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农村义务教育.ppt
《浅析中国农村义务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农村义务教育.ppt(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析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框架目录,1.前言2.义务教育的概念和特征3.义务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经验 4.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5.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6.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7.余论,1.前言,教育为人才之本,人才为立国之本。科教兴国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是教育投入现状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却难以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要。许多贫困地区财力相对薄弱,这种矛盾更加突出,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再者,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通过对贫困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深入分
2、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解决农村教育经费和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提出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态度,以期能从一个侧面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未来出路和发展前景提供些许浮浅的参考意见。,2.义务教育的概念和特征,2.1.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制性的特点。由于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强制性地要求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
3、,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2.2.义务教育的特征,(1)义务教育的普遍性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也就是说,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适龄儿童,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只要他们在法定年龄之内,就一定要为他们提供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这种普遍性充分体现了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2)义务教育的免费性 免费是现代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免费是使得义务教育能够强制性实施和提高的最重要的措施。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
4、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实行了免费措施的义务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2.2.义务教育的特征,(3)义务教育的强制性 义务教育的强制暗含在“义务”一词中,法律义务是主体应当承担的既不可撤消、也不可转让的责任,因此,法律义务都是带有强制性的。对于国家各级政府来说,有筹措办学经费、开办学校等普及义务教育顺利实施的责任;对学校而言,有组织接纳适龄儿童进行教育的义务;对家长而言,适龄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儿童按时就学接受教育的义务,只有子女在义务教育顺利结束之后,这一责任才能消
5、除。对适龄儿童来说,上学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义务教育的基础性 从义务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看,它处于基础阶段,是国民基础性教育,是学生接受其他阶段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义务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根本任务是要培养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规范。,3.义务教育的发展历史,3.1.世界义务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近代西方开始普及教育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初期。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义务教育理想始于德国新教领袖马丁路德,他在宗教改革运动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建立公共教育制度、实施普及义务教
6、育的主张。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6-12岁的儿童的父母应送子女入学接受教育,否则政府将强迫其履行义务;1763 年,德国普鲁士颁布的普通学校规程规定了对5-13 岁的儿童实行强迫教育;1852 年北美马萨诸塞州通过了第一个义务教育法令,规定8-12岁儿童每年须入学12周;1870 年,英国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 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 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真正开始着力普及义务教育。1885 年德国普鲁士开始实行免费的初等教育,1919年又把6-18 岁的义务教育写进宪法,规定儿童免交学费,还可以得到社会提供的补助;到19 世纪末,美国三分之二的州颁布了义务教育
7、法令,至1908年,美国各地都落实了以公共税收为经费的强迫入学措施;英国1918 年的费舍教育法开始全面实行免费初等教育,1944 年的巴特勒法案正式规定实施5-15 岁的义务教育,并通过了向学生供应三餐的法令。至20世纪60年代,德、法、美等工业化国家基本实现了中等义务教育的普及。,3.2.近代中国义务教育发展主要历程,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义务教育学制的确立,形成了学制的雏形。1912 年1 月19 日,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了第一个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实行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各种教科书务合于共和国教育之宗旨。”。1915年7
8、 月,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正在推行正规化、规范化。1928 年5 月,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并通过了厉行全国义务教育一案,其案从行政、经费、施行程序诸方面对如何普及教育做了详细说明。1944 年3 月15 日,国民政府又公布了国民学校法,此法规定“6-12 岁的学龄儿童应受基本教育”,3.3.当代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当代中国义务教育总体来说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其发展过程中也是坎坷不断,大致来说呈三个阶段:(1)建国初十七年义务教育发展 建国初,党中央对教育下了很大决心,取得了很大成就,教育在当时出现了短暂的春天。1954年9月20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
9、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及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之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着手开办全日制、二部制、农业中学、业余中学、广播学校等,力争普及中学教育。(2)“十年文革”期间义务教育发展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教育战线损失严重,各类学校停课闹革命,贬低智育思想频发,教育界出现混乱。但当时教育界广大人士仍坚持发展教育,使得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3.3.当代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3)改革开放后义务教育的发展 从1985年,我国正式提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始,在城市基本普及10年教育。
10、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颁布实施后,各级领导部门都把发展义务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制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地方法规,使义务教育的发展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到2000年基本完成“普九”任务;再到2008年在城乡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我国完成了名副其实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这使百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3.4.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3.4.1.农村义务教育的阶段成就 就基础教育而言,我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据2007年统计,遍布全国有45万多所中小学校,约9万个农村教学点,12万多所幼儿
11、园,全国近80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农村。截至2007年底,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98.5%。全国农村共有1.5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并且获得了免费教课书,110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享受到了一定的生活补助,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全国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成人识字率居发展中人口大国前列。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农民技能培训得到加强。,3.4.1.农村义务教育的阶段成就,30年来,我国农村的办学实现了如下突破:(1)农村义务教育从“人民办”到“政府办”的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符合当时的国情
12、,也是十分成功的。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央财政逐渐强大,后来在农村又实施了“税费改革”。这些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又使得地方财力继续支撑农村教育遇到了困难,乡镇办学主体遇到了一些新挑战。2001年,国家开始推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解决了农村教育办学面临的难题,办学的责任真正被纳入政府的责任范围。(2)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和经费投入从基层政府为主到各级政府参与的转变 近年来中央政府直接参与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资源配置,省级政府统筹解决办学问题,“以县为主”实施管理农村义务教育。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额2992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1627亿元,增长119%
13、,年均增长21.7%。,3.4.1.农村义务教育的阶段成就,(1)区别对待,力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是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分别计算额度实施的,中央政府在均衡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贫奖学和“三限”政策 在高中教育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困难补助的政策,以及普通高中“三限政策”等,为农村儿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好机会,对农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4.1.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2/3 以上,农村中小学学生占全国的75%。农村人口素质低,其带
14、来一系列问题: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反应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吸收能力;使其陷入“科技文化素质低-人力资本投资少-贫困-科技文化素质低 的恶性循环。农村人口素质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教育发展落后。要使农村摆脱贫困,必须促使其经济形态发生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发展农村教育。4.2.发展农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途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按照五个统筹 的要求。其中之一是缩小城乡差距
15、,以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是实现教育公平,因为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教育公平,更谈不上社会公平。因此,发展农村教育,从而使广大农村人口与城市居民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4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4.3.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科技是关键,教育是根本。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是一项带根本性的长期的战略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农村现实情况看,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还较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仅为42%;而发达国家高达70%80%,以
16、色列甚至高达95%。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很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和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 科教兴农 战略的根本措施。4.4.发展农村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发展、农村现代化,需要大量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有赖于教育。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解决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关键所在。,5.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
17、,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
18、的。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3%;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占9.5%,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86.2%,高中以上学历人口仅占4.3%。九年义务教育在中国农村已基本普及,但农村教育质量急待提高。,5.1.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加大,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较落后,无论教学场地、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在许多城市学校,有大量的经费推行素质教育,而在乡村学校,由于经费少,素质教育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很难真正推行。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将越来越大,造成在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也存在差距,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阂。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严
19、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农村学校规模小,布点比较分散,在校学生人数少,师生比例不合理,办学的规模效益很低,又反过来加剧了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直接表现为:城市学校生源越来越广,生源质量越来越高,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许多有名的学校已经到了人满为患的境地,而许多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优秀生源和高素质师资纷纷流失,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并且正在恶性循环。,5.2.农村思想观念落后,教育观念陈旧,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又在农村抬头;再加上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以后,收入微薄的农民,供子女上学已是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中国 农村义务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