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ppt
《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ppt(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一节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 掌握网络协议的作用、构成和分层实现思想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了解分层体系结构中的数据传输重点/难点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问题的提出 为了减少计算机网络的复杂程度,按照结构化设计方法,计算机网络将其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层次,较高层次建立在较低层次的基础上,并为其更高层次提供必要的服务功能。网络中的每一层都起到隔离作用,使得低层功能具体实现方法的变更不会影响到高一层所执行的功能。,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它由三部
2、分组成:语法、语义和同步(定时)。协议的语法(如何讲)问题。协议的语义(讲什么)问题。协议的语序(讲话次序)问题,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二、网络的分层结构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手段。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分层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以寄信为例,通过下图说明),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层次结构的特点(1)除了在物理媒体上进行的是实通信之外,其余各对等实体间进行的都是虚通信。(2)对等层的虚通信必须遵循该层的协议。(3)n层的虚通信是通过n/n-1层间接
3、口处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n-1层的通信(通常也是虚通信)来实现的。,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网络层次结构中的协议(1)不同主机同一层次(对等层)实体之间进行的通信。遵守的是“同层协议”。(2)同一主机相邻层的实体之间进行的通信。遵守的是“接口协议”。,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网络层次结构的优点(1)各层的功能明确,并且相互独立。(2)易于实现和维护。(3)易于实现标准化。,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络层次结构的划分原则(1)每层具有特定的功能,相似的功能尽量集中在同一层。(2)各层相对独立,某一层的内部变化不能影响另一层,低层对高层提供的服务与低层如何完成无关。(3)相
4、邻层之间的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以利于标准化。(4)层数应适中。,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三、网络的体系结构所谓网络体系就是为了完成主机之间的通信,把网络结构划分为有明确功能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虚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二节 OSI参考模型教学目标 理解OSI参考模型中七个层次的关系和工作原理掌握低三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重点/难点 低三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OSI参考模型简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开放”:表示任何两个遵
5、守OSI标准的系统可以互连“系统”:指计算机、终端或外部设备等 1、OSI参考模型的结构ISO参考模型由ISO组织提出,目的是实现异种机互连。OSI参考模型是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提供了从抽象的应用层到具体的物理层的层结构视图。(如下图),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在OSI参考模型中,不同主机对等层之间按相应协议进行通信,同一主机不同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除了最低层的物理层是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物理数据传输外,其他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均为逻辑通信。在这个模型中,每一层将上层传递过来的通信
6、数据加上若干控制位后再传递给下一层,最终由物理层传递到对方物理层,再逐级上传,从而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逻辑通信。(如下图所示),完整的OSI数据传递与流动过程,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简介能(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的作用是通过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二进制比特流,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该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转换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称为数据帧。数据帧中包含物理地址(又称MAC地址)、控制码、数据及校验码等信
7、息。,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网络层(Network Layer)该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如何使数据包通过各结点传送的问题,即通过路径选择算法(路由)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网络层是为传输层提供服务的,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包或分组。,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传输层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5)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会话
8、层得名的原因是它很类似于两个实体间的会话概念。例如,一个交互的用户会话以登录到计算机开始,以注销结束。,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处理流经结点的数据编码的表示方式问题,以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统的应用层读出。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表示格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该层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如文件传输、收发电
9、子邮件等。,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二、物理层物理层接口协议实际上是DTE(数据终端设备)和DCE(数据通信设备)或其它通信设备之间的一组约定,主要解决网络结点与物理信道如何连接的问题。物理层协议规定了标准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的网络连接设备(1)中继器功能:对衰减的信号进行再生和放大。特点优点: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价格相对低廉缺点:在使用中继器连接多个网段时,可能会因为中继器不过滤任何通过的数据而遇到一些性能上的问题。,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集线器(HUB)功能:信号再生与放大,也称为“多端口中继器”特点:物理上是星型结构,逻辑上
10、是总线型结构,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三、数据链路层1、功能(1)数据链路管理(2)帧同步(3)差错控制(4)流量控制,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上一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包)传递到NIC后,NIC通过添加头部和尾部将数据包打包(封装),然后数据帧沿着链路再传送至目的结点。,数据帧首部和尾部含有对等数据链路进程需要使用的协议信息。头部的信息包括发送结点和接收结点的地址(MAC地址)以及错误校验信息等。,数据帧的产生及结构,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节点1的物理地址为A,若节点1要给节点4发送数据,那么在数据帧的头部要包含节点1和节点4的物理地址,在帧的尾部还有差错控制信息(DT)。,数
11、据链路层的物理地址寻址,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一数据链路的管理:和物理层相似,数据链路层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在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又被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二帧同步要解决的问题是接收方如何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字节记数法:采用一个特定的字符(例如:SOH)来表示一帧的开始,并以一个专门的字段(Count)来表示帧内的字节数。例如:DEC公司的DDCMP(数字数据通信报文协议)字符填充法:采用一些特定的字符来表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例如:I
12、BM 公司的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比特填充法:采用一串特定的比特组合来表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例如:ISO推荐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三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发现能检测或纠正差错,并将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差错检测可通过差错控制编码来实现的;而差错纠正则通过差错控制方法来实现。详见“差错控制技术”一节中的相关介绍。流量控制:如果发送结点的发送能力大于接受结点的接受能力,则会出现?所以要解决的就是控制发送方的速率,使其不超过接受方所能承受 的能力。注意:不是数据链路层特有的功能,高层协议中流量控制的对象和其不同而已。,第三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 基础 体系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