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分类汇集训练集小学五年级下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析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个层次内容中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通过两个实例从而揭示了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法。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6566。【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索能力,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理解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优课。【教学过程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今天,是我们班郑光霞同学的生日,她的好朋友们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她把生日蛋糕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该如何分呢?(学生过生日吃蛋糕导入本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
3、课件)板书:分数与除法二、复习旧知,探究新知。1、引入题(1)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把6个蛋糕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2)口答列式,教师板书:63=2(个)(设计意图:通过这道整数除以整数,商是整数的题目,为下面两道例题提供依据,并搭起解题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2、教学例1教学第65页例1(1)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尝试答列式,教师板书:13=(3)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1块的就是块。(4)用多媒体课件图解结果完善板书:13=(个)(5
4、)追问:如果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5个、6个人时,每人又可以得到多少个蛋糕呢?(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因此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解过程后,学生就可以理解: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是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再通过追问,学生即会认识到1N二,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1)课件出示题目。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2)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3)四人小组讨论:3+4的结果可以表示为多少?(4)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分一分”活动:用橡皮泥代表月饼实际分分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月饼?学生回答设想
5、:A: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3个月饼就有12份,每个人得其中的3份,就是1个月饼的块。B:把3个月饼重叠在一起,看作一个月饼,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这1份月饼的,打开之后再合起来就是1个月饼的块。(5)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是如何发现34二几分之几的?(6)完成书本例题填空。(设计意图: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月饼,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讨论,并利用“橡皮泥月饼”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块月饼的就是块。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整数相除,商不是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进一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4、
6、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2)小组讨论:把你的发现告诉组内的同学。(3)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被除数除数=o(4)讨论分母不为0。提问: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5)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是ab=(b0)(6)用多媒体课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讨论、概括等自主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师真正地引导道学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中,彻底地弄清了分数与除法的内在关系,使之形成知识体系,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
7、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3、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1)、师:通过刚才的两个例题,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探索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板书:被除数除数除数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ab=(h0)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b提问:b为什么不能为0?师生共同总结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联系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是一种数,也可以看做两数相除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是一种运算三、扎实训练,活用新知。1、填空。57=()35=()49=()9()=()17=()()=(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道练习,了解学生是
8、否已经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期间老师巡视。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答案。)(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2)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3)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4)课本P66做一做:第1题。(设计意图:拓展练习,加强学生对分数除法的关系的理解。)3、考考你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不能为零。()()=()()。(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四、课堂小结、评价反思提问:通过本节课
9、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设计意图:理清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五、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13=1(个)被除数除数二饕善3除数ab=-(bO)34=-(块)b4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二、自主学习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
10、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三、合作交流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四、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
11、、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二课时旋转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2 .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杀个设计图案。3 .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4 .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二、自主学习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观察,描述旋转现象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
12、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根据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三、合作交流1、课文第5页例题例3的风车。(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这是什么图案?(2)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3)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没有发生变化?(4)如果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0逆时针旋转180。,那么黄色的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这条线段应该转到什么位置?2、课文第5页例4.(1)自己尝试画一画。(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四、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6页的“
13、做一做”第1题。2、完成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第2题。、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三课时欣赏设计导学案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学习重点难点: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二、自主学
14、习1、欣赏课本上的四幅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自主学习里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答案,证明自己的看到的是正确的。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四、达标检测1、完成第8页3题。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2、完成第9页4题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评选出最有创意的设计师。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
15、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导学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2、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学习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习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二、自主学习1、结合2X6二12,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说给家长听)2、有12个小朋友正在讨论怎么站队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办
16、法帮助他们吗?你能用一道简单的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排法表达出来吗?3、根据你写出来的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说给家长听)4、你能找出下面的数的倍数吗?3的倍数:5的倍数:三、合作交流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1的内容。2、小组交流自主学习2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得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笔记本上。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并重点板书。引导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交流完后,同桌互相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4、找出一个数的倍数。5、学生汇报自主学习4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白3和5的倍数有无数个,可以用省略号来
17、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大的倍数无限大,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四、课堂检测1、判断、5的倍数一定大于5o、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o、1没有因数。2、练习2第1题3、练习2第3题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二课时因数和倍数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
18、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二、自主学习1、预习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说出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125和2563和954和18、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5是倍数,5是因数。 6是3的倍数,是24的因数。 4是12的因数,也是36的因数。 48是12和6的倍数。2、预习新知识、试着找一找18的因数有哪些?你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可以更快的找到一个数的因数?、你还有什么重大发现?三、合作交流1、汇报预习的第一个内容:”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2、小组交流预习的第二个内
19、容“新知识”,按照、的顺序交流,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的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预习记录本上。3、全班交流,分小组发言,让学生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找的又全又快。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的内容,从中找出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的找)。然后把因数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4、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前面归纳的方法找出30和36的因数。集体订正。5、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四、课堂检测1、写出下面个数的因数。10的因数:32的因数:2、写出下面个数的倍数。4的倍数:12的倍数:3、练习二第5题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
20、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班课课题: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2、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学习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学习难点: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自主学习1、预习已经学过的知识1) 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2) 根据你
21、写出的2的倍数,想一想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2、预习新知识(1)、观察2的倍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2)、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根据你写出的5的倍数的特征,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三、合作交流1、检查自主学习Io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根据倍数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2、检查自主学习20(1)、先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3)、教师总结,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3、检查自主学习2(2).(1)、
22、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由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2)、做小游戏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思考: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的?抢数活动:让一名男生代表和一位女生代表上台抢奇数和偶数,其余学生可以在下面指挥。然后让学生思考零是奇数还是偶数?讨论后明确零是偶数。(3)、比较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偶数的个位上是奇数的个位上是(4)、认识自然数的分类。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怎样分?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啊,然后试着画一画。(5)、小组合作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教师检查预习内容2、(3)小组讨论后明确:个位上是5或O的数是5的倍数。让学生进行验证。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 年级 下册 教案 知识点 分类 汇集 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6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