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赛龙舟.docx
《端午节的赛龙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的赛龙舟.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端午节的赛龙舟赛龙舟的来历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遭吾道兮洞庭,石源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喑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槎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IOO人,梯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
2、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
3、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
4、区。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种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端午节 龙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