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运动休闲之都的意见.docx
《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运动休闲之都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运动休闲之都的意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运动休闲之都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顺应新时代体育发展趋势,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更加均等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体育需要,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意见有关精神,现就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运动休闲之都,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体育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谋幸福、为经济增效益、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的综合功能与多元价值,着力打造运动休闲之都。坚持深化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不断增强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加
2、速推进全民健身现代化,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坚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挖掘整合体育项目人才资源,不断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型业态,壮大产业规模,把体育产业打造成为我市新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改革活体、人才兴体、科教强体、依法治体,实现体育健康发展、转型发展、升级发展、跨越发展。(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组织健全、活动丰富、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建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运动休闲之都。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15分钟
3、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居住小区和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以及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100%,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均达到国家标准。全民健身均等惠民。全市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00个以上,体育健身团队每万人达到5个以上,全民健身站点每万人达到10个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千人达到3人以上,基本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日常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达到50%以上。国民体质检测实现常态化,监测指标达标率和优秀率位居全省前列。竞技体育成绩显著。积极推进省级体育专业项目运动队市办、省级体育专业项目运动学校县办,有效拓展市
4、级体育专业项目运动队县办、校办、企办、社办规模。市、县两级体校建设提档升级,训练水平显著提高,后备人才培养全面优化。创建国家、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5个以上,每年获得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比赛金牌50枚以上,参加省运动会参赛成绩进入全省前6位,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L8%左右。全市体育产业龙头企业达到5个以上,规模以上企业20个以上。争创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5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5个以上,人均体育消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均体育彩票销量居全省前列。体育赛
5、事繁荣发展。办赛条件和能力全面提升,具备国际性、全国性单项赛事的承办条件和能力,“爱飞客”飞行大会、中国(京山)网球节、沙洋江汉运河国际半程马拉松等精品赛事影响力不断提升。年均举办各类大中型全民健身活动70项(次)以上,积极申办重大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全民健身市级品牌赛事、“一县一品”体育赛事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商业性体育赛事充满生机和活力。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体育改革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财政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投入大幅增长;体育科教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依法治体全面加强,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二、重点任务(三)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有效供给。1 .大力实施新
6、全民健身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绿色生态的原则,全面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确保市级有综合性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各县(市、区)有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综合体,乡镇(街道)有社区健身中心,中心村有文体广场。全面落实新建居住区“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体育设施建设标准。鼓励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健身绿道和水上运动、航空运动、攀岩运动等户外基地。普及残疾人体育健身,推进残疾人无障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文体新广局、市城乡规划局等,各县市区,以下均需各县市区落实
7、,不再逐一列出)2 .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管办分离”要求,加强各级体育总会承接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城乡晨练点、健身气功站点等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在乡镇(街道)设立老年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服务站点,并逐步向村(社区)延伸。支持企事业单位及各行业建立体育健身组织,组建运动队或项目健身队。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登记制度,完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价制度和从业支持政策,鼓励支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将大学生村官全部培养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民政局、市文体新广局、市政府国资委等)3 .广泛开展体育赛事活动。以齐抓共管、分类指导、
8、百花齐放为导向,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崇尚人人体育、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大型全民健身赛事,继续打造“第三空间跃动”、“启明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生活第五级运动时刻”、“夕阳红”等体育健身活动品牌。扎实举办市、县赛事活动,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市综合性运动会,各县(市、区)每年举办(承办)有一定规模的赛事活动12次以上,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向农村(社区)延伸、向企事业单位和重点人群拓展。(责任单位: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残联、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文体新广局等)4 .拓宽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以贴近群众、科学指导、精准服务为目标,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
9、建设“智慧体育”平台,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智能化、科学化服务水平。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推行医疗卫生与体质检测“一站式”服务,加强“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开展体质检测、技能传授、运动处方等科学化健身指导。探索整合社保卡、市民卡等资源,用于健身消费。保障公共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体育功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符合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落实体育惠民政策,完善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财政补助政策及使用监管机制,对残疾人健身消费给予适当优惠和减免。(责任单位:市残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文体新广局、市卫计委、市政府国资委等)(四)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综合实力。1
10、.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推进市体育艺术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将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纳入各地教育规划和教育管理,全面保障适龄运动员接受义务教育,积极探索符合运动员特点的文化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业余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校融合发展,鼓励支持承建省级项目优秀运动队、省级单项体育学校,推动市体育艺术学校与20所以上中小学校共办10个以上奥运项目运动队。全面恢复县(市、区)业余体校,每个县(市、区)至少布局3个以上奥运项目。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将其纳入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享受同等注册、参赛、输送、奖励政策。探索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进一步 加快 建设 体育 打造 运动 休闲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