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城市与城镇化.ppt
《01城市与城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城市与城镇化.ppt(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章 城市与城镇化,主要内容提要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的发展 城镇化,1、居民点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产生),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2、城市的形成,思考:什么是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产业结构(职业)不同人口规模不同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不同,城市的形成 生产发展和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城市的形成原因 以上解释均有局限性,城市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偶发性原因也有可能。,3、城镇与城市的界定国家对城市的法律定义:不同国家对城市定义不同,从总体上讲,各个国家确定城市的标准与地区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的密度有关。,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下限标准
2、,我国居民点体系:小村(自然村)-村庄(中心村)-集镇-建制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城市-特大城市。集镇和比集镇小的居民点是乡村型居民点,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建制镇和比建制镇大的居民点是城镇型居民点,居民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我国(1955年)规定 市、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常住人口数大于2000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住人口如不足2000人,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我国(1986年)规定 非农业人口 6万人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虽不足此标准,但确有必要的地方,也可设市。
3、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 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或者总人口 50万以上的县,县府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一般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4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以上,市国民生产总值10亿元以上的中等城市,可以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我国(1993年)调整 调整的要点是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由于市镇标准变化较多,各次变动不能衔接,使得标准日趋复杂化,特别是引入了产值指标和在地域上整县设市、整乡设镇。,各类学科对城市的定义:(1)从城市现象本身来说。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织起来的人
4、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和村庄规模大,也更重要”。(2)从地理学角度讲,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3)城市经济学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4)制度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5)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首先,人口相对较大,密集居住,并具有异质性;其次,至少有一部分人从事于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专业人员;第三,按照韦伯(Max Weber)的观点,城市具有市场功能
5、,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第四,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有一些相互作用是在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之间发生的,而是通过他们的角色来进行的;第五,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宗族之上的社会联系,也许是基于合理的法律或某种传统”。(6)从城市研究的角度,日本学者认为“城市的法律定义,尽管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但就其一般性质来说,必须同时具有:密集性大量的人口和高度的密集;经济性非农业的土地利用,即第二、三产业等非农业活动的密集;社会性城市中许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相互作用明显不同于乡村。具有这三种性质的地域叫城市”。,(7)从城市在
6、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出发,城市具有这样一些特征“较充分地享受他们社会的生活和文明;商业和工业中心,有大规模的货品和劳务,以及各种不同的非农业职业;有某种程度自治的人口;孕育文化的中心:可孕育世界文明,保持文明的高度形式”。(8)系统学家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就城市的本质来说,是历史范畴,是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和自然实体的有机统一体”。(9)有的城市规划学者对城市的定义作了如下的阐述:“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
7、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什么是城市?综合国家对城市的法律定义、各类学科对城市的定义,城市最基本的特征在于人口在一定地域上的聚集,而人口的聚集导致了人类活动和各类设施的聚集。城市是一个特定地域空间上的社会大系统。,什么是城市?城市中所形成的一切关系和现象,都是特定地域范围内人与人之间在高度密集状态下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如何认识城市?从考察人与人的整体关系着手。,第二节 城市
8、的发展,城市产生,(近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农业革命,居民点产生,二战,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古代城市),城市发展历史简轴,1、古代城市的发展,(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殷代的城市:商城(郑州)周代的都城:周王城春秋战国时期的城:齐临淄 燕下都 赵邯郸秦汉时期的城市:汉长安隋唐时期的城市:唐长安(影响了日本(平城京、平安城)宋代的城市:东京(开封)、平江府(苏州)元代的城市:元大都(北京)明清时期的城市:明清北京,(2)国外古代城市的发展早期的城市:巴比伦城 米列都城 雅典卫城 罗马营寨 庞贝城 中世纪的城市:佛罗伦萨 提姆加得 威尼斯 锡耶纳 巴黎,(3)古代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9、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社会形态与城市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与防御的要求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职能,用深壕或土石墙或木栅栏等,来防御野兽和战争。,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筑城的一个高潮时期,城市平面由一套城墙发展两套城墙(外城、内城),都城则有三套城墙(外城、内城、王城),每层城墙外均布置城壕。,古巴比伦城:平面呈矩形,两重墙,间隔12米,城外壕沟环绕。,罗马营寨城,军事用途,具有统一的形式。方正的城墙,十字交叉的道路。,欧洲中世纪,封建主将城堡选在山顶上或湖边、河边或在其外围开工人工水沟、架设吊桥。,德国新天鹅城堡,苏格兰爱丁堡,文艺复兴时期新帕尔马城,17世纪法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 城市 城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