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自考).ppt
《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自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自考).ppt(1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心理学,课程大纲,第一章 概论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第六章 智力,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 感第八章 人格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第十章 心理健康第十一章 毕生发展,第一章 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一)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必要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类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人的心理现象,心 理 现 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人格,认 知,情绪情感,意 志,倾向性,人格特征,需要和动机,能力、
2、气质、性格,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及想像,意志行动基本阶段(准备和执行决定阶段)意志品质(自觉、果断、坚韧、自制性),基本情绪(喜怒哀惧)和复合情绪(敌意、焦虑等);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收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使得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了。科学方法: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构造主义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奠基人:冯特(W.Wundt,1832-1920)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E.B.Titchener)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
3、情状态三种。强调内省法。,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1832年1920年)德国心理学家。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说明人的高级心理现象,使心理学脱离了哲学的范畴,进入了科学的行列。他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创建人。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1987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创始人:詹姆士(William James)著名代表人物: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杜威(John Deway,1859-1952)安吉尔(James Angell,1869
4、1949),(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主张研究意识,意识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代表人物:华生(John Watson,1878-1958)斯金纳(Skinner,1904-1990)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环境决定论”(华生),新行为主义,斯金纳箱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外部环境决定,但不否认人存在内部心理活动。,(四)
5、格式塔心理(gestalt psychology),代表人物: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柯勒(Wolfgang Kohler,1887-1967)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五)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阿德勒和荣格,(六)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代表人物: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罗杰斯(Carl
6、 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流派的观点,在理论取向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两者的窄化与偏颇。批评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因为该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现象为基础。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心理学不仅主张了解人性,还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以期臻于自我实现的境界。人本主义批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该理论只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为基础。人本主义者相信,人都是单独存在的。人们的思想、欲望
7、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主观内部经验,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人。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与辅导以及心理治疗等多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七)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代表人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观点,1、含义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活动、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等,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分支)P13,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最早)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
8、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5,观察法从时间上看分 长期和定期从范围上看分 全面和重点从规模上看分 群体和个体 调查法谈话法 问卷法 测验法 产品分析法 实验法(实验时考虑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重点题型,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各有什么特点?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
9、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一)认识内外世界理论意义 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就在于它能科学地解释心理现象,阐明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从而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有重要意义的。(二)调整和控制行为(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实践意义 其实践意义就在于,通过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帮助人们利用这些规律为实践服务,并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如根据注意的规律控制教学的条件,提高教学的效果。,简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简答测验法在心理学中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有何注意事项?简答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哪些变量?简答什么是调查法?论述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10、各有什么特点。,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一、意识概念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P22(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二、在正常条件下人类意识的几种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能够觉知所做,并对行为进行调控。(完成上级任务)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意识参与相对较少,自动化(骑自行车)白日梦状态。意识参与水平很低,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和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白日梦不是真正的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上课走神)睡眠状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在睡眠时并没有完全
11、停止活动。(做梦),第二节 注意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某一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注意的特点、功能及种类特点:指向性(购物清单买东西)集中性(开车、医生做手术)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开会、听讲座)调节功能(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三、注意与意识的关系(1)注意不等于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和体验。注意决定意识的内容,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才能被个体所察觉,进而产生意识。(2)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意识的四种状态),四、意识的种类:不随意注意(事先
12、没有目的、也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外来者闯入、广告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一直努力的注意)学习、活动随意后注意(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得一种特殊形式)小孩子学钢琴由父母强迫到感兴趣,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他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研究发现,在完全与外部时间隔离的条件下,人依然能显示出日节律,且周期改为25小时。,二、睡眠,(
13、一)人的整个睡眠过程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这个波,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轻睡期,这是频率出现更慢的波。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波为主。它的频率很慢,但振幅极大,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存在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快速眼动,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快速睡眠结束后,再循环到波的轻睡眠期,如此循环往复,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46次这样的循环,(二)失眠和梦,失眠 情境性失眠(亲人去世、离婚、考试)假性失眠(个人睡眠时间的标准不一、年龄大觉少)失律性失眠(飞行时差、三倒班)药物性失眠(咖啡、茶、可乐、安眠药)坐
14、飞机过来考试,喝杯咖啡,睡的少梦: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弗洛伊德p35梦的特征:霍尔 1.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很少梦到公共事务。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男女有别。3.睡眠中的内外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梦狗咬后腿长瘤,身体内部刺激),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催眠诱导催眠师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今年入催眠状态的过称。心理促动药物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15、,(三)意识的特殊现象,催眠的原理: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1)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2)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也影响着期受暗示性的高低。(爱幻想、精神集中、好奇)催眠状态下人的心理特征:感觉麻痹(手术不疼)感觉扭曲和幻觉(幻听、幻视)解除抑制(当众脱衣、对人施暴)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提前告知遗忘),催眠的理论:催眠是角色扮演。巴伯尔和斯潘诺斯等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合度合作地扮演了另一个角色,且是被试所期望的情景因素。催眠是意识的分离。希尔加德认为心理过程可分为两个层面:*接受暗示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被隐蔽的,
16、当时难以察觉的意识经验,但比较真实,称之“隐蔽观察者”,所以,人在催眠状态下也不会完全接受暗示而失去自我。(如开车对路标指示灯的反应而多不能回忆。)心理促动药物包括:兴奋剂、镇静剂、迷幻剂,简答在正常条件下人类意识的几种状态?简答人的不同注意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简答人的梦境表现出哪些主要特征?简答催眠的原理?简答催眠状态下人的心理表现出哪些主要特征?论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论述人的整个睡眠过程?,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指人感
17、到某个刺激存在后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一、人类一些感觉的绝对阈限,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一)视觉,明适应、暗适应视觉色素的漂白视觉现象拮抗理论论述:为什么在昏暗条件下看一个细小的物体,余视比正视的效果更好?论述:夜间在亮灯的室内若戴上红色眼镜,当走到室外时就能很快的在黑暗中辨清东西的原因?,视觉,(二)听觉,人们听到的声音所具有的三个感觉
18、特性音强、音高、音色听觉的适应(适应快、恢复快、有选择)与听觉疲劳(长时作用,感受性降低)音隙指对小部分频率的声音丧失听觉 音岛指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丧失听觉,严重则失聪声音的混合(混合音#频率相差大和拍音#频率相差小)和掩蔽 声音的掩蔽两个同时到达耳朵的声音相混合时,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一个较强的声音,即掩蔽(撞钟和快打鼓),(三)听觉的理论(1)位置学说:贝克西(2)频率匹配学说,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
19、知觉、触摸知觉和嗅知觉。,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动机制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断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三、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的过程,(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二)信息的整合过程 社会认知信息的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指人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
20、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爱屋及乌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社会刻板效应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偏差。,简答深度知觉是如何产生的?简答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哪些独特性?论述社会知觉是怎样形成的?论述知觉的特性论述夜间在亮灯的室内若戴上红色眼镜,当走出室外时就能很快地在黑暗中辨清东西的原因,第四章 记忆和学习,一、记忆的概述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持和提取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说,记忆就是人脑
21、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2、记忆的过程:编码、存储和提取记忆的类型包括: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加尔文又将陈述性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二、记忆系统,记忆系统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视象储存和声象储存两种形式)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编码的形式、储存的容量、储存的持久性#复述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编码形式语义代码&视觉代码、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语义网络&图示),(二)记忆系统的三存储模型,二、遗忘,艾宾浩斯
22、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时间的关系,为测量遗忘,艾设计了节省法。遗忘的影响因素(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景和状态的依存(3)情绪的作用有意遗忘的作用(伤心往事、恐怖电影)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地点法、韵律法、记笔记),三、学习,学习是指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而有所表现。学习的分类(一)依学习方式分:1.接受学习 2.发现学习 3.意义学习 4.机械学习(二)依学习内容分:1.知识学习 2.技能学习 3.社会规范的学习 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一)复习策略(复习的时间、复习的次数、复习的方法)(二)组织策略根据
23、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资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群集的概念),(三)学习过程模式图,简答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简答依据学习方式划分,学习可以分为:简答依据学习内容划分,学习可以分为:论述记忆中影响遗忘现象的因素:论述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和概括思维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一、思维的
24、种类划分,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不同 1.直觉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分 1.聚合思维 2.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模式的不同分为 1.常规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二、概念,概念指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或是词的形式来表现。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凭经验将同类事物的某些共同属性概括而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形成的,对于个人则主要在学习条件下获得。其内涵可以用语
25、言进行科学的解释。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试验程序上模拟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尔首创,用以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研究发现,许多概念形成过程是从许多具体事例中归纳和发现共同因素的过程,而且受到反馈的影响。最著名的是布鲁纳等人提出的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其基本模式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三、推理和问题解决,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推理的理论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 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1.问题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中思维任务。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要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的空间。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消除这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教师 资格证 自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