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肿瘤直径的Ⅰa1(LVSI阳性) Ⅰ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局比较.docx
《不同肿瘤直径的Ⅰa1(LVSI阳性) Ⅰ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局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肿瘤直径的Ⅰa1(LVSI阳性) Ⅰ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局比较.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的比较不同肿瘤直径的I al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l)阳性 I bl期按照国际妇产 科联盟(FIGO 2009)的分期标准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长期肿瘤学结局 的差异。方法(1)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项目,纳入2009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 日符合入组条件的Ial(LVSI阳性)Ibl期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 开腹手术(开腹组)的患者,进行1 : 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匹配,比较匹配前、 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2)将纳入的I al (LVSI阳性)I bl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进一步根据肿瘤直径的 不同分为4层,即肿瘤直径WICm、l
2、2cm、23 cm、34 cm,并在每个分层中分别对 腹腔镜与开腹组进行1 : 1 PSM方法匹配,比较不同肿瘤直径的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肿 瘤学结局的评价指标为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瘤生存率(DFS)。结果(1)本研究纳入I al (LVSI阳性)I bl期子宫颈癌腹腔镜、开腹手术患者共4 891 例,其中腹腔镜组I 926例,开腹组2965例。PSM方法匹配前,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的 5年OS分别为94.1%、94.0%, 5年DFS分别为89.1%、90.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97l, P=0.165);多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腹腔镜
3、手 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I.367, 95%CI为1.105L690, P=0.004)o经1 : 1 PSM方法匹配后,腹腔镜组、开腹组各纳入1864例,两组患者的5年 OS (分别为94.1%、95.4%)比较无显著差异(P=0.151),但腹腔镜组的5年DFS显著低于 开腹组(分别为890%、92.3%, 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 患者 5 年 DFS 的独立危险因素(HR=I.420, 95%CI 为 1.1091.818, P=0.006)o(2)在不同肿瘤直径的分层分析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及5年DFS在肿瘤
4、 直径1 cm、l2cm、23 cm的3个分层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手术途径不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OS和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在肿瘤 直径34cm的分层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比较无显著差异(P=0.284),但腹腔 镜组的5年DFS显著低于开腹组(75.7%、85.8%, P=0.02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 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索(HR=I.705, 95%CI为l.0882.674, P=0.020)o结论对于I al (LVSI阳性)I bl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是影响患者5年DFS的独 立危险因素。腹
5、腔镜手术对子宫颈癌患者肿瘤学结局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于肿瘤直径34 Cm的患者中,而对于肿瘤直径1 cm、l2cm、23 cm的子宫颈癌患者,两种手术途径 的肿瘤学结局无显著差异。讨论一、本研究的结果本研究基于1538项目第2期数据,按照本研究的纳入标准纳入2009年1月1日2016 年12月31日住院的I al (LVSI阳性)I bl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4891例,其中腹腔镜 组1926例、开腹组2965例,所有患者进行真实世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对于I al (LVSI 阳性)I bl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4),但两种手术途径的5
6、年OS无显著差异(P=(H51)。进一步按肿瘤直径大小对 病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手术途径的5年OS和5年DFS在肿瘤直径1 cm、l2 cm、23 cm的3个分层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肿瘤直径34 cm的分层中,尽 管两种手术途径的5年OS无显著差异(P=0.284),但腹腔镜手术的5年DFS显著低于开 腹组(P=O.02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 因素(P=0.020)。本研究真实反映了中国I al (LVSI阳性)I bl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 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的肿瘤学结局。二、肿瘤直径W2 Cm能否作为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
7、适应证?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两项关于子宫颈癌微创手术肿瘤学结局差于开腹 手术的研究1-2;随后,多个国家的回顾性研窕包括本研究团队1538项目第1期数据的 研究也得到相似结果2-11,认为腹腔镜手术损害了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学结局,但 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 复快等优势12。LACC研究指出,其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肿瘤直径2 cm、LVSl阴性、 间质浸润深度10 mm、无淋巴结转移的低危子宫颈癌患者1L因此,众多学者尝试通过肿瘤直径的大小进行分层寻找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多项研究 发现,肿瘤直径2 cm或2 cm是子宫颈癌
8、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能适应证,但目前相关研究 结果仍存在争议。Pedone Anchora等3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指出,在肿瘤直径2 cm的 患者中,腹腔镜组(78例)与开腹组(78例)的5年DFS无显著差异;而对于肿瘤直径之2 Cm的患者,腹腔镜手术则与更高的免发风险相关(HR=2.103)。Kim等4-5的两项研究 均认为,腹腔镜手术不影响肿瘤直径2 cm的Ibl期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DOo等6的 研究中,机器人手术(30例)与开腹手术(21例)治疗肿瘤宜径2 cm的Ibl期子宫颈癌 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团队的前期研究也报道,对于肿瘤直径2 Cm的I bl期子 宫颈癌患者,机器人手术与
9、开腹手术的3年OS和3年DFS无显著差异14。也有几项研 究与上述研究结果不同,认为肿瘤直径2 cm或2 Cm的子宫颈癌患者不适合做腹腔镜手术, 例如Uppal等7纳入815例I al (LVSI阳性) I bl期子宫颈癌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 究指出,对于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不包括最终病理上没有肿瘤残留的患者),微创手术 的更发风险高于开腹手术(HR=6.31); Paik等8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指出,对于术后未 行放疗的肿瘤直径2cm的患者,腹腔镜手术与更低的5年DFS相关(HR=I2.987);中国 学者Chen等9的分析也认为,腹腔镜手术是肿瘤直径2cm的I bl期子宫颈癌患者5 年D
10、FS低的独立危险因素(HR=4.64)。此外,本研究团队基于1538项目第1期数据的分 析发现,手术途径对于肿瘤直径2 cm的子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无影响,但腹腔镜手术不利 于肿瘤直径2 cm的子宫颈腺癌或腺鳞癌患者的5年DFS 15。目前,已发表的10余篇关于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肿瘤学结局比较的文献中, 绝大部分研究是以肿瘤直径2 cm为界进行分层,并未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层分析,可能是研 究病例数少的原因3-9, I4-I5o因此,本研究利用1538项目第2期数据中患者多的优势, 将肿瘤直径以1 Cm为界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层分析。同时,对已发表的IO余篇文献的分析后 发现,这些研究在入组条
11、件中没有限制术后辅助治疗是否实施及实施标准,包括LACC研 究也是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实施上的困难和患者数限制无法以此为分层进行研究,而术后是 否接受规范的辅助治疗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肿瘤学结局。而本研究充分发挥1538项目第2 期数据中患者数巨大的优势,采取更加严格的入组条件,将术后辅助治疗规范与否纳入到入 组标准中,减少了术后辅助治疗不规范对预后的影响三、腹腔镜手术对肿瘤直径2 cm的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本研究中,按肿瘤直径以1 Cm为界对患者进行分层,并在每个分层中通过1 : 1 PSM 方法匹配以均衡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基线差异,结果显示,对于肿瘤直径1 Cm或12 cm的患者,手术途
12、径与患者的5年OS和5年DFS无关。本研究结果与PedoneAnChora等3、Kim等4-5、Doo等6报道的结果相似, 但与Uppal等7 Paik等8 Chen等9的研究结果不同。相对于PedoneAnChora等3、Kim等4-5、Doo等6的研究,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数更多,且在每层中分别 对两组进行了 1 : 1 PSM方法匹配以排除其他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而 UPPal等7、Pa汰等8、Chen等9的研究纳入了术后化疗或有术后中高危病理因素 但未行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本研究严格纳入术后辅助治疗规范的患者,这可能是本研究结 果与他们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总体而言,手
13、术途径不影响肿瘤直径2 cm的IaI(LVSl 阳性) I bl期子宫颈癌患者的长期肿瘤学结局。四、腹腔镜手术对肿瘤直径34 cm的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认为,腹腔镜手术不利于肿瘤直径2 cm或2 Cm患者的肿瘤学结局。 MeIamed等2的真实世界研究中,对于肿瘤直径N2 Cm的子宫颈癌患者,微创手术的死 亡风险是开腹手术的1.66倍(95%Cl为1.19-2.30)o Kim等4的研究指出,对于肿瘤 直径24cm的患者,腹腔镜手术与更差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相关(aHR=2.276)本 研究进一步对肿瘤直径24 cm的患者进行分层,分别在肿瘤直径23 cm和34 cm的
14、 患者中比较两种手术途径的肿瘤学结局,结果发现,对于肿瘤直径23 cm的患者,手术途 径与患者的5年OS和5年DFS无关。既往尚无研究分析两种手术途径对于肿瘤直径23 Cm 的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差异,主要原因是病例数有限。而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既往研究要大,研究结果提示从肿瘤学结局的角度看,腹腔镜 手术或可适用于肿瘤直径23 cm的子宫颈癌患者,但这仍需要更多研究加以证实。此外, 既往对于肿瘤直径34cm的子宫颈癌患者,两种手术途径肿瘤学结局的研究也较为有限。 Kong等16的研究指出,腹腔镜手术治疗肿瘤直径N3 cm的Ib和IIa期子宫颈癌患者的 5年DFS与开腹手术无差异,但该研究纳入的患
15、者数少(88例),且腹腔镜组的随访时间短 (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本研究中,纳入肿瘤直径34cm的患者共835例,经1 : 1 PSM方法匹配后腹腔镜组 和开腹组分别纳入283例,结果显示,对于肿瘤直径34 cm的患者,腹腔镜手术与更低 的5年DFS相关(HR=I.705)。总体而言,腹腔镜手术不影响肿瘤直径23 Cm的子宫颈 癌患者的预后,但不利于肿瘤直径34 Cm患者的5年DFS。五、本研究的不足1538项目虽然收集了 20042016年的子宫颈癌患者,但本研究仅纳入了自20092016 年的患者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是对1538项目第I期数据的统计显示,腹腔镜手术在2009 年之前开展的比
16、例较低,从2009年起呈逐年增加,至2016年达76.20%,提示,中国的腹 腔镜手术从2009年开始得到广泛开展,并迅速成熟成为子宫颈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11因此,为减少选择偏倚,本研究只纳入2009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子宫颈 癌患者,且纳入患者的手术类型为Q-M分型中的B型或C型手术,这是由于既往文献指出 对于I a2 I bl期子宫颈癌患者,Q-M分型中的B型或C型手术治疗的疗效相当17,本 研究团队的前期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18。尽管本研究是一项基于中国子宫颈癌的大样本量研究,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 由于是回顾性研究,难以避免会存在患者选择的偏倚;此外,尽管本研究认为
17、腹腔镜手术或 可适用于肿瘤直径S3 cm的患者,但由于是回顾性研究,仍需更多高级别的研究证据证实。 虽然本研究存在部分缺陷,但基于较大的样本量,非常严格的入组标准,并且在分析过程中 通过1 : 1 PSM方法匹配对混杂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因此,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综上,腹腔镜手术对于Ial(LVSl阳性)IbI期子宫颈癌患者肿瘤学结局的不良影 响主要体现在肿瘤直径34cm的患者,而对于肿瘤直径1 cm、l2cm、23 cm的子宫 颈癌患者,两种手术途径的肿瘤学结局无显著差异。腹腔镜手术或可适用于肿瘤直径3 cm 的I al (LVSI阳性)I bl期子宫颈癌患者。从妇科肿瘤医生角度看子宫颈
18、癌腹腔镜手术子宫颈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约527 600例, 死亡病例数达265 700例。而子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我国的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数 约占全世界的1/3,且其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早期子宫颈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中晚期 以放化疗为主。自1898年以来,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一直是治疗早期子 宫颈癌患者的经典标准术式。自1992年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子宫颈癌的治疗以来,己近30 年,尤其是近年,微创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发展迅猛,在很多医院已经替代了 开腹手术,成为了早期子宫颈癌的主流术式选择。腹腔镜手术解剖层次清晰,视野宽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同肿瘤直径的a1LVSI阳性 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局比较 不同 肿瘤 直径 a1 LVSI 阳性 b1 子宫颈癌 腹腔镜 手术 结局 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