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数控编程常规与CNC数控加工工艺原则 (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C数控编程常规与CNC数控加工工艺原则 (课件).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加入CNC加工中出现这些问题,你懂得怎么处理吗?一、工件过切:原因:1、弹刀,刀具强度不够太长或太小,导致刀具弹刀。2、操作员操作不当。3、切削余量不均匀。(如:曲面侧面留0.5,底面留0.15)4、切削参数不当(如:公差太大、SF设置太快等)。改善:1、用刀原则:能大不小、能短不长。2、添加清角程序,余量尽量留均匀,(侧面与底面余量留一致)。3、合理调整切削参数,余量大拐角处修圆。4、利用机床SF功能,操作员微调速度使机床切削达到最佳效果。二、分中问题:原因:1、操作员手动操作时不准确。2、模具周边有毛刺。3、分中棒有磁。4、模具四边不垂直。改善:1、手动操作要反复进行仔细检查,分中尽量在同
2、一点同一高度。2、模具周边用油石或铿刀去毛刺在用碎布擦干净,最后用手确认。3、对模具分中前将分中棒先退磁,(可用陶瓷分中棒或其它)。4、校表检查模具四边是否垂直,(垂直度误差大需与钳工检讨方案)。三、对刀问题:原因:1、操作员手动操作时不准确。2、刀具装夹有误。3、飞刀上刀片有误(飞刀本身有一定的误差)。4、R刀与平底刀及飞刀之间有误差。改善:1、手动操作要反复进行仔细检查,对刀尽量在同一点。2、刀具装夹时用风枪吹干净或碎布擦干净。3、飞刀上刀片要测刀杆、光底面时可用一个刀片。4、单独出一条对刀程序、可避免R刀平刀飞刀之间的误差。四、撞机-编程:原因:1、安全高度不够或没设(快速进给GOO时刀
3、或夹头撞在工件上)。2、程序单上的刀具和实际程序刀具写错。3、程序单上的刀具长度(刃长)和实际加工的深度写错。4、程序单上深度Z轴取数和实际Z轴取数写错。5、编程时座标设置错误。改善:1、对工件的高度进行准确的测量也确保安全高度在工件之上。2、程序单上的刀具和实际程序刀具要一致(尽量用自动出程序单或用图片出程序单)。3、对实际在工件上加工的深度进行测量,在程序单上写清楚刀具的长度及刃长(一般刀具夹长高出工件2-3MM、刀刃长避空为0.5-1.0MM)。4、在工件上实际Z轴取数,在程序单上写清楚。(此操作一般为手动操作写好要反复检查)。五、撞机-操作员:原因:1、深度Z轴对刀错误。2、分中碰数及
4、操数错误(如:单边取数没有进刀半径等)。3、用错刀(如:D4刀用DIO刀来加工)。4、程序走错(如:A7.NC走A9.NC了)。5、手动操作时手轮摇错了方向。6、手动快速进给时按错方向(如:-X按+X)o改善:1、深度Z轴对刀一定要注意对刀在什么位置上。(底面、顶面、分析面等)。2、分中碰数及操数完成后要反复的检查。3、装夹刀具时要反复和程序单及程序对照检查后在装上。4、程序要一条一条的按顺序走。5、在用手动操作时,操作员自己要加强机床的操作熟练度。6、在手动快速移动时,可先将Z轴升高到工件上面在移动。六、曲面精度:原因:1、切削参数不合理,工件曲面表面粗糙。2、刀具刃口不锋利。3、刀具装夹太
5、长,刀刃避空太长。4、排屑,吹气,冲油不好。5、编程走刀方式,(可以尽量考虑走顺铳)。6、工件有毛刺。改善:1、切削参数,公差,余量,转速进给设置要合理。2、刀具要求操作员不定期检查,不定期更换。3、装夹刀具时要求操作员尽量要夹短,刀刃避空不要太长。4、对于平刀,R刀,圆鼻刀的下切,转速进给设置要合理。5、工件有毛刺:根我们的机床,刀具,走刀方式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要了解机床的性能,对有毛刺的边进行补刀。CNC数控加工工艺流程加工工序规划是指整个工艺过程而言的,不能以某一工序的性质和某一表面的加工来判断。例如有些定位基准面,在半精加工阶段甚至在粗加工阶段中就需加工得很准确。有时为了避免尺寸链换
6、算,在精加工阶段中,也可以安排某些次要表面的半精加工。当确定了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阶段后,就可以将同一加工阶段中各表面的加工组合成若干个工步。1.加工工序划分的方法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一般按工序集中的原则划分工序,划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所使用刀具划分以同一把刀具完成的工艺过程作为一道工序,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于工件的待加工表面较多的情形。加工中心常采用这种方法完成。2)按工件安装次数划分以零件一次装夹能够完成的工艺过程作为一道工序。这种方法适合于加工内容不多的零件,在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一次装夹完成全部的加工内容。3)按粗精加工划分将粗加工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作为一道工序,
7、将精加工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作为另一道工序。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于零件有强度和硬度要求,需要进行热处理或零件精度要求较高,需要有效去除内应力,以及零件加工后变形较大,需要按粗、精加工阶段进行划分的零件加工。4)按加工部位划分将完成相同型面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作为一道工序。对于加工表面多而且比较复杂的零件,应合理安排数控加工、热处理和辅助工序的顺序,并解决好工序间的衔接问题。2.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零件是由多个表面构成的,这些表面有自己的精度要求,各表面之间也有相应的精度要求。为了达到零件的设计精度要求,加工顺序安排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先粗后精的原则各表面的加工顺序按照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
8、整加工的顺序进行,目的是逐步提高零件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如果零件的全部表面均由数控机床加工,工序安排一般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顺序进行,即粗加工全部完成后再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粗加工时可快速去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再依次精加工各个表面,这样可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该方法适用于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加工表面。这并不是绝对的,如对于一些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加工表面,考虑到零件的刚度、变形及尺寸精度等要求,也可以考虑这些加工表面分别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顺序完成。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加工表面,在粗、精加工工序之间,零件最好搁置一段时间,使粗加工后的零件表面应力得到
9、完全释放,减小零件表面的应力变形程度,这样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2)基准面先加工原则加工一开始,总是把用作精加工基准的表面加工出来,因为定位基准的表面精确,装夹误差就小,所以任何零件的加工过程,总是先对定位基准面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必要时还要进行精加工,例如,轴类零件总是对定位基准面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再进行精加工。例如轴类零件总是先加工中心孔,再以中心孔面和定位孔为精基准加工孔系和其他表面。如果精基准面不止一个,则应该按照基准转换的顺序和逐步提高加工精度的原则来安排基准面的加工。3)先面后孔原则对于箱体类、支架类、机体类等零件,平面轮廓尺寸较大,用平面定位比较稳定可靠,故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这样,不仅使后续的加工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平面作为定位基准面,而且在平整的表面上加工孔,加工变得容易一些,也有利于提局孔的加工精度。通常,可按零件的加工部位划分工序,一般先加工简单的几何形状,后加工复杂的几何形状;先加工精度较低的部位,后加工精度较高的部位;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4)先内后外原则对于精密套筒,其外圆与孔的同轴度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先孔后外圆的原则,即先以外圆作为定位基准加工孔,再以精度较高的孔作为定位基准加工外圆,这样可以保证外圆和孔之间具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而且使用的夹具结构也很简单。5)减少换刀次数的原则在数控加工中,应尽可能按刀具进入加工位置的顺序安排加工顺序。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