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介绍.ppt
《养老保险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保险介绍.ppt(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七章 养老保险,社会保险课程,课程内容,第一节 年老风险与养老保险第二节 养老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险基金第三节 企业年金制度第四节 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一节 年老风险与养老保障,一、年老风险与养老保障,(一)年老风险与家庭养老保障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当没有正式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下,年老就意味着面临经济无保障的状况:首先,年老会使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取生活资料其次,老年人还将面临长寿风险。一方面,可能使过早死亡的消费者留下大量的非意愿遗产,降低生命期消费效用。另一方面,即使个人预留有储蓄,非理性的消费者也可能面临晚年储蓄不足而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风险。,西方国家工业化
2、之前,养老保障的责任主要由家庭承载。正如德国学者鲁道夫吕贝尔特所描述的那样:“在18世纪中叶,欧洲各民族主要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主,100个人中有90人靠农业生产或农业小企业为生。农民一般是三代,不少是四代同堂,共营家计。在农民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按其能力,为维持生活作贡献,老弱病残也各得其所,直至一旦瞑目为止。农村由毗邻居住的村舍和亲属纽带结成的集体,这决定着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社会形态、国家政权形式多有变迁,但构成社会基石的始终是家庭和家族,有学者将中国称为家庭本位的社会或宗法社会。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家”或者“家庭”看作是“养生送终”的所在,是社会的细胞和最基本的生活
3、单位。社会的继替不仅需要生育制度,而且需要养老制度,两种制度是对应的,是社会文化的两个端口。先有生育抚育,后有养老送终,两个制度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代际更替关系和“新陈代谢”方式,家庭成员的关系是以“生”、“育”和“养老”为基础而形成的亲属组织和血缘关系。,(二)社会养老保险替代家庭养老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方式:通过纵向代际转移的方式将财富从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进行实物转移。在资本市场缺失、工业化出现之前几乎是唯一可行的养老保障模式。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扩大,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制度面临严峻挑战,人口迁徙、工作变动等因素,造
4、成了西方传统家庭模式的动荡和解体,家庭结构逐渐趋于小型化,大量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的产生,都直接导致了包括养老在内的家庭功能开始逐渐弱化。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促使人们从工业革命之初就开始探索其他方式以替代家庭保障功能,其中以保险原理为基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成为了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两个理论基石是“大数法则”和“交易获利原则”。“大数法则”:对于个人是不确定性的风险,但对于整个社会这种风险却是近乎确定性,并且也是可处置的。例如,个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可以通过调查而得知各年龄人群的死亡概率,因而死亡风险是确定的。由于“大数法则”所产生的总概率
5、的相对确定性,个人通过交易,集中风险,而有可能获得这种相对确定性,这就是“交易获利原则”。,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两次重要的制度变迁:第一次: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改革的领导者是拉丁美洲的智利,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被誉为“养老金革命”。诱因:石油危机 世界性经济危机;人口老龄化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制度开始面临财政危机;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弊端也在这个时期出现,覆盖范围逐步扩展和待遇水平逐渐增加的同时,实施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出现储蓄率下降、劳动力供给减少、提前退休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上
6、升、国际竞争力削弱等问题。,1981年5月,智利开始改革政府管理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创立完全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管理方式的私人养老金制度。英国是发达国家中第一个面临公共养老金制度潜在危机的国家,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保守党政府通过减少公共养老金计划的待遇水平,激励职工从收入关联养老金计划中退出等方式,实行养老金制度私有化。主要的改革措施是改变国家基本养老金待遇指数化调整机制、提高妇女退休年龄、鼓励职工从收入关联养老金计划中“协议退出”,并促进私人基金积累制养老金计划的发展。,第二次:从单一支柱养老金制度向多支柱养老金制度演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
7、延续至今,改革主要在欧洲大陆国家和转制经济国家中实行,其方式是从单一支柱养老金制度向多支柱养老金制度转轨。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怀疑单一支柱养老金制度在解决公平与效率矛盾方面的能力,普遍认为单一支柱养老金制度难以协调公平与效率两个政策目标。,第二节 养老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险基金,一、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一)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 养老金制度是以国家立法的方式建立的,向因年老退休离开劳动力队伍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正式制度安排。养老金制度包括公共养老金制度(国家养老金或国民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性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从待遇给付方面来看,可以按照一个统
8、一的标准向参保人提供一笔事实上与参保人的其他收入或者是以前收入没有任何关联的养老金受益,这叫做统一受益养老金制度。也可以以某种与参保人的其他收入或与以前的收入具有相当程度的关联的方式计发养老金受益,采取这种养老金受益计发方式的制度叫做收入关联养老金制度。通常是制度参与者的其他收入或以前收入越高,则他可能得到的养老金受益就越高。,从产权结构看,可以分为公共养老金制度和私人养老金制度。公共养老金制度一般是在统筹层次内设立一个公共账户(public account),养老金的征缴和发放都是通过这个公共账户,账户的平衡与个人养老金缴费和给付无关。这种账户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实现代内收入再分配(intrag
9、enerational redistribution)。私人养老金制度则是由计划实施者为每个参与者设立一个账户,个人账户(individual account)实现个人养老金收支平衡,即以缴费积累和投资收益支付养老金受益,其最大优点是能够实现个人收入的跨时转移(intertemporal transfer)。,(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1、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代际交换 不同养老金制度中所隐含的代际分配关系是不同的,可分为三种模式。代际再分配是指通过养老金制度的调节,收入在不同代人之间进行再一次分配。一般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地位较弱的一代人,即从年轻一代向老年一代的财富再分配。因此人口年龄结构
10、的变化对代际再分配会产生重要影响。,代内再分配是指同一代人之中收入再分配过程。同一代人虽然出生在相同或相近时期,但经过一段社会化过程之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地位截然不同。单从经济地位角度来说可以大致分为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养老金制度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使不同阶层收入“均等化”,即财富由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适当地转移,以促进社会公平。,跨时再分配是指通过养老金制度安排实现个人收入在不同时期内的尽可能均匀化。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代人而言,他们在年轻时期年富力强,收入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一旦到了退休时期,其竞争力明显下降,收入锐减。因而人的一生或一代人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收入水平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11、养老金制度的功能之一便是抑制相对收入高峰期的“多余”消费量,形成“强制性储蓄”,将其转移到年老退休时来消费。,2、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框架,从给付刚性来看: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往往通过受益基准制方式实施的,实行以支定收。即根据当期养老金给付需求确定筹资规模,根据一个预先确定的工资替代率(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来厘定统一的供款率(养老保险税(费)/工资水平)。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也可以通过受益基准制方式实施,即由养老金计划发起人事先向参与者作出受益承诺,无论基金投资收益如何,都必须按事先约定的受益标准支付养老金,然后计划发起人将养老基金交给计划受托人投资经营,投资风险由参与者转移给计划受托人,计划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老保险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