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培训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心理学研究方法,环球卓越考前辅导,1、重点章节 2、3、4章2、与统计、测验重复知识点相对重要,第一章 导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1、收集数据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测量法2、分析数据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逻辑方法,第二章 研究设计,一、研究设计基本内容1、明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2、选择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察变量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5、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6、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第二章 研究设计,二、几个效度的定义1、构思效度: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化为抽象与操作定义的恰当性程度。2、内部效度: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3、统计结论效度
2、: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4、外部效度: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第二章 研究设计,5、总体效度:研究结果适用于被试所来自得总体的程度。6、生态效度:研究结果适用于其它研究条件和情境的程度。,第二章 研究设计,三、取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随机直接从总体中抽取几个单位。2、系统随机抽样:将总体编序号,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以取样间隔等距取样。3、分层随机抽样:将总体分为若干层,求各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随机抽取样本。,第二章 研究设计,4、整群随机抽样:将总体分成许多群,随机从这些群中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5、多
3、段随机抽样:作为取样第一级单位,再将第一级单位分成若干子群,作为第二级单位,以此类推,然后在各级单位中随机抽取样本。,第二章 研究设计,四、取样误差1、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相应参数值之间的差异。2、增大样本容量可以减少取样误差。,第二章 研究设计,五、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1、研究类型2、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3、允许误差的大小4、总体的同质性5、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6、取样方法,第二章 研究设计,六、研究变量1、自变量: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或特征。2、因变量:在研究中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第二章 研究设计,3、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1)消除法:双盲程序,好的指导语
4、(2)恒定法:通过效果恒定来控制(3)平衡法:对比组法、循环法(克服顺序效应)(4)统计法:用统计校正和调整,第二章 研究设计,七、操作定义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说明。,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一)观察法的定义和评价1、定义: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2、评价优点:研究资料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搜集到,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报告可能失实的资料,即使研究对象不配合,也能收集资料,可避免由被研究者自陈方式带来的研究偏差不足:资料的质量
5、受观察者本身因素影响大,对有些课题不太适合,较为费时费力,设计要求较高,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二)参与观察策略1、适用条件(1)观察者:时间是否充足,能否既与被观察者和谐相处又能客观进行观察记录(2)被观察者:被观察者及团体,是否开放,与观察者的差异程度2、评价优点:较少受先入为主的偏见影响,观察效果较好,能搜集到动态资料不足:研究费时费力,搜集的资料琐碎,信度较低,对研究者能力的要求高,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三)时间取样观察策略1、适用条件适用于经常发生或出现的行为,易被观察到的一些外显行为,不适用于内隐或隐蔽性行为。2、评价优点:省时省力,高效,结果精确,客观性好,
6、可进行量化处理缺点:缺乏连续性,缺乏背景信息和自然性。,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四)事件取样观察策略1、适用条件所研究的行为事件需要发生。2、评价优点:可同时考察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易于进行因果分析缺点:不易进行定量分析,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3、时间取样观察策略与事件观察取样策略区别相同:对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选择的取样观察不同:时间取样观察策略单位是时间区间,有时间限制,研究的是时间或行为是否存在;事件观察取样策略单位是行为事件本身,没有时间限制,研究的是事件或行为的特征。,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五)行为核查表策略1、行为核查表:研究者用来核查某种行为
7、是否发生或出现的一种量表。2、评价优点:简便易行,省时省力,针对性强,结果易于整理不足:几乎不能提供行为性质、特征方面的信息,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二、访谈法1、定义: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点: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和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3、类型(1)结构、非结构访谈:是否按照统一要求编制,是否有一定结构(2)直接、间接访谈:有无中介(电话网络)(3)一般、特殊访谈:访谈对象是否有特殊性(名人、儿童、罪犯),第三章 搜集研究
8、资料的基本方法,4、评价优点:灵活性强,针对性强,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能进行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不足:研究结果易受访谈者素质的影响,难以量化处理,费时费力,某些问题不宜进行访谈,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三、问卷法1、定义: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2、特点:标准化程度高,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并得到结论3、分类:(1)结构、无结构问卷(2)发送、访问、邮寄、报刊问卷,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4、评价优点:问卷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方便;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匿名性强,回答真实;样本大;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小不
9、足:灵活性不强,指导性较低,深入性不够,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四、测验法(一)测验法、心理测验定义及测验法评价1、定义:通过心理测验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2、心理测验: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和现象,来推论和量化分析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科学手段。,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3、评价:优点:严谨,准确可靠;施测易控制,结果处理方便;方便省力;有常模,可直接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类型较多不足:难以定性分析;难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使用灵活性差;对研究者有较高要求,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二)测验理论1、经典测验理论(1)项目特征曲线:答对某题的比例与总分间的回归线(2)
10、测验的标准化:对不同的被试在测试题目、施测条件和程序、计算和分数解释等各方面都采用一个固定的标准。(3)评价优点:使整个测验建立在客观基础上,改善了测验法。不足:测题的特征指标依赖于具体的被测样本,被试的心理特质依赖于具体使用的测验,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2、项目反应理论(1)潜在特质:被试某种相对稳定的、支配其对相应的测验作出反应并使反应表现出一致性的内在特征。3、潜在等级分析理论假设潜在特质的分布是连续的,可划分为有限的若干等级4、概化理论以是否可信来评价,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五、实验法(一)定义、特点和评价1、定义: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
11、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2、特点:(1)要操纵或控制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2)目的是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3)有严格的研究设计,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3、评价优点:通过一系列的控制和操纵,从复杂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分离出来,进而揭示和确认有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足:对变量的操纵难免受到人为的影响,且无法排除所有无关变量。,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二)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设计1、前实验设计单组后侧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对照组比较设计2、真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随机组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独立样本设计)、配对
12、组设计被试内设计(重复测量设计):接受所有实验处理混合设计,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3、准实验设计(三)多因素实验设计23实验设计:2因素3水平设计,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一、编码:将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形成码值的过程。二、定性分析:对研究结果“质”的分析。,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三、描述统计包括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和相关关系的度量。1、集中趋势的度量平均数中数众数,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2、离散趋势的度量方差和标准差标准分数全距,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3、相关关系的度量正、负、零相关积差相关、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第四章
13、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四、推论统计1、总体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2、假设检验常用检验方法Z检验:正态、方差已知或大样本的平均数及平均数差异检验,非正态的皮尔逊积差相关和二列相关系数的差异性检验以及两个相关系数分别有两组被试得到的相关系数差异性检验t检验:正态、方差未知的平均数及平均数差异检验,相关系数由同一组被试取得的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正态分布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X2检验:计数数据检验,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差异检验F检验:独立样本的方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五、复杂统计分析方法(一)方差分析1、条件:总体正态,方差可加,方
14、差齐性2、协方差分析:适用于每个研究的观测变量都有一个共变量结果,如智力、年龄。,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二)回归分析1、定义:通过观测寻求一个或数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三)聚类分析1、定义: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其在性质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类,按观测值大小聚成若干可以定义的类别。2、适用条件:事先知道测试对象的类型,各种测试资料或每个测试对象的多项目观测数据。,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四)判别分析1、前提(区别于聚类分析):事先存在不同的类别。2、适用条件:已知所需判别的类型以及关于各类型的多项测试的有关测试数据
15、,据此建立判别模型,然后对未知的测试对象或指标机型类别判别。,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五)因素分析1、前提(区别于聚类分析):事先存在不同的类别。2、适用条件:已知所需判别的类型以及关于各类型的多项测试的有关测试数据,据此建立判别模型,然后对未知的测试对象或指标机型类别判别。,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3、因素负荷、特征值因素负荷:某一因素对某一观测变量所做贡献大小特征值(v):每个因素在所有变量上的因素负荷平方之和4、方法:主成分分析法,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5、转轴的目的:(因素选取时需要对因素进行旋转)为了更清楚的解释因素的意义。,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六)路径分析1、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数学分析方法。,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六、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大纲P238,第五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一、变量间相互关系类型1、正交关系:有无关系2、相关关系:有相互影响的关系,正、负零三种关系3、因果关系:一些变量变化引起另一些变量变化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