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管理.ppt
《老人健康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人健康管理.ppt(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岁以上常住居民,老年保健重点人群,高龄老年人独居老年人丧偶老年人近期出院的老年人老年精神障碍者,老年界定,老年人多以年龄作为界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亚太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用60岁作为老年的标准。我国人口学上将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分为:4559岁为老年前期中老年人、60-79岁为老年期老年人、80岁以上为高龄期高龄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期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白岁老人。,老龄化概念,什么是人口老龄化?根据联合国划分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标准,其基本的内涵是:总人口数中6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10%,或者说,6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7%,总人口年龄中位
2、数超过30岁,0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低于30%,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的比值在30%以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年人口群体庞大 国内不同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状态的不均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祖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由第四次人口普查的5|.57%上升到6.96%。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
3、段。,第一阶段:从1982年至1999年,人口成年型向老年型过度阶段。此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从7663万增加到1.26亿,占总人数的比重由7.64%上升为10.1%。,第二阶段:从2000年至2025年,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此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增加到2.84亿,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19.3%。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致使劳动人口快速老化,高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第三阶段:从2025年至2025年,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阶段。此阶段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将增加到3.8亿,约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25.2%。我过人口老龄化达到高峰阶段,人口老龄化中的高龄化趋势尤为突出。
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我国老年人口绝对值居世界之首人口老龄化进快区域分布不均衡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显突出老龄人口明显呈现高龄化趋势女性老年人比例高文化程度低老年人婚姻状况稳定,丧偶率高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费用增加现有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影响保健服务需求增加 老龄工作力度急需加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策略,用科学态度对待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承受能力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健康老龄化,1992年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的“2001年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
5、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就是强调长寿和健康并重,生存的质和量统一,并将此做为全社会的奋斗目标。长寿是人们的愿望,然而只是“长寿”是不够的。假如一个老人,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身心俱残地生活,不仅自己承受痛苦,给家庭和社会还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不仅要争取长寿,而且要争取“健康长寿”,既伴随健康的长寿不仅延长了生物学的年龄寿命,而且延长精神和身体的生理功能寿命,即提高长寿者生命的质量。这就是健康老龄化。,中国老年人健康十项标准,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老年人健康十项标准:1、躯干无明显畸形,驼背等不良体形,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2、神经系统无偏瘫、老年性痴呆及其他神经
6、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4、无慢性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5、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理功能的严重 器质性疾病。6、有一定的视听功能。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8、能恰当的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二、服务内容,(一)每年进行一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等,(二)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等
7、情况。,(三)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老年人活动能力,活动对老年人健康有益,但是活动不当,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有时危及生命。老年人活动的种类、活动量 老年人的活动种类:可分为四种,即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职业活动、娱乐活动。其中日常生活活动和家务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不仅可增进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良好功能,同时还可提高老年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职业活动是属于发展自我潜能的有益活动;娱乐活动则可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的活动量:可消耗355kJ能量的活动有:1、体操2030min、沐浴2
8、030min、扫除20min、投球10min、洗衣服50min、爬楼梯510min 2、跳绳1015min、跑步1015min、读书6h、写作4050min、游泳5min,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适合老年人运动的项目应是动作缓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活动,活动量易于调节又简便易学,以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具体项目包括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只要采取有规律,且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无论从何时开始运动都对身体有益。因此,老年人只要科学锻炼,就能达到健身祛病、益寿延年的目的。,老年人活动应遵循的原则,选择适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时间运动场所和气候自我监护运动注意事项体力劳动不能完全
9、取代运动锻炼注意防止跌倒,关于运动量最简便的监测方法是:以运动后心率作为衡量标准,即运动后最适宜心率(次/分)=170年龄。身体健壮者可用180作为被减数,即运动后最高心率(次/分)=180年龄。计算运动时心率应采用测10s心率乘以6的方法,不能直接测量1min的方法。,判断运动量是否适宜,需在客观监测的同时,应结合自我感觉综合判断。如运动后要达到最适宜心率,运动结束后在35min之内恢复运动前的心率,同时运动时全身有热感或微微出汗,运动后自觉精神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表明运动量适宜;运动时身体不发热或无出汗,脉搏次数不增或增加不多,心率在运动结束后3min内恢复到运动前心率,则表明运动量还小
10、;虽然运动后达到了最适宜心率,运动结束后需10min以上才能恢复运动前心率,而且运动后感到疲劳、头晕、心悸、气促、睡眠不良、则说明运动量过大;注意运动时出现严重的胸闷、气喘、心绞痛或心率减慢、心率失常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检查。,运动注意事项,运动的服饰要适宜运动前和运动后的活动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下列情况应暂停运动锻炼:患有急性疾病,平时有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精神受刺激,情绪激动或悲伤之时。,(四)辅助检查,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B超、眼底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以及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认知特点,认知能力是指认识事物和反映客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人 健康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