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ppt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ppt(8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Contents,列昂惕夫反论及其解释,第一节: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恩格斯,从这句话你能概括出重商主义的哪些特点?,背景知识,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实现财富增长的途径,途径一:开采金矿、银矿,途径二:扩大出口,国内市
2、场上的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其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出口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而进口外国产品则会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早期:英国的海尔斯和斯塔福德(货币差额论)主张: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禁止金银输出。财富的惟一表现形式是贵金属,人们在商品的交易中可以通过贱买贵卖来获得这种货币财富,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晚期:英国的托马斯.孟(贸易差额论)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以便从国外获取大量货币坚持少买多卖的原则。只要该国能够保持贸易收支的顺差,一国的货币财富就会增加。,贸易
3、政策,货币政策,奖出限入政策,保护关税政策,发展本国工业政策,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重商主义的主要缺陷,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二、绝对利益论的内容,三、对该理论的说明,四、绝对利益论简评,一、绝对利益论的背景,第二节 绝对利益论,产业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并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工业原料,他们迫切需要摆脱重商主义贸易理论的束缚,反对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反对金银外流的禁令。,一、绝对利益论的背景,1776年 Adam Smith出版了国富论一书,批评重商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
4、的过度干预,创立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强调: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好处 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的双方互利性,一、绝对利益论的背景,1、假设:供给方面: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劳动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是固定的,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需求方面:收入预算约束,消费受制于收入,不能借钱借债消费;贸易方面: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进出口贸易值相等,即贸易是平衡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自由流动的,但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市场结构:自由竞争。,二、绝对优势论的内容,2、推论,假设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他们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分工和贸易前,三、对该理论的说
5、明,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2.7单位毛呢+2.375单位酒,交换后消费量(1表示出口给对方),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2.7单位毛呢+2.375单位酒消费量:英国:1.7单位毛呢+1单位酒葡萄牙:1单位毛呢+1.375单位酒,分工和贸易前总产出:2单位毛呢+2单位酒消费量:英国:1单位毛呢+1单位酒葡萄牙:1单位毛呢+1单位酒,练习题:,中国和朝鲜生产等量的商品投入的劳动力分别如下:,假设国际市场上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为1大米:1小麦,分工和贸易将如何进行呢?,练习题:,假设中国和美国等量(100人)劳动生产的两种商品的数量如下:,假设国际市场上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为1大米:
6、1小麦,分工和贸易将如何进行呢?,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结论:美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按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两国将无法开展国际贸易。但事实是两国仍在进行贸易活动。,如何解释?,(1)进步意义:反对重商主义;首次揭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四、绝对利益论简评,(2)局限性不带有普遍意义,无法解释没有绝对成本优势时贸易产生的原因;只能解释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却无法为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冠。”-萨缪尔森,第三节 比较利益论,在李嘉图发表他的政治经济与赋税原理(181
7、7 年)两年前的1815 年,罗勃特.托伦斯(Robert Torrens)在他关于玉米对外贸易的论文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的概念。,一、比较利益论产生的背景,比较利益论背景图示,谷物法,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少,羊毛价格上涨,小麦价格上涨,工人工资提高,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少,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自由贸易,二、比较利益论的假定条件,2*2模型,单一生产要素,生产技术不同且不变,商品流动但生产要素不能流动,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无运输成本,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劳动,导致两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实现贸易活动的持续,生产成本不变,市场价格是
8、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贸易按国际价值规律开展,分析简化,易货贸易,在221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劣势,两国照样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三、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两国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萨谬尔森在他的风靡全球的经济学一书中,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葡萄牙,他们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表所示分工和贸易前:,四、比较优势理论的说明,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2.2单位毛呢+2.125单位酒,交换后消费量(1表示出口给对方),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
9、分工和贸易前总产出:2单位毛呢+2单位酒消费量:英国:1单位毛呢+1单位酒葡萄牙:1单位毛呢+1单位酒,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2.2单位毛呢+2.125单位酒消费量:英国:1.2单位毛呢+1单位酒葡萄牙:1单位毛呢+1.125单位酒,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情况,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与另一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不可能发生互惠贸易。这一例外情况极少发生。例如:分工和贸易前(单位:人),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比较成本差异,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交换比率,有利可图,缺陷:比较成本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练
10、习题,分工和贸易前:,单位:人,第四节、相互需求理论,理论背景: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比例。贸易条件改善 贸易条件恶化,约翰.穆勒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机制问题;用相互需求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基本内容,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两国的交互比例如何来确定呢?,假设:一开始的交换比例为10:17,即英国对德国麻布的需求量为17000码,而德国对英国毛呢的需求量为10000码。,如果英国对德国麻布的需求量减少为13600,而德国对英国毛呢的需求不变,情况是怎么样呢?,英国只愿意出口8000码,德国还有2000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11、。,德国不得不出一个更高的价格,例如10:18,按照这一新的比例,德国对毛呢的需求量、英国对麻布的需求量有可能进一步变化为9000码和16200码。,穆勒认为,交换比例只有能满足两国相互需求相等时才能固定下来。,由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将贸易中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归于生产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人们又称该理论为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特别强调不同国家可利用生产要素的比例要素充裕度和生产相同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比例要素密度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五节、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二、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要素禀赋论的重要概念有: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生产
12、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则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人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人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国际贸易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5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