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2021工作总结及2022工作计划.docx
《科技局2021工作总结及2022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局2021工作总结及2022工作计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科技局20XX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区科技局以聚力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为引领,紧紧围绕全省三大科创高地及全市“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培育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创新资源汇聚,提升区域创新氛围,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嘉数效应”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积极推动X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中展现科技担当。一、亮点工作(一)荣获省科技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再获省年度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全面推进各项科技创新工作,组建“夺鼎”工作专班,逐项对照评选要求分析研究,谋深落细行动方案,全程跟进评选过程,多次赴省科技厅对接汇报
2、,畅通信息,借势借力成功夺魁,率全市之先夺得省“科技创新鼎”,全省仅X个县(市、区)获此殊荣。(二)企业自主创新迸发新动力。推出“科技新政+科技培训全覆盖”等系列举措,从企业研发费用建账、科技企业培育、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科技项目申报实行“一对一”妈咪式服务,X-X月,实现规上工业研发费增速X%、研发强度X%(增速全市第X、占比全市第X);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X%,增速排名全市第Xo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编制五年行动计划,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和属地镇街攻坚目标,新增第一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审核推荐第二批X家,预计全年完成数超X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在库企业
3、数突破X家,均创历史新高。(三)省级高新园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以X经济开发区东片发展园区为依托,以生命健康小镇特色产业为基础,全面推进X生命健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加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园区空间布局优化。从严从细对照创建标准要求,会同开发区、高教发展中心等组织召开园区创建方案研讨会,经多轮论证修改,编制完成园区创建总体方案,目前方案已由区政府行文上报市政府。(四)科技生态进一步优化。做实产业创新服务,发挥眼镜、智能锁具等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作用,成立智能眼镜产业技术联盟,组建智能锁具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引进专业质量检测机构威凯公司,落地省级智能锁产业标准服务平台。做细科技人才服务,通过编制
4、政策汇编包、设计情况排摸表、完善科技人才库、搭建平台中介网、筹办创新创业赛“一包一表一库一网一赛”五个一模式精细编织服务网,浙大研究院叶志镇院士X支团队入选市级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做活科技金融服务,发行全国首个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帮助我区X家企业X项技术产权获X万元融资,并通过财政补贴、中介机构让利等方式降低最终年化率至x%,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五)科技领导体制机制坚强有力。成立并实体化运作科技强区领导小组、区人才和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举办人才和科技发展大会,拟定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首位战略,聚力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的实施意见,制订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专班方案,组建五大攻坚组,明确三年行动计
5、划和年度X项任务清单,切实形成科技部门牵头抓总,X多家成员部门高效协同的科技工作机制。二、2O22年重点工作(一)充分激发科创主体活力。一是做好高企申报后半篇文章。集聚税务、财政等部门合力强化申报材料指导,同时聘请专家实行“一对一”针对性辅导,提高高企申报率,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X家,其中规上企业超X家。二是做实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现有企业研发机构后备库基础上,重点辅导华联机械、天球电器、兴机电器、百珍堂X家单位,力争实现省重点企业研究院零突破,新增省企业研发机构X家以上。三是做优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以实施区级重大科技计划攻关(含“卡脖子”)为重要抓手建立项目后备库,择优遴选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
6、项目,力争国家级项目申报X项、省级项目申报X项立项X项以上。协助锁具龙头企业合作申报数字化安防和物联网融合项目,完成智能安防创新联合体建设,谋划推进生命健康、智能眼镜等其他优势产业申报创新联合体。(二)高规格打造创新平台。以高水平产业平台赋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X月底前上报生命健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方案至省厅,争取进入省拟创建名单,届时将会同开发区、高教新区发展中心制定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以高质量服务平台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眼镜综合体计划搭建全省首个智能眼镜专业平台,策划举办中国X第三届眼镜产业论坛,争取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X个以上,服务眼镜企业超X家次;锁具综合体落地与威凯检测公司的战略合
7、作协议,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实现智能锁具产业全链条本土化,确保完成场馆改造升级并投入使用,全年引进创新项目和服务机构X家以上、开展合作科研项目X个以上。(三)迭代升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以X科技大市场X版为核心载体,打造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孵化”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搭建技术交易系统、企业数字化创新服务系统、区域科技创新管控系统三大功能模块,集成专家库、成果库、需求库等六大数据库,强化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加速等成果落地保障,常态化推进技术经纪人培训会,探索科技经理人制度,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年力争培育高水平、专业化技术经纪人X人以上、科技中介X家以上
8、,带动实现成果转化落地超X项、发明专利产业化超X项、科技成果成交额超亿元。(四)走出科技金融“新路径”。总结提炼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经验,争取全国推广,建立科技企业技术产权融资储备库,发行第二单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深化推进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优化“镜新贷”等金融产品,为科技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帮助企业争取贷款超亿元。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会、融资洽谈会,形成“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信息无缝衔接。(五)涵养科技人才“蓄水池”。搭平台拓渠道,加快集聚科技领军型人才。开展专班化服务,组建青科孵化器服务专班,有力支撑青科基金落地、人才及项目招引。大力推进重大人才特支计划,全年力争培育市科技创新创业人
9、才X名以上、海外工程师海外智力项目X个以上、市高水平创新团队X个以上。市科技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计划20XX年,XX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两手抓,广泛凝聚建设“重要窗口”的科技力量,着力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高峰凸显、高原崛起“创新发展态势加快形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交出高分答卷。市科技局对标对表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以超常规举措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活动覆盖率、
10、创新券使用额、企业R&D人员占企业就业人员比重等4项科技进步指标全省第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科技企业“双倍增”累计数等8项指标全省第2、第3。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73.82亿元、增长5.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9%;实现规上工业研发费用153.59亿元,增长13.9%,相当于营业收入的3.03%、全省第1;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到20.3%,全省第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10虬全年新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新增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3家、全省第1。20XX年国家、省部级领导莅临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调研指导33批次,省
11、市领导批示温州科技工作142件,其中省领导批示肯定13件,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报道温州科技工作151件。20XX年度市直属单位考核考绩为优秀单位,获评加快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重大专项工作奖,党委书记抓人才科技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名列全市部门第一。(一)狠抓重大平台建设,“一区一廊”建设逆势提速。国家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稳步推进。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浙大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发挥实效,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光子集成(温州)创新研究院签约启动建设。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中央孵化园、中国基因药谷启动区正式投用;中国长城项目建成投产,大唐5G、天心天思、瑞安东新产城科创园等科技项目加快建
12、设,新招引落地创新型重大科技项目24个,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127人,“一区五园”已汇聚全市一半以上的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科创要素。科创走廊建设“三大会战”捷报频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规划发布实施。重点区块加速科创资源集聚,浙南科技城核心区、温州南湖科创小镇等12个重点区块形象初显。交通路网加快成环,环山东路、环山路一期、入环支路中心街西延等7条道路建成通车;新开通优化公交线路19条,2条BRT线路投入运营。科创走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38个整治项目和80个提升项目圆满完成。高新区“进等升位”新超越计划加快实施。以攻克重点短板指标为突破口,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高新区补短赶超计划,落实针
13、对性补短赶超举措。20XX年温州国家高新区位次前移10位,列全国第80位。乐清、瑞安省级高新区排名分别上升1位和4位,列全省第6、第9,同时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突出贡献集体。永嘉、平阳获批创建省级高新园区。(二)狠抓创新体系构建,创新驱动牵引逐步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谋划建设瓯江实验室,争创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浙江省实验室。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光子集成(温州)创新研究院、四川大学温州鞋革产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签约落地,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天津大学温州应急(安全)研究院等项目稳步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入驻新址,累计引进海内外优秀科研人员102名(硕士及以上),已组建25个创
14、新团队;成立医用生物材料创新中心,正加快推进精准医学、个性化诊疗、智能医疗装备等3个中心建设。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迁入新大楼,建成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新材料三大创新中心,组建1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成立9个研究中心、1个光机电一体化CDMO公共服务平台、2个产学研合作联合研发中心和7个产业化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启动新一轮校地合作,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温州分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正式签约。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温州搭建创新平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高水平科技人才加快集聚。新引进院士1人、柔性合作院士24人、领军人才193人,入选外专国家级人才3人,外专省级人才2人
15、,省“万人计划”7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支。温州高教园区获评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温大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获评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共同推进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民营企业人才周,举办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一器一园一基金”发挥实效,“一园一城一中心”布局建设,签约落地高能级创新平台15个,引进领军型人才项目150个,签约高层次人才443位。举办“百名外国专家云签约”温州分会场活动,与4个国际合作平台、53名外国专家项目达成合作,签约项目数居全省第1。新选派科技特派员177名。科技企业新“双倍增”行动不断深化。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87家,累计突破1万
1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1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00家,科技企业“双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提前完成。新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16家。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不断提升,新增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75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3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0家。推广应用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注册企业7462家、全省第2o(三)狠抓重大项目落地,产业创新能级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攻关。探索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立项市级基础性、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1240项。完成历年逾期未验收科技项目清理,建立“一年两清”制度。围绕生命健康产业的眼健康和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产业的物联网和激光光电等重点细分领域,以进口替代
17、为目标,实施11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成果产出丰硕,一鸣食品参与完成的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市35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实施的有26项,总奖项数、第一单位完成数、一等奖数均创历史新高,第一完成单位奖项数、一等奖数均居全省地市第2。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建设。结合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地图招大引强,自创区新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8个,总投资45L67亿元,属于两大主导产业的项目占比超70%,项目招引落地势头强劲,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制定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制造业培育发展三年方案和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培育发展20XX年工作方案,精心编制生物医
18、药产业政策,建立“两图两库”,预计全年生命健康产业实现总营收980亿元,规上制造业总产值161亿元。国际未来科技岛签约落地;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加快建设进度;大唐网络5G全球创新中心长三角区域中心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摘牌、当年开工”,预计年内部分建成试投产;北斗产业基地3月份投用以来,入驻首期5个项目;中国长城(温州)自主创新基地6月份产品正式下线投产。科技产业园区扩容提质。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组织机构,新建示范区13个,招引企业20家,新增省级以上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家级新品种10个。温州(嘉定)科创园一期签约入驻单位29家,入驻率超75%,5个孵化项目落户温州;科创园二期年内启动建设。
19、中国眼谷中央孵化园6月正式开园。中国基因药谷启动区首批入驻企业6家,一期年内进场施工。青科孵化器已入驻企业2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青科创业园入驻项目25个。科技企业孵化服务链条不断完善,已建成市级及以上孵化平台149家,其中孵化器23家(国家级4家)、众创空间112家(国家级15家)、星创天地14家。完善“众创空间一孵化器一科创园”孵化体系,认定(创建)市级科创园15家。温州龙湾数字经济(物联网应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3家入选省级综合体名单,新增市级综合体4家,市级及以上综合体达到35家,加快创新资源集聚耦合,挖掘产业共性问题,切实服务产业发展。(四)狠抓创新环境优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突
20、破。科技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路,先后研究出台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市委全会审议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发布实施“科技新政”30条。支持引导研发创新,修改完善温州市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兑现各类平台主体奖补3.58亿元,比去年增加56.9%。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探索。深化科技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温州科技大脑正式启用。率全国之先实施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我国首单技术产权资产融资专项计划
21、,12家企业以56项技术产权获得1.9亿元融资。统筹推进科技系统“9+11”重点改革项目,国家自创区(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定向服务、定向研发、定向转化”研发转化机制等改革加快推进。率全省之先启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为科研人员松绑,释放科研活力。中国眼谷探索“政产学研医”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新模式,国家大学科技园形成了新兴产业培育“七步法”的经验。科技金融融合进一步深化。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累计设立19支子基金,总规模达34.60亿元,其中已注册并实际运作的子基金7支,累计投资项目47个,投资金额8亿元。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35.99亿元,较年初增长IL77%。科技成果转移转
22、化进一步加速。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11.58亿元,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666个。温州科技市场发布技术成果及需求1017项,组织推介活动74场,2.7万人参与活动。评选出首届十佳技术经纪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乐清分中心揭牌运行。通过长三角科技成果联合竞价(拍卖)会等成果交易,我市企业竞得26项科技成果,总成交价10515万元。(五)狠抓新冠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是疫情防控应急攻关项目加快实施。在全省各地市中率先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应急攻关,紧急实施新冠肺炎临床特征分析及流行规律研究、抗新冠状病毒相关诊断治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等5项由高校院所牵头的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立项新冠肺
23、炎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企业类)14项。应急攻关项目共发表或录用论文5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胶体金检测试剂盒项目实现产业化并获得8个国家(地区)认证,相关技术与方案进入国务院疫情防控白皮书,新增3项技术类欧盟符合性声明。温州市维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入选进出口白名单。二是创新主体复工复产全面扶持。制定出台全力支持科技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措施,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减免中小企业房租,19家国有孵化平台兑现免租政策2022万元、惠及企业(团队)828家。加快涉企科技政策兑现,提前拨付市区涉企奖补资金超L4亿元、惠及企业800余家,政策兑现比上年平均提前4个月。三是科技惠企“三
24、服务”活动持续深化。成立5个科技工作专项服务小组,建立对口联系服务机制和问题协同办理机制,深入创新平台载体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服务指导。组建173人科技项目专家服务团和创业投资专家服务团市县联动开展“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累计开展线上服务8813人次,上门服务6442人次,化解问题7806个。(六)狠抓全面从严治党,科技铁军建设持续深化。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科学家座谈会等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七次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局 2021 工作总结 2022 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