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批发零售税收风险管理.ppt
《服装批发零售税收风险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批发零售税收风险管理.ppt(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服装批发与零售税收风险管理,服装批发税收风险管理,一、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服装批发市场的变化过程做一个形象的描述,可概括为“地摊式”,“大棚式”和“商城式”三个阶段。服装批发市场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 出现的,1990年前后,服装批发市场基本上已经走过“地摊”阶段,进入“大棚”经营。到了90年代中期,“商城式”批发市场纷纷出现,步入加速发展期。,目前,年成交额百亿元以上的服装批发市场不下于14家,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至2012年中国共有45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二、服装批发经营特点(一)固定消费群服装批发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直接消
2、费者,这部分消费者主要为城市工薪阶层、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是处于消费阶层的中低部分。,(二)大棚式到商城式 从前简陋的“地摊式”、“大棚式”服装批发市场竞相改造,这些“商厦式”的服装批发市场在硬件上几乎不亚于百货商场,但在软件环境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商厦式的批发市场仍采用摊位形式,往往缺乏试衣间,每逢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三)专业化 发展规模快速化,好多批发市场从原来的地摊式经营逐渐转化为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面对消费者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有的甚至成为全国服装的批发基地。(四)低价位传统的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位的路线,以此求得销售量的提升。那么从目前来看,少数服装批发市场逐渐走上了
3、品牌化的经营道路,创造出批发市场特有的品牌服装之路,当然还面临着价格上的问题,毕竟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格的路线。,三、服装批发行业税收风险(一)利用返还实物,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商业企业中普遍存在“返利销售”行为,生产企业以商业企业的销售价格或高于商业企业销售价格的价格,将货物销售给商业企业,并以此价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商业企业以进货价格或低于进货价格的价格进行销售,生产企业则以返还利润等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进销差价损失。商家对商品返利部分销售不作收入,不抵减进项税额。,(二)多头开设银行账户,销售额不入账较为。金融行业为了争取客户,相对放宽了企业的开户条件以及现金使用的限制,而商业企业也就利
4、用了金融行业互相竞争的弱点,采取多头设置账户,不向税务机关全部报告备案,以资金体外循环方式少报营业额,从中逃避税收。(三)增加库存商品,保持一定数额的进项税用于抵扣,使其长期处于零申报或负申报状态。部分商家人为使销项顶进项,使进销项平衡,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即根据当月计提销项税额的多少,而后决定进项税额的多少,若当月销项税额过多,就在月底之前突击进货,或采取未付款提前抵扣、非法取得进项票等手段,人为增大库存从而达到增加进项抵扣减少应纳税款的目的。更有甚者,在月终结账后对开增值税发票,在月初申报时购货方凭此票申报抵扣进项税,只须保留少量留抵税款就可避免纳税。而销货方又利用进项大或留抵税款
5、来逃避税收。,(四)实行“一户双证”,即一户企业办理一个一般纳税人资格和一个个体户资格。一般纳税人采取自行申报纳税,个体户采取定期定额征收方式,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不严格区分购销收入、库存等,凡需要开具发票和能取得进项发票的用一般纳税人进行会计核算,不需要发票的用个体户名义进行销售,从而形成一般纳税人销售收入向个体纳税人转移,逃避税款。,(五)利用价格差避税。目前在整个商业交易中,同种货物一般存在三种价格:即开专用发票价格,开普通发票价格和不开发票价格,一些商家在销售货物时为了逃避税收尽量不开专用发票,用压低价格来吸引购货方进货。同时批发业务量比较大、不易盘查库存的批发企业,在购进货物时全部取得进
6、项发票,用于抵扣,而销售时则将使用发票部分作收入,计提销项税额,其余则不作或少作收入。,(六)不按规定使用发票。一是利用运输发票偷税。存在三种情况:人为地把货物销售额和运费分割开来,减少货物销售额,增大运输费用;将一些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进货物、差价款和某些费用等开具成运输发票,以抵扣进项税。二是利用收购发票偷逃税款,有的商业企业擅自扩大抵扣范围,对一些不该开具收购发票的购进货物行为,或根本不属于农副产品收购范围的开支,非法填开收购发票;有的商业企业虚增收购价格和数量,扩大抵扣金额;有的商业企业,利用提前或滞后开具发票的方式,调节当期应纳税额,从而达到减少当期应纳税款的目的;有的商业企业
7、在期末根据当期的生产成本到挤收购发票金额,并自行填开,人为调节产品成本率,以多抵税款。三是采取现金交易,不开票现象普遍。商业多以现金交易,特别是以零售为主的各商业企业,位于增值税链条的末端,由于缺少与征管相配套的各种行政管理手段,企业为达到少缴税目的,销售商品不开票偷逃税款较为普遍。四是销售产品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特别是表现在普通发票的使用上,一些商业纳税人利用目前普通发票管理偏松的现状,在销售产品时大量开具大头小尾发票。,(七)商业关联企业未按独立交易价格进行购销活动,转移收入和所得。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联企业销货以平销或微利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销货方销售额巨大,而税收极少,同时,购货
8、方以超过购货款支付给销货方,或销货方以不收货款并另外支付货款形式进行销售;二是3个或3个以上关联企业互相交叉开具发票,从而形成各个关联企业都不纳税或少纳税的局面;三是商业企业联系销售业务,让其关联企业(工业或商业)向其销售对象直接开具发票收取货款,而商业企业从关联方抽取一定收入,并不进行申报纳税。,四、税收情报数据的收集(一)企业基本信息资料的收集1.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经营方式;2.企业分支机构设置情况;3.企业财务核算形式、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4.其他资质信息。(二)企业经营及管理信息资料的收集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2.企业营销网络,物流环节,商品进销的品种、数量、价
9、格及金额等情况;3.企业仓储设施及所在地,实物保管制度;,4.级差获利水平,大类商品社会平均进销差价,全员平均销售额等;5.过期失效商品报废及其他待处理资产处理情况;6.经营场所及柜台租赁情况;7.企业经营合同;8.从生产企业取得的“返利”情况;9.企业劳动用工合同。(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资料的收集企业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及会计处理办法等,商品盘点制度的执行情况,资金流动情况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比率、资本结构、周转比率等。,企业关联方交易信息资料的收集1.资金融通情况;2.商品购销和提供劳务价格以及交易的方式、数量、金额等情况;3.对外投资情况;4.资产转让情况。(四)企业历史数据信
10、息资料的收集包括近几年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其他业务净利润增长情况,实现税款增减变化情况,税负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变动情况等。,(五)企业收入方面信息资料的收集1.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及增长情况;2.企业接受捐赠经营设施入账及纳税申报情况;3.会员卡(购物卡)销售情况;4.向购买者返利、退还销货款以及商品折扣情况;5.收取的价外费用如手续费、展览促销费、条码费、进场费、上架费、摊位费、通道费等及租金收入的确认情况;6.收取合同违约金等收入确认情况;7.其他业务收入的构成及确认,包括向用户收取包装物押金,销售材料、器具等收入的确认情况,(六)企业成本费用方面信息资料
11、的收集1.企业库存商品盘存情况;2.仓储、运输、吊装、挑选整理等营业费用变动情况,合理损耗的范围、标准变动情况;3.业务招待费用、广告费、赞助费等支出情况;4.商品进销差价的变动情况;5.商品购进及销售发票开具情况;6.银行利息支出情况;7.固定资产分类、原值与折旧增减变化情况,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情况;8.其他业务支出的增长情况。,五、税收风险识别方法、指标-服装批发行业(一)库存商品变动率及周转率1.库存商品变动率库存商品变动率(本期库存商品基期库存商品)基期库存商品100%2.库存商品周转率库存商品周转率变动率(本期库存商品周转率基期库存商品周转率)基期库存商品周转率100%库存商品周转率本
12、期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期末库存商品余额)2100%,3.库存商品销售率库存商品销售率(库存商品累计发生额销售商品成本结转额)库存商品累计发生额100%通过上述指标的计算,分析企业库存商品购进、销售和损耗情况,发现企业有无销售不确认收入、推迟计算销售收入或提前扣除商品销售成本、虚假取得商品购买发票以及人为调整库存商品价值等疑点。,(二)商品进销差价率变动率商品进销差价率变动率(本期商品进销差价率基期商品进销差价率)基期商品进销差价率100%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期末库存商品余额期末受托代销商品余额本期商品销售收入)100%通过对主营商品进销差价率变动率的分析,发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服装 批发 零售 税收 风险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