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学知识.ppt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学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学知识.ppt(1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部分,变态心理学,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掌握变态心理学命名的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叫病理心理学,寻找病理学根据。认为研究的不只是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做疾病来研究,所以应该叫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另一种根据ICD-10,认为不能称之为疾病。认为目前相当多的异常心理,找不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在这种两难处境下,心理学仍旧采“Abnormalpsychology”来命名这一分支学科,称之为变态心理学或者异常心理学。,“器质性疾病
2、”与“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而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其特点:肉眼或显微镜下看到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受累器官功能减退或者丧失。“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相对而言,主要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组织结构不发生改变。功能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神经系统轻者出现反复发作性头痛、头晕、眩晕,伴有恶心呕吐。主要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的区别并非绝对的,病情可以互相转化。例如早期的功能性疾病入围经及时治疗或者控制不好,会转化为器质性的病变。,第一单元
3、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以各类形式的异常心理和行为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区别(领会)相同:研究对象相同 区别:侧重点不同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异常心理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环境对异常心理 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是医学的分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及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早期关注(领会)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Hipporates)希波克里特的体液学说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有关系。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它的推论是“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型。希波克里特将人的气质分为
4、四类:胆汁质(果断、勇敢激昂、野心勃勃、暴躁易怒、傲慢主观);多血质(敏捷、乐观、轻浮、易变);粘液质(冷静、安闲、柔弱、能辨是非);忧郁质(考虑多、疑心重、乱想像、悲观失望)。,公元5世纪到17世纪,中世纪愚昧扭曲的解释,心理异常被看作是魔鬼附身;天空被宗教的乌云遮盖,极端神秘主义把心理异常现象看作魔鬼附身,于是,鞭打、火烧、捆绑作为驱鬼手段横加在患者身上。文艺复兴之后,自然科学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一起。但精神病学它远比变态心理学活跃,甚至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之中,才能获得发展。17世纪中叶,近代的发展变革,神经科学的发展。这些医学神经科学的进步
5、,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想对待心理异常问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急剧扩大,一直延续至今。,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的两个基本命题、判断(识记)两个命题: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2、性冲动是心理障碍的重要起因。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2、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口腔欲期;肛门欲期;生殖器欲期。3、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4、人们为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防御机制”(称为压抑或者克制能力)。,佛洛依德的心理结构和人格
6、结构,心理结构: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心理结构的的表层,它面向外部世界,是由外部世界中的种种文化内容构成。前意识:前意识处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它是可以召回来的部分,也就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其功能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它不允许无意识领域中的本能冲动随便进入意识领域。潜意识:也叫无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它包括人类的本能及原始冲动。由于潜意识的内容与社会道德准则相悖,所以无法直接得到满足,通常只好被压抑在无意识领域之中。,佛洛依德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
7、命力。“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束地寻找直接的肉体快感,以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介乎“本我”与“超我”之间。“自我”遵循“现实原则”确定是否应该满足“本我”的各种要求。“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良心和道德力量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8、1、顺利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心理健康的保证。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接受的刺激太过分或者接受的刺激太少,就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者固着。这种退化或固着,就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2、“自我”体验着“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体验着由此引起的焦虑。3、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产生自我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领会),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佛洛伊德的历史功绩,首先不是在心理学方面,而是在哲学方面。用力比多这一人类自身的生物本能替代上帝的意志。他认为,人的动机和行为,不是上帝的启
9、示结果,而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求。因此,他所遭遇的打击,主要不是来自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而是宗教。2、心理学对他的批评,首先是在方法论方面。心理学绝对重视的是实验研究,而逻辑演绎式的分析心理现象的理论,不被视为真正的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理论解释的简评(领会),对精神分析理论解释的简评(领会),3、精神分析最初就是以强迫症和癔症两种病的研究为基础的,佛洛伊德理论尽管未经实验证明,但他的理论是他对自己临床经验的分析和总结。4、文艺复兴之后,特别是在19世纪末,精神病学解释神经异常现象,更倾向于和大脑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神经科学急速发展,精神分析理论基本被迫退出了异常心理学的解释这一领域。而后经典精神分析
10、理论也基本被所谓的“新精神分析”理论所替代,将关注的焦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条件反射:(兴奋地联结)是条件刺激在中枢神经引起的兴奋与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兴奋之间形成暂时性神经联系的结果。狗骨头流口水(骨头无条件刺激)经典条件反射:狗骨头+铃声流口水(铃声条件刺激)狗铃声流口水,(二)行为主义的解释(领会),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的过程:兴奋和抑制。,抑制: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抑制。条件发射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强化,结果是以铃声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狗,只给铃声是不会分
11、泌唾液的。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如: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我们同时又极力克制自己,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是大脑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便产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的平衡,我们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和精神病。,(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领会),1、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和心理的,(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领会),2、存在人本主义首先提出“潜能”的概念,它强调人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3、如果人的发展和这种“潜能”趋于完美的特征受到了现实的阻碍,则可出现心理异
12、常;4、严格地说,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目前仍旧是一种哲学理念。既然是一种哲学理念,它就不需要采用任何科学手段去证明任何东西。它只提出一种假设并赋予这种假设某种固定的特性,再进一步从这种特性推论开来,就能解释一切,便可构成一种“学说”。,第二讲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心理的正面,即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世界。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上述三大功能。,第一单
13、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识记),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重点掌握标准化区分 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一、常识性的区分(识记),(非专业人士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来区分)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有人对你称,他是国际巡回大使,主管世界所有国家的军政大权;或者经常在后尾随跟踪同宿舍的同学等。)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一个人终日低头不语,行动缓慢;与人交谈十分吃力,未开言,泪先流。或者,一个人彻夜不眠,时而唱歌,时而跳舞,语言兴奋。)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怕与人眼光相对,为此不敢见人。)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领会、应用),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统计常模,例如智商在70以
14、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精神病的“幻觉”被认为是与神的交流信息方式。)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精神病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例如幻觉、幻想、强迫观念等都属于心理异常。)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根据个体的言语信息(诉说为情绪低落、或紧张不安)或者非言语信息(面部表情、形体表现),只要个体有着和以前不一样的表现,或者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就确认为心理异常。),三、标准化的区分(领会、应用),医学标准(把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者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
15、统计学标准(心理测量衡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偏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这里的“心理异常”是相对的,比如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作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的,但很少被人认为是病态的。)内省经验标准(病人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社会适应标准(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的稳定状态,能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能符合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时一种社会适应性的行为。反之,就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识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是
16、客观现实的反应,是脑的机能。)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完全偏离(妄想/幻觉,如被迫害妄想症)2、主观体验与客观刺激强度不相称(社交恐惧症,社交过程中没有另其产生恐惧的因素,或者这种因为非常的小,但是却不敢交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和行几个部分,而这几个部分是相互协调统一的,表现出方向的一致性。遇到愉快的事情,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出现手舞足蹈的行为,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的内心体验。如果对痛苦的事情,做出快乐的反应,就说明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如强迫型神经症,“反复洗手”。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格的形成,3-6岁是关键时期,而到了高中阶段,人格基
17、本定型,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故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了问题,“突然像是换了一个人”,我们就要怀疑是不是心理出现的异常。比如一个平时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第三讲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常见心理异常的主要症状,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础知识。但是,二者运用这些知识的侧重点不同:精神科医生运用这些知识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并进行治疗;而心理咨询师运用这些知识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将精神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留下非精神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
18、疗的对象。精神障碍是精神科医生研究的范畴,而神经症则是心理咨询师咨询和治疗的对象。,但是,对于有精神障碍的人,也要辅助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但它是辅助性的,而且是有条件的。其条件如下:1、必须是在经过临床系统治疗以后,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后;2、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既然,有精神障碍的人要辅助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师必须要学会鉴别心理的正常与异常。当心理咨询师掌握了本章关于异常心理的这些症状知识后,在实际咨询中,就不会错把精神病人当做一般的心理问题来处理。,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领会、应用),回忆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
19、、记忆、思维、能力、注意等要素构成。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的刺激的过强反应。(识记)2、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抑郁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识记)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识记),(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尔也有错觉,但经现实验证后,可以纠正;而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也难以纠正。(识记)2、幻觉:无对象的知觉。感
20、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重点)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幻听:包括言语性幻听和非言语性幻听。临床上前者更为常见。言语性幻听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政论性幻听。幻听多见于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等。幻视:缺乏具体形象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视。如见到火花、闪光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疾病和高烧患者。,按幻觉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明确,就像真的发生了一样;假性幻觉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具体位置不明确。常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脑内、牙齿内)。例如患者说闭上眼睛能看到东西、人像,不用耳朵、脑子也能听到声音。,
21、(三)感知综合障碍(识记、应用),事物个别属性的错误感知。如感知事物的大小、长短、远近产生变形。该症状分为:“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统称为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窥镜症:患者认为自己面孔和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摸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故称为“窥镜症”。(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识记)思维内容障碍(识记),(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患者表现出语量多
22、、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或者自诉脑子转得快。这一症状严重失,患者的谈话内容夹杂着很多的音韵联想(音联),或者字意联想(意联)。同时患者的谈话内容很容易被外界环境中的变化所吸引而转移谈话的主题(随境转移)。多见于躁狂状态或者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实例见P263)2、思维迟缓(一种强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的缓慢和思维联想的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或者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语词贫乏,对一般性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者回答非常简单,但回答问题的语速并不减慢。患者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主动讲话、被询问时则回答:没有什么要向,也没有什
23、么可说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5、破裂性思维(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语言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者书信中,其单独语句的语法结构式正确的,但是主题与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使得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实例见P264),6、思维不连贯(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地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语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支离破碎、毫无主题可言。)7、思维中断(
24、无意识障碍,无外界干扰,思维过程突然中断。常常表现言语在明显不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这种思维中断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性。)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属于自己,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这称为思维的插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灵感和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为思维被夺。),9、思维云集:(重点)(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用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强制性思维与思维插入、思维被夺的区别在于,思维插入或者思维被夺时,患者还有属于
25、自己的,受自己意志支配的思维活动。而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0、病理性赘述(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患者并不觉得自己说话罗嗦,反而认为这些都是其认真交谈和回答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内容。患者不听劝说,坚持要按照他原来的想法把话讲完。患者在讲了很多完全可以省略的谈话内容之后,最后终于讲出了本次谈话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实例见P265),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语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咨询 变态心理学 心理健康 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