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安排,为做好常委会对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审议工作,6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文华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赴黄岛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实地察看了灵山卫街道珠山文苑社区、藏南镇长阡沟社区等的建设情况,听取了市政府有关工作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此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锡君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到城阳区和即墨市进行了调研,察看了社区安置房工程、社区服务中心和特色产业园区等的建设情况,并与主管部门、镇村干部、村民代表等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及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
2、央和省、市委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全市农村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经过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和各有关方面的扎实工作,目前,我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效果。(-)整体工作有序推进。一是规划先行。在深入调研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我市确定将全市6018个村(含传统农村社区)规划整合为1057个新型农村社区,具体指导各区(市)政府编制本辖区内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2012年11月,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以展览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并征求意见。布局规划确定后,由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负责编制
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与镇(街道)驻地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二是分类实施。工作中注重立足实际,分类推进,将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分为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区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中心村融合型等五种类型,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办法,对经济条件好、群众支持率高的村庄,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对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社区,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三是开局良好。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集聚类社区236个,整村拆除村庄196个,建成农民安置房16万套,回迁农民6.8万户。一些暂时没有改造的村庄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农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平度市还
4、积极用好市政府扶持政策,通过招投标方式解决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组织保障方面,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市)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推进全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各区(市)、镇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合力推进工作的良好局面。政策保障方面,先后出台了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扎实推进2013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资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方面,设立了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5、资金,以土地级差收益为主要来源,重点支持农村集聚类社区建设;市财政对每个达标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特色经济园区以以奖代补方式分别补助200万元,对平度市和莱西市每年分别安排了3亿元和2亿元的专项资金。同时,市政府每年安排1万亩土地计划指标专门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产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将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全市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园区500多个,其中佳沃蓝莓、华盛绿能等一些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以九联集团为代表的一些现代农业企业已经成为当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龙头。仅2013年,市财政就投入Ll亿元资金
6、,带动社会投资58亿元,新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01个。这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加集体和农民家庭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按照普惠性的原则,在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建和改扩建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00多个,其中达到“八有十进”标准、获得市财政奖补的有502个。这些服务中心承载了社区组织办公、社区居民服务、社区事务办理等多种功能,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市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我市实施全域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项开拓性举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规划的实施也
7、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目前情况看,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规划编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整体上看,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协调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城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一些区(市)的社区布局不够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水、电、路、气、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覆盖困难。从具体情况看,一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规划不够精细,缺少配套设计,缺乏地域特色,重住宅、轻基础设施的情况仍然存在。(二)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据镇村干部和村民反映,搬入新型社区以后,虽然居住条件改善了,但煤气费、物业费
8、、取暖费等费用使农民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对于像黄岛区藏南镇长阡沟社区、胶州市里岔镇良乡社区这样产业发展较好的社区来说,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在土地收益和集体分红之外又获得一部分工资收入,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产业优势不明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农民增收困难,制约了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虽然我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及作用的发挥仍处在起步阶段。一方面,多数社区还没有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社区服务人员。另一方面,经费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据基层反映,一处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一年大约
9、需要20万元到30万元的运行经费,现有财力很难支持。同时,现有的社区服务项目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四)扶持政策和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有的还不够具体明确,在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调研中了解到,资金困难仍然是制约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主要因素,虽然市财政已经建立了建设基金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但各区(市)在资金上仍有较大缺口。一方面,受近期房地产市场以及投融资形势的影响,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各区(市)筹措资金的渠道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和节余建设用地指标补偿。就现行政策来说,政府要在土地出让金中计提7项基金
10、并安排一定数量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对于建设用地增加的区(市)要收取每亩30万元的用地指标费用,剩余资金很难满足需要。而对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区(市),由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每亩30万元(即墨市50万元)的节余土地收益无法满足社区建设的需要。三、意见建议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四化同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民增收和生活改善,是发展的需要,更是农民的期盼。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坚持求真务实,勇于攻坚克难,切实把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11、抓实、抓好。(-)坚持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念指导和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规划编制。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高度来认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们的工作才能更主动、更扎实,贯彻中央关于“多予少取”方针和公共财力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的要求才能更自觉、更坚定。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完善措施,扎实推进。要从规划上入手,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
12、划纳入全市发展的大局考虑,将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衔接起来,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留空间、铺好路。每个社区的建设规划也要尽可能地考虑当地情况和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不搞千村一面,注重突出特色,努力缩小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差距。(二)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要保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必须做到产业支撑,就业为本,切实增强农民收入。否则的话,社区居民就难以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农村社区就难以完成向现代城镇体系的转变。必须要把产业发展和社区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产业园区和农村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13、,为农民在家门口创造就业的机会和条件,使工资收入同土地租金、集体经营分红一样,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的、稳定的来源,实现“乐业”和“安居”同步。要用足用好上级的强农惠农政策,发挥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三)坚持把改善农民生活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提高建设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新型农村社区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同时也引发了农村管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始终把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作为基本目的
14、和主要任务贯彻始终,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基础设施的倾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水、电、路、气、暖、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逐步实现城乡衔接,全域覆盖。要认真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在管理和服务上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创新方式方法,完善服务内容,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农民逐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保障。要坚持建管并重,探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解决好社区服务中心运转的资金来源问题。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社区服务管理队伍,真正让社区服务有人做、社区事务有人管,防止和避免农村公共服务流于形式。(四)坚持发挥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发挥政府
15、的主导作用是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关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认真对待他们的意见和要求,遵循“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循序推进,坚决杜绝跟风式、运动式的工作方式。要坚持依法推进,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把依法行政、依法执政贯穿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始终,努力减少和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坚决杜绝耕地“占优补劣”等现象的发生。要严把建设工程质量关,真正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实、做好。对于长期保留和暂时不具备建设条件的村庄,要在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村庄环境上多下功夫,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服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对于我市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抓好落实,让政策落地,让服务落地。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围绕当前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融资难、农民生活成本增加、弱势群体生活困难以及农民社会保险、殡葬改革等方面的问题,统筹考虑,加强调研,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农民的后顾之忧,扎实有序地推进全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为建设幸福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贡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