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课件第二章医学模式.ppt
《社会医学课件第二章医学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课件第二章医学模式.ppt(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章 医学模式,学习目标,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内涵和特点;熟悉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凝聚的过程。,自学作业,http:/,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概念、特点与作用,一、医学模式的概念二、医学模式的特点三、医学模式的作用,一、医学模式的概念,模式(model)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高度归纳总结。模式包括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建立模式是科学研究中分析和表达事物间关系和本质的常用方法,1.模式的概念,2.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
2、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及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是医学观。医学模式包括医学认知模式(medical model)和医学行为模式(medical pattern)。医学认知模式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医学行为模式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范式,即医学方法论。医学模式不仅指导医学理论研究、医学实践的发展,也指导着卫生管理实践的发展。,二、医学模式的特点,1.医学模式产生的社会性2.医学模式存在的普遍性3.医学模式作用的广泛性4.医学模式发展
3、的动态性,三、医学模式的作用,1.推进医学理论的发展 不同的医学模式会对不同的医学理论提供不同的思路 促进许多经典医学学科不断分化并产生分支,如现代医学正逐步向细胞、分子等层次深入 促进一些交叉边缘学科的产生,如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2.指引医学实践的改进 从专注于探讨特异生物因素和针对性的诊疗方法,到逐步重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 从关注消除生物因素所致疾病的基础上,拓展到关注心理治疗、消除社会不良因素和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等领域,3促进医学教育的革新 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教育的方向需重新“定向”医学生除接受医学科学教育外,还必须接受
4、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相关内容的教育,学习理解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在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三、机械论医学模式四、生物医学模式五、其他医学模式的理论,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医学模式演变过程,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 medical model)是远古时代的医学模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结构的医术体系,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生与死都归之于无所不在的神灵,先民对健康的保护和疾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占卜、祭祀、祈祷等方式,巫医、巫术为其主要代表。,先民对健康的保护和疾
5、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占卜、祭祀、祈祷等方式,巫医、巫术为其主要代表。,先民对健康的保护和疾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占卜、祭祀、祈祷等方式,巫医、巫术为其主要代表。,先民对健康的保护和疾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占卜、祭祀、祈祷等方式,巫医、巫术为其主要代表。,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是运用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解释健康和疾病现象,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联系起来,以直观的自然因素现象说明生理病理过程的一种医学模式。,代表性学说:古希腊的“四液体”学说、印度的“三元素”学说、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等。,东西方早期医学理论,三、机械论
6、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是基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以机械运动的原理解释一切生命现象的医学观和方法论。,机械论唯物主义哲学观促进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发展,奠定了近代医学的基础。如英国医生哈维(Harvey,1578-1657年)发现了血液循环;德国动物学家施旺(Schwann,1810-1882年)发现了动物细胞。,机械论医学模式将医学引入实验医学时代,但忽视了生命的复杂性、人的社会性和生物学特性。,四、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基于生物科学认识健康与疾病,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三者内在规律联系的医学观
7、和方法论。,在同急性传染病抗争过程中,人们逐步提出了符合传染病为主的疾病谱的“流行病学三角模式”,认为健康就是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平衡破坏就会生病。,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有心身二元论和还原论。心身二元论:认为躯体和精神彼此存在相互分工,疾病的产生必然或最终可以在躯体上找到病理变化 还原论:认为每一种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来说明,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改变,可以确定出生物或理化的特定原因,也都能找到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或方法,生物医学模式促使了对人体生理活动及疾病的定量研究,为解决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一些重大难题
8、奠定了科学基础,生物医学推动了整个医学由经验时代迈向实验时代,取得了第一次卫生革命的重大胜利 基础医学方面:形成了各个医学基础科学,阐明揭示了生物因素造成的人类疾病的原因 临床医学领域:攻克外科手术的疼痛、感染和失血三大难关 预防医学领域:采用杀菌灭虫、预防接种和抗菌药物三大武器,有效控制了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生物医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仅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只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 在临床上只注重人的生物机能,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机能及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的生物活动过程,很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 思维的形式化往往是“
9、不是病,就是健康”,五、其它医学模式的理论,生态医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了宿主、环境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概念。,生态医学模式,生态医学模式,宿主,环境,病原体,基因-生物-心理-自然-社会医学模式,此模式只是医学因素的累加,只注重个体,没有从宏观上进行模式观的探讨,只是对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补充没有本质上的变化,随着人类疾病种类的增多渐失去意义。,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凝聚的过程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观点,第三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
10、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也称现代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观察、认识、分析并处理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医学观和方法论。,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影响人群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我国城乡居民的疾病谱和死因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烈性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1900 1970年美国传染病和慢性病死亡率的变化,/10万人,19511983年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医学 课件 第二 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5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