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红枣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DB61T-红枣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T-红枣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枣树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书一、编制概况1、任务来源陕西是我国著名红枣优生区之一,红枣面积216.83万亩,年产量50万吨以上,枣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的10%以上。目前,我省红枣病虫害发生种类多,范围广,个别病虫害严重成灾。为了控制病虫害发生,生产中农药使用现象非常普遍。为了减少红枣生产中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枣果农药残留问题,规范农药使用和突出我省红枣无公害特色,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17)17号)下达我站编制枣树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项目编号:SDBXM152-2017,建立我省红枣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体系,以
2、提高我省红枣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由陕西省森林病虫防治总站建议提出,并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编制。2、目的意义陕西红枣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名优特产之一。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平均单果重12.6克,大者达35克,鲜果含可溶性糖43.48%,还原性糖40.82%,蔗糖2.53%,核肉比为0.5:2.5,好果率达90%以上。在中国枣树志审定会上,榆林大红枣享有很高的评价。陕西红枣主产于陕北黄河、洛河沿岸。特别是绥德的枣林坪、清涧的舍峪里等地,早已是
3、红枣的著名产区。据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道光年间的吴堡县志有“枣甚盛和“枣为多,居民以此为业”的记载。佳县志记载:“唯黄河一带土壤肥沃,最适枣梨,居民种植因以为利”。境内泥河沟等村,有上千年树龄的枣树。据清代清涧县志记载,历史上自店房坪直抵黄河,百里都是枣林。该县老舍古乡王宿里村有一株古枣树,据测定是1000多年前的遗物,是著名的“红枣之乡”。目前,红枣栽植面积30万亩以上,年产枣1.52万吨,已成为陕西的大宗土特名产,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销往朝鲜、港澳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地位。“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大力发展山区红枣产业,已有红枣面积278.78万亩,红枣年产量89.
4、27万吨,产值39.43亿元,随着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陕西省已成为全国红枣大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基地建设,加上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创出了越来越多的名牌优质果品。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促进陕西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红枣栽培面积的扩大,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日益严重,对枣树生产的高产优质构成了严重威胁。延川县用“给枣树打伞”来解决枣树裂果病的问题,多数红枣产区因管理粗放,因病虫危害而减产,红枣质量等级下降严重,红枣无人收购,多数地方出现果农用红枣喂牛喂羊等事件。特别是果期之前的病虫害不被人重视,危害率一般高达30%-40%,严重时达60-70%甚至
5、更高,严重影响座果率。食心虫等果实病虫害,因不易发现,对果品产量和质量影响大,防治困难等特点,广大果农由于没有规范的防治技术作指导,缺乏无公害防治技术知识,依赖化学防治,盲目用药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造成了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对红枣的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3、起草单位及人员本标准起草单位为陕西省森林病虫防控检疫总站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参与起草人员有李有忠,陈宝林,李建康、宋晓斌,李鹏飞、李莉、李新岗,张学武,高文海,乔社峰,刘建等人。项目组成员及分工序号姓名学历职称/职务单位主要工作1李有忠学士总工、高工陕西省森防总站全面负责2陈宝林学士站长、高工陕西省森防
6、总站修改初稿、试验验证3李建康硕士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森防总站试验验证4宋晓斌博士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起草初稿、试验验证5李鹏飞硕士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森防总站试验验证6李莉硕士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森防总站试验验证7李新岗博士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睑证8张学武博士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起草初稿、试验验证9高文海博士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验证10乔社峰专科主任科员陕西省森防总站试验验证11刘建专科主任科员陕西省森防总站试验验证4、资料查阅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已有的相关标准有:永靖红枣栽培管理技术规程(DB621011-2003),陕西省地方标准枣树桃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DB61/T324.52
7、012)、枣产业建设规范(DB37/T3510-2019)、枣实蝇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DB65/T3349-203)、枣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DB65T33482011)、无公害枣栽培技术规程(DB33/T3752008)、枣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13/T868-2007)、枣瘦蚊防治技术规程(DB64/T1070-2015)枣园绿盲爆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13/T9402008)、杀菌剂防治枣树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37/T2156-2012).红枣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DB61/T32442012)、红枣大球蛤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DB65/T2975-2009)、进出境红枣检疫操作
8、规程(SN/1803-2006)板枣生产技术规程(NYZT970-2006).枣大球蛤防治技术规程(LY/T29392018)、枣大球蛤检疫鉴定方法GB/T281072011等共16个。其中,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12项。这些标准中,都没有涉及到本规范所定义的主要病虫害完整无公害防治内容,多数都是单一病虫害的鉴定、防治技术规范,其中的相关内容已完全不适宜当前的生产实际,亟需制订。鉴于此,本项目的实施对指导红枣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监测预报和科学防治,对促进陕西红枣发展,保障红枣生产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5、枣树病虫害田间防治实践、经验的积累课题组专家从2007起参与西北农林科技
9、大学清涧县枣树示范试验站建设,作为推广专家、科技特派员从事枣树病虫害管理防治,通过多年的田间调查,已摸清了陕西省枣树主产区病虫害种类、危害现状,对主要病虫害如枣锈病、缩果病和枣疯病、枣食芽象甲、绿盲蟒、枣瘦蚊和桃小食心虫的危害地域、危害特点、发生世代、生物学习性等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开展了农业耕作、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无公害农药防治等多种综合配套防治措施试验,集成了枣树病虫害关键防控技术、枣疯病、枣食芽象甲综合防治等多套防治技术方案,进行综合防治示范与大面积推广,主要病虫害发生率均有大幅度降低,防治区内某些病害危害率由7080%降低到5%以下。主要病虫害关键防控技术已在田间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T 红枣 公害 综合 技术规范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