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学.ppt(9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模块三 中学教学,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的各种本质观;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3、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4、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5、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考试题型: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一、教学及其意义(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区分教学与自学)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与教学过程,考点:辨析题1、教学与教育答案: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与教学过程,2、教学与智育答案: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复杂的交叉关系。教学是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智育只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智育的实施途径有教学,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把智育等同于教学,会使教学走向唯智主义,背离全面发展的方向;并使智育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脱离社会实际。,(二)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最
3、基本的途径,学校工作应该以教学为主。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4、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与教学过程,(三)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二、教学过程的本质(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观点1、认识发展说观点:教学过程是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
4、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优点: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的任务是一种进步。局限性:没有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抽象。,教学与教学过程,2、双边活动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评价:认识了师生互动,认识了教与学相互依存性,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教学活动的机制。但对教学主要矛盾提示不到位。,教学与教学过程,3、多重本质说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多层次、多类型的。提出教学过程有认识论、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经济学五个方面的本质。评价:从多本质来研究,有利于打开思路。但以“质”代替“本质”,未从整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综合和深刻把握。,教学与教学过程,4、交往说 教学是
5、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评价:这一观点从社会学角度提示教学活动的社会属性,但不能揭示出教学过程这一特殊实践活动不同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性。,教学与教学过程,考点:1、提出教学过程有认识论、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和经济学五个方面的本质,这一教学过程的本质观是()A、交往本质说 B、双边活动说 C、认识过程说 D、多重本质说答案:D,教学与教学过程,(二)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共同特点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应该遵循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教学与教学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人类经
6、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而形成的知识。交往性。,教学与教学过程,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现代教学应该是一种发展性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教学与教学过程,考点:辨析题教学过程和人类的认识过程的完全一样的。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当然,教学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认识过程,它也要遵循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但教学过程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还是有区别的,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和交往性的特点。同时,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存
7、在,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一、教学规律(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特殊性),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1、教学过程以间接经验为主“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和外域的知识。”毛泽东,教学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系统化、心理化,组成课程与教材,然后转化成动态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起点,使学生在新的高度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开拓新的认识领域。,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2、直接
8、经验是间接经验的基础“间接的知识,别人的知识,往往变成仅属于字面上的知识,如果所沟通的知识不能组织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去,这种知识就会变成纯粹言词,即纯粹感觉刺激,没有什么意义。”杜威,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理性的书本知识和感性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学生的直接经验是(1)从属的;(2)少量的;(3)经过改造的。,3、社会实践和探究活动是必要的 注意问题: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批传统教育观的“以书本为中心”和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这个问题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1、知识的发展与
9、能力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1)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要依赖于知识,能力是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无知必无能”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其本身蕴藏着丰富的认识方法。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发展能力的过程。,“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在随后的实践中,这些成人将会记忆你教他们的那些特殊的细节,但他们潜意识中的判断力会使他们想起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当时具体的情况。”怀特海,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2)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尽管一切思维的结果都归结为知识,但知识的价值
10、最终还是服从它在思维中的应用。”杜威,2、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促进能力的发展“高分低能”、“纸上谈兵”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发挥智力。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活动透彻地理解知识原理,特别要启发学生了解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自如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使智力获得高水平的发展。,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知识与能力是互为前提的,没有相应的知识就不可能具备相应的能力,而没有一定的能力,掌握知识也是不可能的,两者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注意: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教
11、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理论延伸: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统一的规律智力活动以非智力活动为内在动力;非智力活动以智力活动为服务对象。教学的知识与过程丰富、多彩、生动,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意志等非智力活动;这些活动又反过来推动他们去认知、学习。这样,这两种活动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使教学达到良好效果。),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三)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接受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总是具有教育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文以载道”。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从知识方面出发比从观念方面
12、出发更容易教育人。”,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具有教育性目标有阶级立场、观点、思想体系。内容本身就具有思想性。,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2、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教师总是通过对知识点的解释来传播特定的思想观点;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观点、信念与行为习惯;任何学科都有独特的方法论,有助于学生形成世界观。,3、教师的言行具有教育性(1)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2)只有所学知识激起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才能使他们的思想真正得到提高。注意: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教学规律与教学
13、原则,(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对教学过程概念的分析:教与学统一。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教师的角色分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首先是由教师教的好坏决定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有良好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教师有较高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得如何,学习的效果怎样,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志。,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2、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
14、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的本领与品德。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其个人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仅要解决师生间的认知关系,也要解决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辩证统一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取得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注意: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批“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现实意义:这两派已成历史,但这
15、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并未完全解决。如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过于强调教师作用,导致讲得过多,管得过死;在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过于注重课堂的活动与氛围,以致学生活泼有余,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够。,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考点、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这体现了()A、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B、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主导学生的学习 C、学生的学以教师的教为主体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主体地位答案:A,考点: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
16、直接经验为基础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答案:C,二、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这是指教学要指导、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在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意义: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概念定义的表述、论证、事实;反映最新的科学成果;方法适合学生。2、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3、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思想教育4、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教学规律与教学原
17、则,(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懂会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要处理的是抽象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具体要求:1、联系实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知识、能力、志趣、品德;(2)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运用的实际;(3)联系当代科学新发展的实际和社会实际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注意教学的各个环节,如练习、实验、实习(2)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3、注意讲和练的结合“精讲多练”、“精讲巧练”。4、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三)直观性原
18、则 定义: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或以教师言语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以理解所学知识、发展认识能力的过程。依据:它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1、选择适当的直观手段直接手段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2、直观手段与讲解相结合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5、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直观过程注意: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四)启发性原则 定义: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依据:符合辩证唯
19、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反映了学生认识的规律性。历史上关于启发式原则的观点:孔子、学记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具体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启发学生思维(1)要注意设疑,研究教材内容的“启发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注意提问的方式。尽量提开放性问题。(3)要注意充分展示和分析思维活动的全过程。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考点:如何理解: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答案:这句话一方面指明了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过程具有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20、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奉送真理”只注重了教给学生知识,而“教人发现真理”则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人发现真理”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教学教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即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奉送真理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所以这不是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做的。而“教人发现真理”则引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社会对一个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五)循序渐
21、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定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系统而周密的思维能力。依据:科学知识本身特点;学生认识规律;古今中外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具体要求:1、按教材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2、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3、则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六)巩固性原则 定义: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牢固和熟练的程度,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依据:教学的特点和任务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合理组织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巩固知识,教学规律
22、与教学原则,(七)因材施教原则 定义: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依据:教学必须适应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和发展个性的关系。,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具体要求:1、了解学生的发展基础和现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善于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联系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针对学生个别特点有区别地进行教学,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八)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定义: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能够接受,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
23、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上述教学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教学原则体系。,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考点、“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系统性 B、巩固性 C、思想性 D、启发性答案:B,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或教师形象的描述,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准确的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这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答案:A,考点:材料分析题 数学课上,学习“极限”,
24、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从学校到你家有1000米远,那么你走一半后还有多少米?”“500米。”“再走一半呢?”“250米。”“再走一半呢?”“也就是说,不管走多远,你都要走一段距离是不是?”“是。”“也就是说你永远走不到家是不是?”学生哄堂大笑,从而引出了极限的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这位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原则并简述其内容。2、结合材料分析这位教师如何运用这些原则。,答案:这位老师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启发式教学原则等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
25、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懂会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位老师通过提问,层层设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极限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老师的提问是通过学生司空见惯的去学校的过程来进行的,用常见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理解了“极限”这一抽象概念。,一、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定义: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的进行活动的结构。它与社会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发展有关;也与对培养人才规格要求有关。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和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教 学 组 织,1、个别教学
26、制 教师在同一时间以特定内容面向一两位或几位学生进行教学。基本特征:(1)从师生关系看:(2)就学生来源看:(3)就教学管理看:优点:很好地适应个别差异。局限性: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个人的社会化。,教 学 组 织,2、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定义: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按照周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我国班级上课制最早在1862年京师同文馆进行,并在癸卯学制中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教 学 组 织,3、道尔顿制(与此类似的有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1920年,伯克赫斯特在道尔顿
27、中学创建的。特点: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教 学 组 织,优点: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局限性:浪费时间,较少收获,学不到系统知识;教学设施一般学校很难具备。,4、分组教学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特点: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优点:比班级授课制更利于因材施教。局限性:很难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家长和学校的矛盾;负面效应。,教 学 组 织,5、特朗普制20世纪50年代由
28、美国特朗普创立。特点:把大班上课(40%)、小班讨论(20%)、个人自学(40%)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优点:兼容了班级上课和个别教学的特点。但尚在实验阶段,对教师素质、教学设施要求较高。,教 学 组 织,(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能够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系统科学知识,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5)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教 学 组 织,局
29、限性:(1)强调封闭课堂教学,容易产生理论和实践的脱节;(2)强调标准统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教 学 组 织,2、课的类型与课的结构(1)课的类型按教学任务分类单一课(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综合课。按教学方法来分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教 学 组 织,(2)课的结构 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课的结构由课的类型决定。新授课: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小结、布置作业。复习课:组织教学、提出复习目的与要求、引导学生复习、小结、布置作业。
30、综合课: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提出教学目的并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教 学 组 织,(三)教学的辅助形式1、现场教学2、作业3、讲座4、辅导,教 学 组 织,考点、()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答案:D,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画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答案:B,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一般有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组成。(一)备课 意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
31、课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要求:“三备”、“三计划”。,教 学 组 织,1、“三备”(1)备教材 即钻研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的参考书。三个层次:懂、透、化,教 学 组 织,(2)备学生 即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水平、质量,学生的兴趣、学习态度、需要与思想状况,学生的习惯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度、进度、预测问题和应对措施。,(3)备教法 即考虑教法(包括学法)。教师如何讲解,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的结构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预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如何安排及课外作业的布置等。,2、“三计划”(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32、(2)单元(课题)教学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班级、学科名称、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上课时间、教具、课的进程及时间分配、板书设计、课后小结或反思。,教 学 组 织,(二)上课 意义: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求:除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外,还要注意(一节好课的标准):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紧凑5、积极性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 学 组 织,(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意义: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总是有重要意义。(1)作
33、业要符合大纲要求,有启发性、典型性;(2)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目的明确,要求具体;(4)指导讲究方法策略(5)及时检查和批改,教 学 组 织,(四)课外辅导从思想和知识、技能技巧方面来进行。(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检查:考查、考试。2、评定:记分(百分制、等级制)、写评语。,教 学 组 织,考点:在学期开始前制订,以每个学科每个课题教学日程安排为主要内容的计划是()A、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B、单元(课题)计划C、课时计划(教案)D、以上都不是答案:A,考点:辨析题备课就是备教材。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它包括“三
34、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个计划:即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课题)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备教材只是备课的一个方面。,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一)讲授法 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思想观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和品德发展的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优点:可以充分
35、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局限性: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基本要求:(1)内容正确,表达清晰,严谨、恰当,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2)条理、系统,逻辑性强,重点突出。(3)生动有趣,善于启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4)讲究语言艺术(5)适当运用板书辨析:讲授法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二)谈话法 定义: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判断推理来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可分为启发式谈话、问
36、答式谈话和指导总结性谈话三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优点: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人交往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谈话法教学中出现的偏差:过难,苛求学生;流于形式。辨析:谈话法就是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具体要求:(1)要有充分的准备。(2)注意谈话的技巧(要善于提问,善于启发诱导)。(3)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4)谈话结束时要善于总结,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三)讨论法 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启发、学习的一种方法。优点:往往针对比较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或社会中令人关注的问题进行,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教育质量。
37、,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基本要求:(1)讨论前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课题和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2)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3)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小结,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四)实验法 定义: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及发生变化过程,以获得和巩固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优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具体要求:(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2)注意实验过程的指导(3)实验后做好
38、小结,(五)实习作业法定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方法。优点: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知识技能。要求:(1)实习前制订好计划、明确要求。(2)实习中加强指导。(3)实习结束后做好实习总结,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六)演示法定义:是教师通过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特点在于直观性。要求:(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演示要和教师的语言相结合。(3)演示材料的展示要适时、适当,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七)练习法定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新学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基本训练,以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方式
39、:口头/书面/操作;训练/创造性。优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要求:(1)明确目的和要求。避免盲目练习和“题海战术”(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3)要科学地组织练习过程。(4)及时检查、讲评练习结果。注意: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八)读书指导法 定义: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材料等等。要求:(1)明确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注重传授读书方法。(3)阅读过程中,注重讲读结合。(4)及时检查、辅导,处理问题。,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九)研究法 定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
40、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1)正确选题。(2)提供条件(3)独立思考探索(4)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这些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按双边活动中以谁为主来分,可分为:以教师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读书法、研究法、练习法)。按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分,可分为:语言的方法(讲授、谈话、讨论、读书指导);直观的方法(演示);实际操作的方法(实验、实习、练习、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考点: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答案:C,考点:、(
41、)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答案:A,考点: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的是()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答案:C,二、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与观点(一)实施素质教育1、面向结果和面向过程并重(知识与能力)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3、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4、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并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二)坚持整体改革与实验1、运用整体性观点进行教材、教法、学法、考试、教学环境等全面改革和实验,使各种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最佳的组合。2、提高整体教学改
42、革和实验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三)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协调好基础文化课、劳动技术课和职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内容要求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1、有效实现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2、提高综合课、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3、强化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的积极作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四)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1、由甄别走向发展。在评价指导思想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与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由教师操作转变为学生参与。2、由单一走向多元。3、在评价类型上,更重视形成性评价。4、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评价技术方法力求科学化,既注重定性评价,
43、也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一、教学评价概念和功能 1.概念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2.功能1)诊断功能2)反馈功能3)导向功能(评价的主体功能)4)强化功能5)检验功能,教学评价,二、评价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整体性原则(三)指导性原则(四)科学性原则(五)发展性原则三、评价的方法(一)测验法(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二)观察法(三)谈话法(四)成长记录袋(档案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成长与发展的各种作品收集起来,以全面地、动态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五)检查作业,四、教学评价的内容(一)学生学业评价(二)课堂教学评价(三)教师评价五、教学评价的类型,本章内容丰富、结构庞杂,共分为四节,综合了(一)教学概念、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二)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教学原则;(三)教学组织形式与基本环节;(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每一个问题都是历次考试中最重要的考点。,本章小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