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基本技术.ppt
《实验室基本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基本技术.ppt(1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临床检验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主要内容,临床实验室管理概论,检验前质量保证,检验(中)质量控制,检验后质量保证,检验质量控制,临床检验方法的选择与评价,临床检验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第一节:临床实验室概论,临床实验室定义临床实验室作用临床实验室功能临床实验室工作准则,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称为临床实验室(或医学实验室)。ISO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临床实验室:,我国临床实验室包括:,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检疫部门计划生育指导站 所属实
2、验室,临床实验室的作用:,利用必要的实验室技术对疾病的诊断、筛查、监测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提供信息。,临床实验室功能:,在受控的情况下,以科学的方式收集、处理和分析血液、体液和其他组织标本并将结果提供给申请者,以便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实验室同时应提供对诊断和治疗有益的参考信息。,样品采集物错误,患者样品错误,样品储存,参考区间不当,进入实验室,错误操作,分析错误,输出错误报告,检验过程示意图,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检验问题,问题1:结果与临床不符合问题2:同一病人多个结果问题3:同一血样结果不同问题4:临床误解的回报结果问题6:参考范围不同问题7:没有参考范围问题8:不了解病
3、人的情况,?,?,临床实验室工作准则:,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经济保护患者隐私。,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检验前质量保证,设 备,校 准,室内质量控制,检验后质量保证,人 员,设施与环境,标准操作程序,室间质量评价,记 录,第二节:检验前质量保证,检验前质量保证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性生物变异和患者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检验申请标本采集建立检验前质量保证措施,一:检验前质量保证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性,检验过程质量保证包括: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质量保证。检验前质量保证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输等。重要性:研究报道:检验误差有45%-70%是来自于检验前质量的不合格。,检验申请,标本收集,标本
4、运送,标本接收,标本处理,分析,检验前流程,选择实验项目填写申请单安排标本采集人员标记急诊、平诊采集器械准备,患者准备标本采集病床前医生办公室采样中心标记或条形码采样器械处置,区分优先次序标本运送至实验室真空运输自动运输人工运输邮寄,验证标记产生条形码确定急诊、平诊标本质量鉴定,离心分杯预处理,标本送至实验室,二:生物变异和患者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生物变异:年龄性别昼夜节律季节变化与海拔高度月经妊娠,患者状态饮食及生活习惯运动压力体位药物内源性干扰因素,几种常用抗生素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青霉素,头孢,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WBC,ALT,AST,ALP,BUN,K,Bil,Na,三:检验
5、申请,申请单:包括信息:患者标志检验授权者标志原始标本类型申请的检验项目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标本采集日期与时间实验室收到标本日期时间检验项目的申请:遵循”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原则患者的识别:,四:标本采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准备标本处理与运送标本离心标本保存,(一)患者准备:要点:,运动方面:处于平静、休息状态或正常活动饮食方面:禁食空腹;4小时前勿喝茶、咖啡、勿吸烟饮酒;了解患者饮食服药等习惯。药物:,标本采集时间:,生化检验:一般清晨空腹6-12小时后。血培养:发病期,使用抗生素前。心肌损伤标志物:根据不同物质出现高峰期而定。血药浓度监测:根据药物峰值效应。糖耐量试验:分别在空腹、餐后
6、1小时、2小时采血。尿液标本:取决于检测成分。输液患者标本:输液后一段时间。,心肌梗死后血中主要心脏标志的动态变化,Mb,临床生化实验血标本可从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采取。静脉采血成人:肘前静脉;婴幼儿:颈静脉;动脉采血成人: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毛细血管采血成人多用手指或耳垂。,(二)标本处理和运送,常见检验项目标本转送要求:采样后立即送检的常规项目:血氨、血沉、血气分析、酸性磷酸酶、乳酸以及各种细菌培养,特别是厌氧菌培养。采样后0.5小时内送检的常规项目:血糖、电解质、血液细胞学、凝血试验、体液细胞学、涂片找细菌、真菌等。采样后1-2小时内送检的常规项目:各种蛋白质类、色素类、激素类、脂类、
7、酶类、抗原、抗体测定等。采集后立即冰冻的检测项目:ACTH、ACE、丙酮、血氨、乳酸、肾素等需避光的检测项目:胆红素、红细胞原卟啉。,(三)标本离心,全血标本2小时内分离血清或血浆。血清标本常用于生化、免疫等检验。未加抗凝剂的血液在30-60分钟内凝固。急诊血:加促凝剂采血管,5分钟内析出血浆。离心速度及时间:(1000-1200)g,10-15分钟。,(四)标本保存,全血细胞计数所用抗凝血可在室温下保存24小时。APTT、PT检测的枸橼酸抗凝血浆可在室温下保存8小时,但必须在4-8。血浆蛋白:4-8可保存一周。激素和肿瘤标志物:-20 保存。,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方 法的选择与评价室内质量控制室
8、间质量评价,第三节 检验质量控制,本节将围绕实验方法的 分析性能 临床应用评价 讨论临床生化实验方法学评价的 目的意义 评价标准 如何实施等,一: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方法选择,方法评价,常规分析前的准备常规分析后的补充,提供样品,常规分析,方法发展,预防措施,统计质控,报告结果,方法选择与评价,一、实验方法的选择,(一)实验方法和标准品的分级1、方法的分级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nternational Fa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IFCC)从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将临床生化的分析方法分为 决定性方法 参考方法 常规方法,(1)决定性方法(def
9、initive method):是指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用于发展及评价参考方法和一级标准品。主要方法: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ID-MS),(2)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充分证实的分析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与重复测定的随机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较宽的分析范围。这类方法在条件许可的实验室中应经常使用。用于评价常规方法和试剂盒,鉴定二级标准品。主要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法、免疫化学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3)常规方法(ro
10、utine method)指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他目的的需要,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和适当的分析范围,而且经济实用。主要方法:溴甲酚绿法、双缩脲法等。应用:临床常规检验使用,常规方法在作出评定以后,经有关学术组织认可,可以作为推荐方法(recommended method)。,临床化学方法的关系图,例如血液葡萄糖的测定以ID-MS为决定方法,已糖激酶法为参考方法,葡萄糖氧化酶为常规方法。,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2、标准品的分级,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将标准品(参考物)的定义暂定为: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已经充
11、分确定,被用于校正仪器或证实一种测定方法的物质,并将其分成三级。,(1)一级标准品(原级参考物)是一种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所含杂质也已经定量,且有证书;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及校正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准品定值。,(2)二级标准品(次级标准品):或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的溶液),或存在于相似基质中。这类标准品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者是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或用一级标准品比较而确定,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准化或为控制物定值。,(3)控制物:有冻干的或溶液,可以用适当的标准品(一级或二级)以参考方法定值,用于质量控制,一般不用于标化(
12、除经准确定值者)。另:用二级标准品和常规方法测定,然后定值经过修正后得到校准品。,决定性方法 一级标准品参考方法 二级标准品常规方法 控制物,(二)实验方法选择的要求,1、总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检测要求确定适当的方法。,条件优越的实验室:参考方法,一般临床化学实验室:常规方法 或使用方便的参考方法,尽量选用国内外通用方法或推荐方法,便于方法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重点考虑实用性和可靠性。,常规方法选择时的原则:,(1)实用性,微量快速、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2)可靠性,所选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和较大的检测能力,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能满足方法允许误差限度的要求。,标
13、本l、试剂ml,二、实验方法的评价,(一)评价实验与分析误差类型的关系方法学评价(evalution of methodology)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并评价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在实验中测定的是不精密度与不准确度,不论精密度还是准确度,强调的都是误差,评价实验的过程就是对误差的测定。,初步试验,判断符合实验要求,系统评价,决定该方法是否可接受,分析评价试验测得结果和比较方法性能判断的标准,实验方法系统评价的过程:对实验误差的测定,1、实验误差,定义:指量值的给出值与其客观真值之差.,(一)实验误差的分类:依据来源性质,实验误差,系统误差 SE,随机误差 RE,恒定系统误差 CE,比
14、例系统误差 PE,概念,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SE),定义:指一系列测定值对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特点:具有单向性,而没有随机性,常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由恒定的因素引起,并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当找到引起误差的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即可纠正,消除系统误差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分类:恒定误差:指由干扰物引起的使测定值与真值存在恒定大小的误差,误差大小与被测物浓度无关,而与干扰物浓度相关。比例误差:指相对于被测物浓度有相同的百分比误差,误差的绝对量与被测物浓度成正比。,引起误差的原因:方法误差:最严重,最难避免;仪器和试剂误差:可以采取措施避免。,3、随机误
15、差(random error,RE),特点: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数据呈正态分布;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免,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分析步骤越多,造成这种误差的机会越多;随测定次数增加,其算术均数就越接近于真值。,定义:指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差。,由测定仪器、试剂、环境等实验条件的改变以及分析人员操作习惯等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引起误差的原因,引起随机误差的原因:,4、精密度(Precision),定义: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它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单次测定值的符合程度。,表示方法:自身无量度指
16、标,常用标准差(S)或变异系数(CV)表示。,100,5、准确度:,定义: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和偏差系数表示。,表示方法:偏差为重复测定均值(X)与真值之差。偏差系数(CB)=100。,真值-X,真值,定量的标准品,确认的标准方法,或,影响因素: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表示已定系统误差的综合。,A=+(不确定度),不确定度(uncertainty)是表达测定结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表明被测标本中真值存在的范围,(二)、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1、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并评价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试验的过程:就是对误差的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误差,方
17、法评价试验,2、方法评价步骤,评价前实验:研究候选方法的最适条件。初步评价:批内和日内重复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 最后评价:依顺序作日间重复性试验,方法比较试验和总体判断方法是否可接受。评价后实验:如方法可接受,则进行临床相关研究。方法应用:建立质控系统,培训操作者,引人常规工作等。,(三)方法评价试验,评价试验包括:重复性试验 回收试验 干扰试验 方法比较试验,重复性试验 目的在于考察候选方法的偶然误差 方法是对同一试验样品,进行多次分析测定,一般为20次。,、S与CV,能反映实际工作,(2)分析样品的选择 作重复性试验的样品,用标准液、控制物溶液、病人标本或混合血清均可,视其用途而定。
18、,天间重复性试验,批内重复性试验,标准液,冻干质控血清,(3)分析物浓度的选择 进行重复性试验时被测物浓度,宜选择在医学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浓度进行试验,因为这种浓度在临床分析实验结果时最有用处。,回收试验,所谓回收即分析方法正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样品中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目的是测定比例系统误差,以衡量候选方法的准确度。,(1)方法 将被分析的纯品标准液加入样品中,成为分析样品,原样品加入相同量的无分析物的溶液作基础样品,然后用实验方法分析,两者测定结果的差值为回收量。,(2)回收率计算,回收率(%)回收浓度/加入浓度100%,回收浓度分析样品测得浓度-基础样品测得浓度,(3)注意事项:,准确吸量。
19、样品中加入标准液后,总的浓度必须在测定方法的分析范围内,加入高、中、低不同浓度,计算平均回收率。加入标准液后,浓度达到医学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浓度。加入标准液的体积在整个样品中要少,一般10%。,加入的标准液量(ml)加入浓度 标准液浓度 患者样本量(ml)+标准液量(ml),回收实验举例,(1)样本制备:取正常人血清一份,将其一分为三,每份2 ml,一号样本为基础样本;二号样本和三号样本为分析样本。按照下列要求制备样本:基础样本:混合血清2 ml+蒸馏水0.1 ml分析样本:混合血清2 ml+4mmol/L钙标准液0.1 ml分析样本:混合血清2 ml+25mmol/L钙标准液0.1 ml(2)
20、样本检测:用被评价的检测系统对上面三个样本分别进行四次重复检测,将相关结果填入表.测得平均浓度 加入浓度 回收浓度 回收率(mmol/L)(mmol/L)(mmol/L)(%)基础样本 1.60-分析样本1 1.78 0.19 0.18 95分析样本2 2.75 1.19 1.15 97(平均)96,结论:两个样本回收率分别为95%和97%,平均回收率为96%,比例系统误差4%,大于CLIA88规定的总允许误差标准,因此该方法的准确度性能不可接受.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和医疗保险服务中心(CMS)发表的CLIA88实验室法规(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1988).,干扰试验,干扰试验的目的也
21、是用来衡量候选方法的准确度的。在加入一定浓度的干扰物的条件下,形成的是恒定系统误差。干扰物浓度不同,形成的恒定误差大小也不同。,方法 1基本与回收试验一样,但是加入的是疑有干扰或非特异性反应的物质。2 实验样本制备:收集正常人混合血清或标准品一份,一分为二,其中一份加入一定量的可疑干扰物作为干扰样本;另一份加入同等量的不含任何干扰物的溶剂作为基础样本.3样本检测:用被评价的方法或被评价的检测系统对每份样本重复测定2-3次,计算干扰值.干扰物浓度=干扰样本测得值-基础样本测得值.4判断标准:引起系统误差的大小与CLIA88规定的可接受性能进行比较.,举例:评价尿酸对GOD-POD法测定血糖的干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基本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