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
《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949年以来嘉善出现的自印本19世纪90年代,江峰青出任嘉善知县,创设对山亭社课,倡导书院课艺,择其月课优者印行魏塘漱芳集,以文化育,开创了嘉善一代文风,其宗旨在于培养人才。江峰青本人特别喜欢刻书,一生梓印过近30种专集、唱和集,大多数刻于嘉善任上。江峰青离开嘉善后,结社刻书唱和之风不绝。1910年张天方创办嘉善第一张报纸善报,李正墀20世纪20年代已经在搜集各类曾印行或尚属手稿的乡邦文献,借助手抄的形式予以复制,其后又以茗香馆的名义系统地加以印行,这一措施确保了一大批乡邦文献得以有序后传。据戴丽清末以来嘉善各类民国文艺社团及其刻印书活动一文统计,民国以来嘉善至少出现过8个与诗词书画相关的艺
2、文社团,以各种方式印行出版过30余种艺文集,保存了一批有价值的地方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转变,民国时期流行的铅印本基本绝迹,原因是印刷被列入特殊行业,私人无法进入,如南社社员李达三原有“平川印刷所“,后归入国营嘉善印刷厂。加上新中国成立不久,出现诸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原本热心于本土文化的士民无暇顾及刻书印书,整个20世纪50年代嘉善居然没有留下可查考的自印本。不过,从民国过来的那代士民,在文化生活与创作上仍有一种需求,因此油印成了那辈人自觉的选择(另一种是抄写复制)。这种仅次于铅字印刷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印刷数量有限;二是印刷效果欠佳;三是事先必须寻觅书法端正的刻手。
3、受上述因素的限制,油印印制的自印本数量有限,但聊胜于无。我们知道20世纪60年代张伯驹主持的春游琐谈就是油印本,林散之江上诗草最初也是以油印的形式呈现。这种方式让一部分文化人出于保存与交流为目的的文字得以结集传世。考察嘉善1949年后的自印本,20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成果,莫过于苹吹五种,既是乡邦文献集成,也是时人创作的汇集,从苹吹可见嘉善文风。江蔚云自言:“苹吹系往日晚耘与同乡友人唱和之词,遂编印成册,共分五种,中分各体物、游览,集咏诸题,刻于1961年。”此集虽是油印本,但装帧异常精美,内外签分别由沈尹默、苏庵题写,制作考究,可能是嘉善自印本(油印)中的精品。以苹吹第二种为例,为江雪藤、蔡
4、韶声、沈禹钟、李达三、江蔚云、莫仲匐、莫千里、孔庆宗和“秋水轩原韵贺新凉”词集。原词出嘉善先贤曹顾庵,按蔡韶声序文:“余近于曹氏家集,得读先生此词六叠韵,心窃慕之,乃与同好诸子效颦震和。”“往在甲午、丙申间,同人曾两谒先生墓于吾乡之白龙潭上,归而各纪以诗若词事。后并乞吴门汪旭初(东)、当湖莫仲匐、临桂况又韩(惠风)三先生作龙潭醉酒图,一时清事,寄写丹青,亦足留为日后之故实焉。今并录同人题图之什,附于兹编,藉以示仰止之诚云J苹吹第二种由蔡韶声发起同人和乡贤曹顾庵“秋水轩词”原韵;附录部分1954年、1956年间蔡韶声与同人两度赴白龙潭谒奠乡贤曹顾庵墓,随后请汪东、莫仲甸、况又韩作龙潭酹酒图,收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49 以来 嘉善 出现 印本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