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基坑支护设计.docx
《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基坑支护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基坑支护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基坑支护设计111112333333444444445555、支护桩施工56、内支撑旅工57、钢立柱及立柱柱施工58、预应力锚索施工59、冠梁、腰梁、支撑梁、加强板施工610、桩间护壁、网喷611、换撑及拆撑6八、监测说明61、监测项目和监测目的62、监测点布置73、监测要求74、监测指标控制值85、监测频率和监测周期86、巡视检查要求8九、检测9十、应急措施91、可能的危险情况92、应急措施9十一、其它9十二、专家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10十三、施工图1()总说明目录一、工程概况二、设计依据三、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3、地下水四、设计主要参数五、基坑支护设
2、计1基坑支护设计原则2、基坑周边环境条件3、基坑支护方案4、基坑止排水方案5、临时出土车道六、支护结构设计参数1、支护桩2、内支撑结构3、钢筋混凝土结构4、主要工程材料七、施工注意事项1、基坑支护主要施工流程2、施工准备3、土方开挖4、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三、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展剥蚀残丘地貌,场地尚未平整,地面有一定的起伏,勘察期间实测己 完成钻孔的孔口标高:30. 33m37. 38m (广州城建坐标高程系统)。2、地层岩性综合岩土层的种类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地层时代等,将勘探孔控制范围内岩土 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填土层(V第四系坡积层(Q”第四系残积层(Q)和燕
3、山三期花岗 岩(Yv)基岩共4大类;现分述如下:2.1 第四系人工填土(T)索填土(”该层所有钻孔均有分布,黄褐色、杂色,松散状,主要由砂性土及少量粘性 土组成,局部含少量碎石建筑垃圾等,人工堆填而成,回填时间约1020年。厚度一般0.70 6.20m,平均 2.25m。2.2 第四系坡积层(Q)粉质黏土(於该层28个钻孔有分布,黄褐色,可塑,稍湿,以粘粒为主,刀切面光滑, 干强度中等,为坡积土。层顶标高28.0336.01m,层顶埋深0. 706. 20m,层厚1. 508. 90m, 平均4. 63mO2.3 第四系残积层(T)砂质黏性土():该层36个孔有分布,黄褐色,可硬塑,含较多粉细
4、砂颗粒,为花岗 岩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顶标高23. 0335. 32m,层顶埋深0. 80-9. 80m,层厚2. 20 12. 60m.平均 6.42u2.4 燕山三期花岗岩(丫:)基岩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T期花岗岩。揭露深度内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 化和微风化岩四个风化岩带。分述如下:2.4.1 全风化花岗岩(该层42个钻孔布揭露,黄褐色,岩石风化剧烈,原岩结构构 造已破坏,可见残余结构,矿物基本风化成土,岩芯呈坚硬土状,岩质极软,遇水易软化、崩 解,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类。层顶标高16. 1335. 00m,层顶埋深LIO15.20m,揭露 厚度 0.901
5、7.00m,平均 8. 67m。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用地位于萝岗公路街212号,场址地块位于萝岗区中 医院院内,现状为医院篮球场、院区小公园和院区道路。距离场地(篮球场处)南侧Iom为斜 山坡,院区南侧为致园路,西北侧为萝岗公路街,广州义务植树公园位于院区南侧:距离院区 西侧IOoO米左右,有珠江支流流经。本项目建设规模:规划用地面积40840. 13平方米,包括中医医疗技术中心主楼、中药制剂 中心副楼及相应的附属配套工程。其中中医医疗技术中心23层,中药制剂楼7层,设地下3层, 地下建筑面积15200平米。建筑物0. 00相当于绝对标高暂定35. 0m(广州
6、城建坐标高程系统); 地下室底板垫层底标高18.6m。基坑周边地面平场标高依据规划施工总平标高确定为 30. 5-42. O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IL 9m-23. 4m。基坑底边周长约379. 8n,面积约5416. 3ml二、设计依据D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 15-20-201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1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7)建筑桩基
7、技术规范(JGJ94-2008):8)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 院 2020.3);9)第二中医院黄埔院区报规总图(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 5. 4);10)基础方案 开挖图(2020.5.7);11结构-中医院周边既有建筑物(2020.3)12)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渗透性较强。必须指出,基岩裂隙受岩性、断裂构造、埋深等各方面的控制,其裂隙发育具有不 均匀性,故水量也存在明显的区段性,从勘察资料分析,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呈 半岩半土状、碎块状;中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岩芯呈块状或短柱状。由于强中风 化基岩上
8、覆全风化岩、残积土、冲洪积粉质粘土等相对隔水层,裂隙水具承压性,水头与钻孔稳 定水位基本齐平。在节理、裂隙发育,且为张性裂隙的层段一般透水性好,地下水量丰富,应特 别引起重视。拟建场地为湿润地区中透水环境,场地环境类型为U类。3.2 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3.2.1 地下水补给条件第四系土层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补给受气候季节性影响明显。基岩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在其补给区的垂向渗入补给。3.2.2 地下水迳流和排泄地下水迳流条件受地形限制,木场附近总体地势地东高西低,其运移方向是由东向西流,迳 流途径较长。地下水排泄途径为民井开采及地表蒸发。地下水排泄不畅,水交替
9、循环缓慢。3.2.3 地下水动态本场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雨的影响,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不大,一般为0. 451. 5Onu 第四系孔隙水由于埋藏较浅,水位变化反应迅速:承压型基岩裂隙水由于渗入补给时间较长,往 往具滞后现象。3.3 场地各土(岩)层渗透系数建议值表1场地各上(岩)层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计算建议值表地层建议渗透系数 k (ffld)建议影响半轻R (m)渗透性评价素填土1.240中透水粉质黏土0.0130微透水砂施黏性土0. 140弱透水】全风化花岗岩0.580弱透水2强风化花岗岩1.0100中透水3中风化花岗岩0.260弱透水 I微风化花岗岩0.01515微透水2.4.2 强
10、风化花岗岩(Df该层所有钻孔均有揭露,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矿物大部 份风化成土,花岗结构清晰可见,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质极软,手可压碎,遇水可软化、崩 解,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类。层顶标高5. 7131. 02m,层顶埋深5. 1031. 40m,揭露厚 度 0.8012.60m,平均 4. 71m。2.4.3 中风化花岗岩(J:该层27个钻孔有揭露,浅黄、灰白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岩石质量等级为 IV级。层顶标高3. 4822. 86m,层顶埋深11. 4033. 90m,揭露厚度0. 208. 50m,平均2.
11、67m, 局部未揭穿该层。2.4.4 微风化花岗岩(,):该层45个钻孔有揭露,青灰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 裂隙稍发育,岩芯呈短-长柱状,少量呈块状,岩质新鲜,岩质坚硬,岩体较完整,岩石质量等 级为II级。层顶标高L7224. 13m,层顶埋深10. 3034. 10m,揭露厚度1. 3010. 30m,平均 5.64m,未揭穿该层。3、地下水3.1 地下水类型及特征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含水层的空隙性质)不同可分为上层滞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和 基岩裂隙水。场地内粉质黏土和砂质黏性土层为相对隔水层。A、第四系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在人工填土层中,含水量不稳定,其动态受季节性控制,主要
12、接受大气降 水及生活用水的渗透补给。B、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场地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粉质黏土和砂质黏性土层中,水量贫乏。其补给来 源主要通过其它含水层或雨水下渗补给,其排泄方式主要流入其他含水层或通过渗流排泄。勘察 期间测得地下稳定水位埋深一般在5. 9011. 40m之间(受微地形地貌及下雨天气的影响)。C、基岩裂隙水场地内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与基岩风化裂隙中,分布在深部强风化、中风化岩石中,具有承 压性。强风化岩带中裂隙多被泥质次生矿物及化学沉淀充填,使其导水性降低:中风化岩带中水 量大小多与裂隙的张裂程度、发育程度有关,场地内中风化层裂隙发育中等,地下水水量较丰富。 地下水的渗
13、透性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局部裂隙发育,裂隙连通性较好,5)本基坑支护方案按照自地下室外墙线后退O. 25m作为基坑开挖的底边线。6)本基坑支护等级根据各剖面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确定,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该基坑各剖面基坑安全等级均定为一级。2、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本项口场地周边环境为:拟挖基坑北侧原萝岗中医院医技住院楼(5-6F)距离基坑4. 5-6. 8m、西侧后勤保障楼(3F)距离基坑4. 5m、南侧残疾人康复中心及计生站(3E)距离基 坑4. 5-8. 0m,仅医技住院楼局部设1层地下室,基底埋深3. 5m,其它建筑物均为独立基础,基 础埋
14、深约2-3m,场地东侧、南侧为林地,东侧为42m宽的规划道路(规划道路开工时间待定, 目前东侧林地已局部开挖平场至33-36. 0m,将设置施工临时道路及布置钢筋场地)。3、基坑支护方案根据场地和项目自身的特点,基坑支护方案必须选择安全度高、对变形控制严格的方案。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地下室埋深及基础形式,本基坑采用:排桩+钢筋混凝 支撑、排桩+锚索的支护方案。4、基坑止排水方案4.1 关于地下水的处理分析周边环境,本基坑不允许大范围降水措施,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范围地 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砂质粘性土,除人工填土具一定透水性外其它地层透水性均较 弱,地下水来源主要为
15、地表雨水、市政管道渗漏,水量不大,基坑拟采用止水帷幕结合明沟排 水的基坑地下水控制方案。基坑采用止水帷幕结合明沟排水的基坑止水、排水控制方案。坑周地面至用地红线范围全 部采用C15碎硬化,厚度IOomnb坡向截水沟,坡度1%。本基坑采用搅拌桩止水,在支护桩外围设置一圈。550350搅拌桩止水,应采用大功率搅拌 机施工,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4.2 坑底降水坑底设置8 口降水井(兼做集水井),井间距约30m,井深4m。降水周期以满足主体施工要 求为准。4. 3基坑明排水系统1) 截水沟:截水沟沿坑顶地面设置,距离坑边2m左右,基坑东侧、南侧林地在距离基坑四、设计主要参数1、基坑安全等级:本工
16、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2、基坑支护为临时性工程,设计使用时间为18个月。3、基坑坡顶设计荷载按15kPa考虑,钢筋加工场地及施工道路设计荷载按30kPa考虑,既 有建筑按20kPa层换算。4、基坑底边线与地下室外墙间距按0.25m考虑。5、各岩土层力学参数详见表2。表2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取值表岩性状态层号士容重 (kN3)粘聚力 c (kPa)内摩擦角 C )锚杆的极限粘结强度 标准值r(kPa)次常压 注浆二次压力 注浆人工填土松散18.010.010.01625粉质粘土便幽18.520.018.05070眇质黏性土可-硬 塑19.525.020.05070花岗岩全风化I21.230.025.
17、080120强风化21.540.030.0120160中风化25.0/300400微风化S26.0/450600五、基坑支护设计1、基坑支护设计原则1)设计方案必须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保证基坑周围道路、既有建筑物及已施工和使用的 地下管线等的安全。2)支护方案在安全的前提下,经济合理,成熟简单,工期较短,满足国家建设工程的有关 法规和规范要求。3)支护结构能保证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的顺利施工。4)设计方案在现有的施工场地的施工必须具有可行性。6)桩顶设混凝土冠梁,冠梁配筋详见大样图,混凝土强度C30。2、内支撑结构1)冠梁:尺寸1200(宽)义800(高),混凝土强度C30。2)腰梁:尺寸IoO
18、O/1200(宽)X 1000(高),混凝土强度C40。3)内支撑:主撑梁ZCl :800(宽)X800(高),混凝土强度C40。主撑梁 ZC2:800(宽)X1000(高)/1000(宽)X800(窿),混凝土强度C40。连续梁LL:600(宽)X600 (高),混凝土强度C40。4)支撑立柱:基坑底以下为120Omm直径的混凝.上灌注桩,基坑底以上采用钢结构立柱(嵌 入坑底以下3. 0m),立柱采用4根L16016的角钢拼接而成。3、钢筋混凝土结构1)钢筋表示符号: - HPB300,-HRB400。2)钢筋保护层:冠梁、腰梁及支撑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40mm,灌注桩保护层厚度50mu加 强
19、板保护层厚度30un3)钢筋连接:dW IOmm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30d且不少于30Omnl: 10VdW25mm 宜采用机械连接,连接长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d25mm应采用机械连接。4)钢筋锚固:钢筋锚固长度除图中有说明外,锚固长度不少于35d04、主要工程材料1)用于支护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均应具备出厂合格证,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检测,混凝土、砂浆等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2)钢筋:本工程所用钢筋主要为HPB300、HRB400:3)砌块:破的强度Mul0,砌筑砂浆强度M7. 5;4)水泥:钢筋混凝上结构或构造用水泥均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0、,注浆浆液用水泥 均为P.O 42. 5R早强型普通珪酸盐水泥。5)混凝土: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七、施工注意事项1、基坑支护主要施工流程施工准备f基坑放线f周边临近建筑调查、地下管线探测一障碍清除,管线改线或保护及 标示一压实地面一搅拌桩施工一支护桩施工(基础桩施工)一第一层土方开挖一桩顶冠梁、第 15-2Om范围的增设一道外围坡地截水沟。坑边截水沟内截面尺寸30OmmX30Omm(A型),坡地截 水沟内截面尺寸500mm500mm (B型)。截水沟具体位置可根据场平后实际地坪坡度及场地布置 情况调整,确保地表水排水通畅。2)排水沟:沿坑底周边设内截面尺寸为30OmmX30Omm的排水沟,
21、排水沟坡率0. 2%0. 3%。 如果基坑中部存在渗水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排水盲沟和集水井疏排到周边排水沟,通过水泵 抽排出基坑。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前,坑底排水沟应采用碎石充填形成排水盲沟,碎石层顶部做好隔离措 施,防止底板混凝土浆液渗入或堵塞盲沟。坑底排水通过盲沟及后浇带附近的集水井抽排至地 表沉砂池。3)降水井:坑底采用降水井降水,降水井直径800mm,采用旋挖成孔,深度4m,井口标高 为基坑底标高。4)集水坑:沿截排水沟每间隔40m左右设置口集水坑。集水井布置应结合实际场地条件 适当调整,且应在满足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布置在后浇带附近,便于盲沟汇水及抽排。通 过水泵对集水井中积水及时抽排
22、到沉砂池处理后统一排入市政雨水管道。5)沉砂池:地下水应经泥沙沉淀处理后,方可排放至场外市政雨水管道。沉砂池位置可根 据实际场地条件适当调整。5、临时出土车道结合施工总平布置,马道出口设置于场地东侧,路面坡度1: 6,马道侧面采用坡比1: 1.25 自然放坡,马道路面浇筑20Cm厚C25素混凝上硬化。坡面采用网喷封闭,网喷做法见网喷面板 大样,坡面喷射C20碎厚度80mm。六、支护结构设计参数1、支护桩1)支护桩直径为 IOOo/120Omm,间距 1200mm、1500mm。2)桩身混凝土:混凝土强度为C30,坍落度160-22Omm.3)采用水下灌注工艺施工,桩的配筋详见大样图,钢筋保护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院 中医药 传承 创新 工程 基坑 支护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