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咬文嚼字朱光潜郭沫若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嫌这话不够味。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这个实例,“
2、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一点你不是”的讥刺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语气就完全不对了。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这番话不免啰
3、唆,我们咬文嚼字,非锚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饿,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镀,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镀。视之,石也。”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咬文嚼字 阅读 练习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