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1).docx
《经验总结:“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总结:“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1).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治融合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近年来,*市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自治增活力,激活基层治理功能*市着力于健全自治机制、用足用活社会自治组织、探索创新特色自治方法,畅通村(居)民交流通道,吸引村(居)民广泛参与,以“微自治”激发乡村治理“大效能”,有效破解了村镇(社区)心难齐、力难聚、事难成等问题。融合平台健全自治机制。完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行和村(居)议事协调机制。均州路街道办探索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干部报到“协同
2、机制,组建“接诉即办”办公室。丁家营镇探索“113”(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三项机制)治理机制,蒿坪镇开通“干群一家亲”微信群,探索“一约两会一站两组“治理模式(村规民约、乡贤议事会、村务表决会、初心工作站、百事服务组、道德评判组)。“三社联动”用活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志愿者服务队伍等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组建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志愿服务队等多类自治组织821家,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大坝街办集团新村社区打造“老街坊”品牌,组建12支176人的老街坊服务队,成立老街坊调解室,建立老街坊居家灵活就业服务站,增强了群众对社区认同感和
3、归属感。特色制度提升自治能力。组织215个村(社区)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市194个村、21个社区全部修订形成了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丁家营镇三请庙、六里坪镇双龙堰村的村规民约被评为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大坝街办跃进门社区“335”工作法、汉江社区“12345”工作法,均州路街办张家营社区创新自治新模式,充分发挥乡贤能人作用,担当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监督员、法律法规宣传员、平安建设网格员“四大员”角色,参与化解各类矛盾IOOO余起。习家店镇杏花村推广基层社会治理积分制,设立村民“行为银行”,以文明实践积分管理为杠杆,深化村民自治。这些特色自治方法,促进了政府治理和社会
4、自我调节、居民治理良性互动。二、法治强保障,夯实法治惠民基石*市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细化纠纷化解模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良好氛围。1、三调联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市镇两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整合公安110、5612345市民热线、信访接待大厅等,集中研判、分级分类派单,优化“三调对接”机制,创新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方式,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市司法局牵头,镇办依托综治中心,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各行政执法机关对镇办推送的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5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验总结 融合 构建 基层 善治 新格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