定: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
7、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定义,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 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 为智能物体 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信息处理、态势判断和决策执行 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互联,达到智能化识 别、管理、控制的目的,物联网定义,“物”的条件 相应信息接收器 数据传输通路 数据发送器 一定的存储功能 处理运算单元(CPU)操作系统 专门的应用程序 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在世界网络中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物联网的特征,全面感知 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
8、送 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并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物联网的体系框架,物联网体系结构,软件,应用子部分,支撑子部分,基于TCP/IP通信协议,硬件,网络传输层,感知控制层,传输子部分,感知子部分,基于GPRS、传感器通信协议,应用服务层,物联网的体系框架,物联网的体系框架,感知层是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础,物联网的体系框架,网络层是物联网无处不在的前提,物联网的体系框架,应用层是物联网智能处理的中枢,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和EPC技术 传感控制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 组网技术 人工智
9、能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是无线电频率识别的简称,即通过无线电波进 行识别。RFID系统中,识别信息存放在电子数据载体中,电子 数据载体称为应答器。应答器中存放的识别信息由阅读器读出。阅读器不仅可以读出存放的信息,而且可以对其进行写 入,读写过程是通过双方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的基本原理框图,射频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的应用系统架构,1、最简单的应用系统只有单个阅读器,它一次对一个应答器进行操作,如公交汽车上的票务操作。2、较复杂的应用需要一个阅读器可同时对多个应答器进行操作,即要具有防碰撞(亦称防冲突)的能力。3、更复杂的应用系统要解决阅读器
10、的高层处理问题,包括多阅读器的网络连接。,RFID应答器,应答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工作频率 读/写能力 编码调制方式 数据传输速率 信息数据存储容量 工作距离 多应答器识读能力(亦称防碰撞或防冲突能力)安全性能(密钥、认证)等。,RFID应答器,控制器,控制器是应答器系统的核心部分,对于可读可写应答器,需要内部逻辑控制对读写的使能,读写的操作的支持,对于有密码的应答器,要求控制器能进行数字验证操作。,RFID的应答器的存储容量一般在几字节到几千字节之间,存储器存储的数据量一般为产品的序列号,如EPC编码。,存储器,RFID应答器,无源、半无源与有源应答器,无源应答器:不附有电池,从阅读器发出射频
11、能量中提取工作 所需的电能,称为被动式应答器。半无源应答器:内装有电池,起辅助作用,对维持数据的电路 供电或对应答器芯片工作所需的电压作辅助支持,用于传输 通信的射频能量源自阅读器,为半被动式应答器。有源应答器:工作电源完全由内部电池供给,同时内部电池能 量也部分地转换为应答器与阅读器通信所需的射频能量,这 种应答器会主动与阅读器进行信息传输,称为主动应答器。,RFID阅读器,功能,1、以射频方式向应答器传输能量;2、从应答器中读出数据或向应答器写入数据;3、完成对读取数据的信息处理并实现应用操作;4、若有需要,应能和高层处理交互信息。,组成,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
12、单元、振荡电路以及阅读器天线几部分。,RFID阅读器,RFID阅读器是以一定的频率、特定的通信协议完成对应答器中信息的读取,阅读器基本组成模块如图所示:,RFID阅读器,阅读器和应答器耦合的方式有多种,应用较为典型的是电感耦合,阅读器和应答器天线部分的电感线圈通过电磁场进行信息传输。,RFID天线,天线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把前端射频信号功率接收或辐射出去的装置,是电路与空间的界面器件,用来实现导线波与自由空间波能量的转化。天线的目标是取得最大的能量传输效果。在RFID系统中,天线分为电子标签天线和读写器天线两大类,分别承担接收能量和发射能量的作用。在应答器中,天线和应答器芯片封装在一起。RFID
13、系统所用的天线类型主要有近场天线、远场天线、偶极子天线、微带贴片天线、线圈天线等。当前的RFID系统主要集中在LF、HF、UHF和微波频段。,RFID中间件,RFID中间件(RFID Middleware),是用来加工和处理来自读写器的所有信息和事件流的软件,是连接读写器与企业应用的纽带。应用程序使用中间件提供的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即能连接到RFID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数据。,(a)中间件基本构成,RFID中间件,1、中间件独立并介于RFID读写器与后端应用程序之间,能够与多个RFID读写器以及多个后端应用程序连接,以减轻架构与维护的复杂性。2、中间件具有数据的搜索、过滤、整
14、合与传递等特性,以便将正确的信息传递到企业后端的应用系统。3、中间件采用程序逻辑及存储再转换的功能来提供顺序的信息流,具有数据流设计与管理的能力。,中间件特征,RFID应用领域,RFID应用领域广泛,且每种应用的实现,都会形成一个 庞大的市场,因此可以说射频识别是一个重要的新的经济 增长点。目前,RFID在票务系统(城市公交车、高速公路收费、门 票等)、收费卡、城市交通管理、安检门禁、物流、家政、食品安全追溯、药品、矿井生产安全、防盗、防伪、证件、集装箱识别、动物追踪、运动计时、生产自动化、商业供 应链等众多领域获得广泛重视和应用。,RFID的应用,电子代码技术EPC,电子产品代码(Elect
15、ronic Product Code)EPC最终目标是为每一个商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编码 标准。EPC统一了对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的编码的规则,并通过 应用于RFID系统中,联合网络技术而组成了EPC系统。EPC规定了用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储于和具体的商品实物固 定在一起的RFID应答器中。,EPC编码协议,EPC编码由版本号、产品域名管理、产品分类部分和序列号四个字段组成。目前的EPC系统中应用的编码类型主要有三种:64位、96位和256位。,EPC编码协议,目前主要的三种EPC编码,EPC编码协议,EPC编码结构,EPC编码协议,型EPC-64编码,I型EPC-64编码提供的占有两个数字位的版本号
16、编码。,21位被分配给了具体的EPC域名管理编码,17位被用于标识产品具体的分类信息,最后的24位序列具体地标识了具体的产品的个体。,EPC编码协议,型EPC-64编码,当I型EPC-64无法满足需要时可以采用II型EPC-64来满足大量产品和对价格反应敏感的消费品生产者的要求。,型EPC-64编码采用34位的产品序列号,与13位对象分类区结合(允许多达8192库存单元),远远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生产商的生产能力。,EPC编码协议,型EPC-96编码,I型EPC-96的设计目的是成为一个公开的物品标识代码。它的应用类似于目前的统一产品代码,具体的字段含义如下:,EPC编码协议,EPC-25
17、6编码,EPC的64位编码和96位编码版本已经不足以长期使用。更长的EPC编码规则一直以来就广受 期待并酝酿已久。EPC的256位编码标准就走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EPC系统结构,系统组成,EPC系统由载体、读写器、产品管理中间件、网络、ONS服务器、PML服务器以及数据库组成。EPC系统结构图如右图所示:,EPC系统结构,ONS(Object Naming Service,对象名称解服务器),它用 来把EPC转化成IP地址,用来定位相应的计算机和完成相 应的信息交互服务。,PML(Physical Markup Language,实体标识语言)服务器 中,存储用PML语言描述的实物信息,
18、如实物名称、种类、性质、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信息、实物存放位置、实物的 使用说明等。,EPC条形码标签,条形码技术:是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技术。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来表达信息的图形标识符。一维条形码:一维条码是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平行相邻的线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和技术标准组合而成,用来表示某种数据信息的符号。二维条形码:在EPC条形码的编码方式中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码,称为二维条码,可直接显示英文、中文、数字、符号、图型。,RFID与条形码的区别,条形码,RFID,EPC,条形码是应用了不同宽度的黑
19、白条码反射光来编码,具体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缺点是编码容量不足。,RFID标签是存储了具体的EPC标准的产品编码信息的产品标签,它会因不同应用场合的具体要求而表现出不同的封装形式,击纽扣类、IC卡类以及条形码形式等等。,EPC是编码标准,规定了对具体不同商品产品唯一的编码格式,完成RFID产品信息编码。,RFID与条形码的区别,RFID与条形码比较,传感控制技术,传感器,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式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它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 量、生物量等;它的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这种量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网 控制 基础 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5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