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清平乐》.ppt
《黄庭坚《清平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庭坚《清平乐》.ppt(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清平乐,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家,自幼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间中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影响很大。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而取纵势。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
2、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译文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晓,除非你问一问黄鹂。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凭借轻风飘过蔷薇。,解题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问题探讨,、诵读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的?(p.81),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
3、回来,与她同住。春天的来去,是没有踪迹可寻的,因而也就找不到一个能唤回春天的人。下边再转,拓出新的境界。既然无人能知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黄鹂了。这里翻进一层,更深刻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追寻的执著。,黄鹂是春夏之际最活跃的鸟,也可以说是最欢快的象征。也许,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吧。但是,黄鹂的鸣啭,人是不能理解的。最后,由于无人理解黄鹂的语意,它只好无可奈何地乘风拂过蔷薇花,远远地飞走了。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词在这里结束,给人留下了美丽而又悠长的韵味。就这样词人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2、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总结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平乐 黄庭坚 平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7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