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第8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ppt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8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第8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ppt(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一节 班集体第二节 课堂管理第三节 课堂纪律管理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第五节 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第六节 各教育因素的协调第七节 教师心理,第一节 班集体,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集体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级发展的最高阶段班集体四大特征:一、共同的目标;二、组织结构和领导核心;三、共同生活的准则;四、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二、发展阶段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如下阶段: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第二节 课堂管理,一、课堂管理及其基本原则 课堂管理教师通过
2、协调课堂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教师、学生、课堂情境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1、目标原则 2、激励原则 3、反馈原则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三、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面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一)课堂气氛的类型: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二)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简答题)(教学领情)1、教师的教学2、教师的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3、教师对学生的期望4、教师的情绪状态(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条件1、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学习管理能力2、教师的移情3、教师的期望
3、4、教师的焦虑,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学习管理能力?,1、洞悉能力2、兼顾能力3、分段教学活动顺利过渡的能力4、维持全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5、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的能力6、避免产生微波效应,第三节 课堂纪律管理,一、课堂纪律(一)课堂纪律概念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课堂纪律(二)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三)课堂纪律的发展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纪律发展水平分为4个阶段:,二、课
4、堂结构是以教室为活动场所,通过师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和职权、责任的制度化而有计划地协调师生活动,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组织系统。课堂的三大要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一)课堂情境结构1、班级规模的控制2、课堂常规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二)课堂教学的结构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2、课程表的编制,三、课堂问题行为问题行为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一)问题行为的性质(二)问题行为的类型(三)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1、对教学产生厌倦情绪,寻找其他刺激而违反课堂纪律2、过度紧张、困难较多、害怕失败等原因而产生挫折与焦虑情绪,寻找发泄的途径而违反课堂纪律3、希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中学 班级 管理 心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