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变革,土地改革阶段 农业生产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阶段,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中国农村终于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农民将逐步经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城乡一体化而走向终结。,第一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1、确立过程 1956-1957年曾出现最初形式,是在“三包一奖”制(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产包户责任制。1978年安徽省肥西县和凤阳县一些生产大队自发实施“三包”到田、责任到人的生产经营方式。1
2、980年9月发生了阳关道(集体经济)与独木桥(包产到户)的争论。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指出实行的各种生产责任制都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4年底全国农村已普遍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特点 联产承包,分户经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3、影响 直接 粮食增产,解决温饱问题,收入提高。间接 加快农村结构和城乡格局的 转换;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冲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不足 从1985年开始我国农业增产急剧减速,制度弊端逐渐暴露。a 规模问题 b 农地产权问题 c 平均承包问题 d 农民组织化问题,5、完善建议 a 寻求群体规模优势 b 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c 走集约化
3、经营之路6、其他制度形式实例 山西平度的“两田制”北京顺义的集体农场 广东南海的土地股份合作制 安徽风阳县的“反租倒包”山西吕梁的“四荒”拍卖 红色亿元村南街村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第二步 农村工业化 乡镇企业,1、产生背景 a 农业大幅度增产,农民有了资金积累 b 出现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c 户籍制度制约与城市国营企业效益低 2、作用 a 吸纳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b 加快农村社会分化 c 为农村城市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不足 a 布局分散(村村办厂,户户冒烟)b 企业素质低,第三步 小城镇建设 独特的中国农村城市化之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繁
4、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趋势。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和桥梁。而小城镇建设在我国由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工业主导型城市社会的转变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先导和载体作用。,作用:1、为农产品提供市场 2、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3、有利于调整农村工业布局 发展目标: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引导县城和重点建制镇适当加快发展速度扩大城镇规模,把3000个左右的小城镇建设成为人口在3万以上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新型小城镇,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
5、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将发展成为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使全国小城镇人口规模达到2.8亿人左右。,第四步 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含义:第一,城乡分割的格局不再存在,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同农村没有重大差别;第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再有十分重大差别;第三,农民已经现代化;第四,大量人口居住在城市,只有少部分居住在农村。可见,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和交通、通讯条件的迅速提高。,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与建设,背景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第二、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意义: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农村 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