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课件.ppt
《会计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课件.ppt(1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会计基础,第一部分,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第三章 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第四章 会计凭证第五章 会计帐簿第六章 帐务处理程序第七章 财产清查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第九章 会计档案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帐务处理,第一章 总论,会计概述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古代会计阶段 远古“结绳”、“刻木”记事标志着会计的萌芽 我国“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管钱粮的专职官员进行“月计月会”宋朝初期出现了“四柱清册”即“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本期结存)明朝开始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 明末清初民间商业组织使用“龙门帐”,近代会计阶段 一是 1494
2、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 巴其阿勒所注,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确立了复式记帐法的地位,复式记帐不断完善和推广。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现代会计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目前 1953年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开始运用,出现“会计电算化”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第一节 会计的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P2)会计的基本特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拥有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七种P3);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本质是管理活动。注: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是面对过去的对外提供
3、数据 管理会计是面对未来的对内提供数据,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它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四个环节分别是: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确认: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计量: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记录:将经济活动在特定的载体上进行登记报告: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七种方法分别是:,设置帐户 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方法,复式记帐 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加以记录,借以完整地反
4、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方法。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依据。,登记帐簿 帐簿是用来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到簿籍,是帐户的集合,是保存数据的重要工具。成本计算 是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财产清查 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帐目,查明各项资产的实有数,以保证帐户记录真实可靠的一种方法。编制会计报表以书面报告形式定期总括反映各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一种专门方法。,(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会计准则等,对
5、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1、主要通过货币计量指标进行2、监督依据:合法性监督、合理性监督3、对企业进行全过程监督:事前、事中、事后(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没有会计核算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因此,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P6),(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即资金运
6、用)、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企业资金循环与周转的三个阶段: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P6),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1)款项的收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外埠存款,信用卡存款及信用证存款,(2)有价证券的收付: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2、财物的收付、增减和使用(要有实物形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财物 在产品、库存商品 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财产、物资的简称)设施、运输工具,(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1、债权,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债权属于会计要素中的资产
7、要素。,2、债务,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债务属于会计要素中的负债要素。,应收票据,(四)资本的增减:资本是投资者为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如:实收资本,它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1、收入: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如:商品销售收入 2、支出:支出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如:罚款支出。3、费用: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如:广告费、运输费等。4、成本: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发生
8、的各种耗费。如:原材料的消耗、人工费等。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取得的结果。包括利润、所得税、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p15),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计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
9、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假设,会计核算,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企业的经济活动,既不包括企业所有者个人,又不包括其他企业的经济活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法人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法人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企业,也可是非法人企业,也可以是独立核算某个单位的一个部门,法律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以及全部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B会计主体,A会
10、计主体,A从B购入材料一批,款项未付,A主体作材料购入核算:材料增加,债务增加,B主体作商品销售核算:收入增加,债权增加,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会计核算立足于持续经营的前提。,持续经营发展,破产清算,某会计主体,两种发展趋势,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经济业务作出正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的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核算所使用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建立的基础
11、。,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月度 季度 半年度,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地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中期。我国会计法规定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会计分期假设,会计期间,会计年度,会计中期,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本年度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何,定期结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对外报送,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会计分期假设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
12、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计量假设,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企业对所有经济业务应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若企业的经济业务有两种以上的货币计量,应该选用一种作为基准,称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则成为外币。,货币计量假设,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某种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3、记帐基础:权责发生制,含义: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即以应收应付为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费用,收入,销售产品一批,货款3 000元,4月收款。,用银行存款支付4、5、6月的财产保险费1 200元。,虽未收到货币资金,但已获得收款权利,仍计算为3月份的收入。,分摊费用400元 分摊费用400元 分摊费用400
14、元,3月 4月 5月 6月,虽然4月份支付了全部货币资金,但受益的是4、5、6三个月,所以应由4、5、6月份分摊。,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意义,采用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可以正确反映各个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可以把各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合,加以比较,正确计算各期的经营成果。但核算比较复杂。适用于企业.,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含义:收付实现制,也叫现金制,是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日期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收到和支付的款项,均应确认为本期的收入费用;凡是当期没有收到和支付的款项,均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利弊:核算手续简单,但强调财务
15、状况的切实性,不同时期缺乏可比性。适用:行政、事业单位,费用,收入,3月销售产品3 000元,货款4月收。,用银行存款支付4、5、6月的财产保险费1 200元。,4月份计算3000元的收入。,1200元作为4月份的费用,费用1200元,3月 4月 5月 6月,收付实现制,返回,课堂练习:练习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应用 某企业2011年5月发生下列收支业务,要求按权责发生制计算5月份的收入和费用。(1)本月销售产品100000元,货款存入银行;(2)支付本月的水电费1500元;(3)销售产品5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4)预付下半年的房屋租金12000元;(5)收到上月份应收的销货款30000元。(
16、6)收到购货单位预付货款80000元,下月交 货。,答案:本月收入=100000+50000=150000(元)本月费用=1500(元),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也真实性又称客观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一、可靠性,相关性、也称有用性,它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其
17、他方面:社会公众、客户、职工,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二、相关性,会计信息,会计信息需 求 者,可理解性,也称明晰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账簿,三、可理解性,四、可比性,1月,2月,3月,4月,A会计主体,相对要求: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
18、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五、实质重于形式,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其所有权(法律形式)并非属于企业,但其已经是控制和使用的资产(经济实质)。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作为企业的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即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完全拘泥于其法律形式。,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应当区别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六、重要性,意义: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符合成本
19、效益原则。,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重要交易或事项。,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七、谨慎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核算只有及时进行,才可以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有效地提供和利用会计信息。,八、及时性,第四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所作的基本分类,会计对象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一)资产: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20、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1、资产的特征 资产要素是六大要素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作为资产,一般应同时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资产必须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2)资产是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企业对某项资产具有所有权,“控制”是指企业对某项资产具有支配权。(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2、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和存在形态不同,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
21、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长期投资: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其他投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其他资产是指除以上各项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负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理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1、负债的特征 按照
22、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作为负债,一般应同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结果(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2、负债的分类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或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1)流动负债: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等。(2)长期负债:偿还期限在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二)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其数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1、所有者权益的特征:相对负债而言,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1)不具有偿还性。所
23、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到期偿还,除非企业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的投资。(2)企业破产清算时,负债优先清偿。(3)可分享企业利润。所有者凭借所拥有的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债权人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所有者权益按其形成方式不同可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1)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2)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资产。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3)盈余公积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
24、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4)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的利润。,(三)所有者权益,(四)收入,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1、收入的特征作为会计要素的收入具有如下的特征:(1)收入是从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偶发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2)收入可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销售商品时收取的销项税额、代收利息等。
25、2、收入的分类: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以把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1)主营业务收入,亦称基本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如在工业企业主要是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取得的收入;商业企业主要是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亦称为附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和包装物、转让无形资产以及从事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取得的收入。,费用: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验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1、费用的特征 费用是和收入相对应的,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必须付出代价,发生一定的耗费。(1)费用是企业日常经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基础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7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