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ppt
《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ppt(16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 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 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企业组织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掌握采集信息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广义: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及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侠义: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
2、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按照规划的期限划分:长期规划(T 5年)短期计划(T 1年)中期计划(两者之间:1年T5年),(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结构的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与变革等。(3)制度规划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化管理,重要保证(4)人员规划对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和补充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工作岗位调查、人员分类与工时统计分析、定岗定员与
3、劳动定额等。(5)费用计划对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人力资源费用控制。,二、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社会性流动性不规则性连续性新陈代谢性浓缩性替代性,练习:,企业组织信息运用适当,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还可以扩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体现了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A.新陈代谢性B.浓缩性C.替代性D.流动性,练习:,单选:企业组织信息运用适当,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还可以扩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体现了企业组织信息的(C)特点。A.新陈代谢性B.浓缩性C.替代性D.流动性,三、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原则(
4、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能力要求】一、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在调研准备阶段,调研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的主题内容和范围。1.初步情况分析初步情况分析是指调研人员对本部门、本企业已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了解情况,提出假设的调研主题。要求企业和部门在提供信息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尽可能突出重点,抓住问题的要害。,2.非正式调研 非正式调研是指对假设的调研主题展开调查,发现新问题,淘汰旧向题,探求真正的问题所在。调研人员可以调查访问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人员和个别用户,听
5、取他们的一般性意见,进一步明确该调查项目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3.确定调研目标调研目标的确定是指在初步情况分析和非正式调研之后,逐步缩小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项目的重点。,(二)正式调研阶段 1.相关信息的来源 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3.实地调查,二、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一)档案记录法档案记录法是指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织过去的电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干采集组织过去的决策机构的效率、决策效率、决策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和文件传递效率。,(二)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
6、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具体方法有询问法和观察法。询问法(当面、电话、会议、邮寄、问卷)观察法(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练习:,单选:被调查者集中、调查地点固定且采集内容复杂多变的调查应采用()。A.直接观察法B.行为记录法C.当面调查询问法D.问卷调查法,练习:,单选:被调查者集中、调查地点固定且采集内容复杂多变的调查应采用()。A.直接观察法B.行为记录法C.当面调查询问法D.问卷调查法,第二单元 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与应用的内容,掌握企业组织机构信息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力要求】,一、企业组织信息的
7、分析(一)可靠性分析标准:过去提供信息的质量、提供信息的动因、是否拥有所提供信息的所有权,以及信息源的可信度。(二)数理统计分析信息的数理统计分析是指应用经济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和方法,根据具体管理任务的要求,对组织机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计算、比较和选择,使其成为符合一定管理决策要求所必需的信息的过程。,(三)综合比较分析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S即strength,表示组织的优势;W即weakness,表示组织的劣势;O即opportunity,表示组织面临的机会;T即threats,表示组织面临的威胁。运用SWOT分析法从各个角度对组织现状进行分析,有
8、利于明确组织面临的机会是什么,主要的威胁又是什么,组织自身拥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通过对组织信息多维度的比较分析,从而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二、调研报告的撰写调研报告是指根据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情况写出的供企业决策者使用的书面报告,主要包括调研的目的和要求、调研的方式和方法、调研结果的结论和对相关问题的建议等,以及调研过程的详细资料和统计分析附表。,撰写调研报告必须坚持真实、完整、客观和适用的原则,具体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明确说明调研资料的来源,以示资料的可靠性。(2)必须说明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的方法,以示资料的科学性。(3)必须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
9、、职业、职务、职称,以示资料的可信性。(4)必须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分类。,三、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一)企业组织信息的传输(二)企业组织信息的存储(三)企业组织信息的检索,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第一单元 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劳动定额的概念、种类和工作内容,掌握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核算方法。,【知识要求】,一、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二、劳动定额的种类,(一)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划分 1.时间定额(工时定额)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
10、的限额。2.产量定额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规定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量的限额。3.看管定额1个或1组操作者在同一时间内照管机器设备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数所规定的限额。(1)规定1名(或1组)工人在同一时间内所应看官机器设备的台数。(2)为生产线或联动机组规定的工人配备数或工人的操作岗位数适用于连续性生产或按节拍组织生产的单位和机组。,4.服务定额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服务人员在制度时间内提供某种服务所规定的限额。5.工作定额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对各类人员完成技术性、管理性、公务性劳动所规定的限额。6.人员定额即企业定员、劳动定员,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对各类岗
11、位人员的配置所规定的限额。7.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如销售定额,(二)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划分 1.统一定额在部门、本地区或本行业范围内实施的定额。2.企业定额在本企业范围内实施的定额。3.一次性定额只使用一次的定额。,(三)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 1.现行定额在日常生产和管理总具体实行的劳动定额。用途:衡量工人的生产成绩,核算和平衡企业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计算计件工资和奖金,核算产品成本等。2.计划定额在计划期内预计要实行的定额。3.设计定额设计部门对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来的定额。4.不变定额又称固定定额,将某个现行定额固定下来一段时期内保持不变。,(四)按劳动定额编制的综合程度
12、划分:1.时间定额,可具体分为工步、工序、零件部件、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可具体分为单项定额和综合定额单项定额指只包括一道工序作业的定额,综合定额包括若干道工序作业的定额。,(五)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划分:经验估工定额、统计定额、技术定额、类推比较定额。(六)按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划分:先进定额、平均先进(先进合理)等额、落后定额(七)按劳动定额反映的生产工艺特点划分:电子、仪器、仪表业劳动定额;机械制造业劳动定额;建筑安装业劳动定额(八)按其他标志分类,按制定、审批、发布的程序、工时消耗等划分。,三、劳动定额的工作内容,(一)劳动定额的制定采用适当的方法,“快”“准”“全”地制定出
13、产品、零件、工序的各项工时定额,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基本数据,这是劳动定额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搞好定额管理的基本前提。,(二)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三)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四)劳动定额的修订,【能力要求】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换算,1.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工时定额(T)和产量定额(Q)两者互为倒数,即:T=1/Q 或者 Q=1/T,2.班产量定额和单件工时定额班产量定额(QB)和单件工时定额(TA)两者成反比例,即:QB=480/TA TA=480/QB,3.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变化规律当产量定额提高时,工时定额降低,并且变化程度不同。设:工时定额(T)降低率为X,相应产量定额(Q)提高率为Y。则:Q(
14、1+Y)=1/T(1-X)代 Q=1/T 入上式可得:X=Y/(1+Y),第二单元 劳动定额及其管理制度的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制定劳动定额的依据和基本要求以及各种劳动定额方法的优缺点,掌握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知识要求】,一、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一)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数量、性质、使用情况)(二)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不能月初松月底紧)(三)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规程是否合理、工人是否遵守)(四)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配备、分工协作情况;工人等级与工作物等级的配合情况)(五)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布置、光线、通讯、温
15、度)(六)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他有关的因素,二、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1)技术依据。包括生产条件,对工作地的供应服务和组织的状况,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和技能。(2)经济依据。包括劳动者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工作负荷程度、整个生产周期和产品总劳动量。(3)心理生理依据。包括劳动环境和生产条件对操作者的影响、工作时间的长度和休息时间的比重、劳动分工和协作的状况。,三、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快”“准”“全”地制定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对劳动定额工作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四、定额制定方法的评价为了正确地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状况,合理地选择适用的定额制定方法,应当对制定定额的基本方法做出客观的评价。,五、劳
16、动定额管理制度的概念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定额工作方面的行动准则和活动规范。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和修订,贯彻执行、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制定和修订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时,坚持简练、细致、全面的基本原则。,【能力要求】,一、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1、经验估工法 经验估工法是指由定额员(必要时可以和技术人员、老工人相结合),依照产品图样和工艺技术要求,并考虑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原材料及其他生产条件,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对产品劳动消耗量进行估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能满足定额制定“快”和“全”的要求。但是,容易受估工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的局限,出现定
17、额偏高、偏低的现象,制定的劳动定额准确性较差,定额水平不易平衡。,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产品、零件、工序的实耗工时或产量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考虑今后企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的变化,制定或修订定额的方法。如何利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制定和修订劳动定额,将在下文“统计定额的制定”中详细说明。,3.类推比较法类推比较法是指以现有同类型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4.技术定额法技术定额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一种比
18、较先进和科学的方法。,二、统计定额的制定,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制定出的劳动定额简称为统计定额。(一)简单算术平均法(二)加权算术平均法,(一)简单算术平均法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将平均值和先进值进行综合)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求:该零件工序实耗工时的平均先进值。第1种计算方法:(1)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完成最好的实耗工时相加,求出二次平均数,即:=(11+13+14+12+10+9)/6=11.5(工分/件)=(11.5+9)/2=10.25(工分/件),-X,-X,第2种计算方法: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
19、值与所有比平均值先进的实耗工时相加,除以项数,求出二次平均数,即:=(11+13+14+12+10+9)/6=11.5(工分/件)=(11.5+11+10+9)/4=10.38(工分/件)第3种计算方法: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两个最先进和一个最落后的实耗工时相加,除以项数,求出二次平均数,即:=(11+13+14+12+10+9)/6=11.5(工分/件)=(11.5+10+9+14)/4=11.13(工分/件),-X,-X,-X,-X,第4种计算方法:先剔除已知数据中的最大的一个和最小的一个实耗工时,然后再按上述的第二种方法求出二次平均数,即:=(11+13+12+10)/4=11.5(工
20、分/件)=(11.5+11+10)/3=10.83(工分/件),-X,-X,2.先进平均值的计算(求所有先进值的平均数)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求:该零件工序实耗工时的先进平均值。计算方法:(1)求出一次平均数,比较后确定先进值范围;(2)求所有先进值的平均数,得到。(没有 的参与)=(11+13+14+9+12+10)/6=11.5(工分/件)=(11+10+9)/3=10(工分/件),-X,-X,-X,-X,-X,(二)加权算术平均法当企业积累的实耗工时统计资料比较多时,可将工时资料先进行适当的分组,
21、然后再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出平均先进值。例如:某车间100名工人日产量统计资料如下:,根据上表资料,先计算平均日产量:平均日产量()=4500/100=45(件),-X,1.平均先进日产量的计算,平均先进日产量=(平均日产量所在组的产量数+最先进组的产量数)/两组人数=(45*28+75*2)/(28+2)=47(件)2.先进平均日产量的计算两种方法:第一种:先进平均日产量是在求出一次平均数以后,将平均日产量 所在组以外的各先进组的日产量加权平均的结果,即:=(55*20+65*14+75*2)/(20+14+2)=60这种方法只考虑了高于平均数3各先进组的36名工人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平均日
22、产量45件所在的这一组28名工人的完成情况,在28名工人中肯定还有一部分人的日产量是高于平均数的。,-X,-X,-X,第二种:插补法,为了精确,在计算先进平均数时,可采用插补法,将日产量为40-50件这一组中的部分工人及其部分产量考虑进去。计算方法:(1)首先从平均数所在组中求出日产量高于平均数45件的人数。即:平均数所在组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平均数所在组的原有人数/平均数所在组的组距)*(平均数所在组的上限与平均数的差数)=28/(50-40)*(50-45)=14(人)(2)计算出先进部分工人的日产量数,即:先进部分工人日产量总数=平均数与平均数所在组上限之和/2*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
23、45+50)/2*14=665(件),根据上述计算可列出表1-4,计算先进平均日产量,即:先进平均日产量()=(47.5*14+55*20+65*14+75*2)/(14+20+24+2)=56.5,-X,三、定额管理制度的起草,起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时,应当从以下10个方面逐项作出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1)说明定额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意义。(2)规定厂内定额工作的机构设置与各级定额人员的职责范围与分工。(3)明确确定制定定额的依据和一般制定定额的方法.(4)确定定额修改期限,并明确修改定额的方法以及定额水平调整幅度。(5)明确临时修改定额的依据,(6)规定额统计分析工作的报表格式、统计
24、口径、分析方法和上报的期限。(7)规定各种定额的审批权限和工作程序。(8)明确确定定额工作与企业各有关部门资料供需关系及业务联系方法.(9)确定有产生废品、返修回用等情况下定额工时的处理和统计计算方法。(10)其他需要明确规定的工作事项。,第三单元 工时消耗分类、代号和定额构成,【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企业员工工时消耗的概念、分类方法、定义和代号;掌握产品工时定额的基本构成,以及在不同生产条件下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的各种具体的核算方法。,【知识要求】,一、企业工时消耗的概念工时消耗是指企业员工在各项生产作业活动中的时间耗费。工时消耗的分类是将员工整个工作班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按照它们的性质和特点所
25、作出的区分。,二、工时消耗的分类与代号员工在生产中的工时消耗,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定额时间是指员工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作业时间(T,)作业时间是指直接用于完成生产作业或零件加工所消耗的时间。它是定额时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作业时间按其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1)基本时间,指直接执行基本工艺过程,用于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外表、重量、组合、位置等所消耗的时间。(2)辅助时间。指为执行基本作业而进行的各种辅助性操作所消耗的时间。如,换装工夹具等的时间。,2.作业宽放时间:指在完成生产作业和零件加工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6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