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doc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 . . . 目 录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2 -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 3 -四、路基沉降观测容- 3 -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3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 -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5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6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7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9 -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9-2、一般规定- 9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10 -4、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10 -5、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13 -6、断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15 -7、执行标准- 1
2、6 -8、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18 -9、观测频率- 18 -10、统计、汇总- 19 -11、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9 -12、测点保护- 20 -五、监测数据分析- 20 -一、工程概况东海岛铁路位于省市境,地跨遂溪县和麻章、东海岛两区。黄略湛段为东海岛铁路一标段围,线路从新建茂湛线黄略站引出,经黄略镇北侧,向西跨黎湛铁路、国道G325、雷州青年运河,折向南西穿坭洋村、水粉仔村,向南跨渝湛高速公路连接线,过新赤水村东侧及南畔村东侧,跨合流水库、省道S374,穿上塘村,跨柳坑河,止于既有湛站北东侧,线路长度为17.55km。工程所在地为洪冲积平原地貌及海积平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一般
3、3.010.0m,相对最大高差约7.0m,主要为林地、耕地、虾池、鱼塘或房屋。本地区处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2.8,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雨量1735mm,年最大降雨量1735mm,年平均降水日数118天,年平均蒸发量1715.5mm。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度。二、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T12897-2006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T12898-2009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
4、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TB10101-99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对于软松土路基处理长度小于200m时,在软松土较厚段落设置2个观测断面;软松土长度大于200m时在软松土较厚段落设置35个观测断面。观测断面间距不小于50m。四、路基沉降观测容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监测围为东海岛铁路I标所有软土处理地段,含车站。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段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沉降变形测量
5、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三等1.00.56.0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垂直位移监测网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三等1.00.30.60.8DS05或DS1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
6、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a、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b、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c、沉降变形点。
7、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4年考虑。2水平位移监测网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
8、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三等6.03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四等12.04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a、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围
9、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b、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c、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a、严格按水准测量规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b、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c、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
10、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d、观测时要避免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e、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f、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g、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h、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2水准仪使用DSZ2或中纬电子
11、水准仪ZDL700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 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
12、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DSZ2或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00型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a、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b、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
13、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14、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9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T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5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2cm/年。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3cm。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进行沉降分析。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4.1.4条: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软基 处理 沉降 观测 测量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