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八讲.ppt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八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八讲.ppt(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八讲,第八讲苏俄新经济政策与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第八讲苏俄新经济政策与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1818年夏至1920年底,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战争的形势和支持战争的需要,苏俄迫不得已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所谓战时共产主义,指当时的措施既带有战争时期的特点,又带有共产主义的特点。,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1.强制实行余粮收集制。这种制度的内容是:由国家认定农民每家每户消费必需的粮食数量,从农民粮食收成里扣除这个数量,认定农民剩余的粮食为余粮,余粮必须上交给国家。为什么必须实行
2、余粮收集制呢?因为当时国家的粮食状况极为紧张。国家收购不到粮食。1918年4月,只完成粮食收购计划的14%。5月,只完成粮食收购计划的12%。莫斯科和彼得格勒这两个月只完成计划的6.1%和5.7%。这两个城市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1/8磅的面包(每磅0.45千克)。,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2.禁止商品交换和封闭市场。1918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贸易垄断法令”,规定一切个人消费品和家庭日用品的采购和供应,交粮食人民委员部办理,严禁自由贸易。3.在消费领域实行配给制。1918年下半年,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等大城市的人,凭口粮配给证,到消费公社领取自己的消费品。1919年5月以后,城市里
3、办起食堂,大家都到食堂去就餐,吃饭不要钱。,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4.工业企业普遍的国有化。国家为了有效地控制生产,通过控制生产获取战争需要的物质,对工业企业普遍地进行国有化。规定凡有5名工人,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国有化,不用机器生产而有10名工人的企业也国有化。到1920年底,已经有37000个国有企业(1918年春天,有3000个国有企业),其中5000家只是雇用一名工人的小作坊。,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5.实行劳动义务制。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得参加生产劳动。劳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劳动则是犯法的行为。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军事化管理,劳动者不能消极怠工,否则像
4、军队里惩罚逃兵一样进行惩罚。,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以上这些措施是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些措施对于国家获得粮食和其他战争物质,保证战争的胜利,发生的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消极作用很大,尤其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不愿意搞好生产,不愿意扩大再生产。1920年粮食收成只是1913年的50%左右。农民甚至对苏维埃政权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出现了杀害国家干部、烧毁国家粮库的事件。城市工人也有不满情绪,因为粮食和其他消费品供应极为紧张。大家都吃不饱,而且燃料严重的不足,冬天城市没有暖气。1920年冬天,城市人们处在饥寒交迫之中。许多城里的人,不能忍受困苦,纷纷离开
5、城市,跑到农村去。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17000万人减少到只有4000人。,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由于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1921年3月苏俄发生严重的政治危机。其具体的表现就是3月中旬发生了喀琅施塔得叛乱。喀琅施塔得,是波罗的海科特林岛上的一个城市,是俄国的水兵基地。从1921年3月党的十大起,实行新经济政策。,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呢?1.实行粮食税制。改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制。有关资料显示,1921年按照粮食税制,国家收购的粮食是2.4亿普特。比以往余粮收集制少收2亿普特。国家再以货币去购农民的粮食。,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 第八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