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与著作权侵权的认定 附论著作权案侵权的认定方法.docx
《产业政策与著作权侵权的认定 附论著作权案侵权的认定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政策与著作权侵权的认定 附论著作权案侵权的认定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引言:近来有两起非常引人注目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一起为乐视诉电信IPTV回看侵犯 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一起为乐动卓越诉阿里云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法院在判断被诉行 为是否侵犯特定的著作权权利时,均参考了相关的行政管理以及国家产业政策。本文拟对 此进行评述。乐视诉电信IPTV回看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乐视诉电信IPTV回看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以下简称“IPTV案”),法院一审判决 IPTV限时回看不构成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判决书所体现出来的逻辑是:1 .以IPTV产业政策为基础,论证IPTV是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在新媒体领域的延 伸,本质上属于广播电视业务;2 .法律层面,论证IPTV 72小时
2、的限时回看,既有时间限制,又有地点限制受众是特 定的,不符合“公众”的构成要件),因此不符合信息网络传播权”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 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本质特征;3 .基于IpTV交互性不够,IPTV又是广播电视业务的延伸,认为IPTV不改变广播组 织提供的广播的“单向性、被动性的特征,再进而得出IPTV属于“广播权的二次利用”的结 论;4 .最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意见,结合政 策层面已经论证IPTV属于电视业务,认为,免费的IPTV回看符合合理使用的条件。关于IPTV回看
3、究竟是受著作权下广播权控制还是受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自IpTV业 务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这两种态度也确实都存在。但应该说,近年来, IPTV回看受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已经成为比较主流的观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回看功能 的“交互性”。而广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单向传播,后者具有 交互性,这一点可以说已经是“常识性质的存在”。从诉讼原理的角度来看,如果目的仅仅是不支持原告关于被告侵害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 主张,法院只需要从法律层面论证IPTV72小时限时回看不符合“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 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不需要再进一步论证IPTV72小时限时同看属于对“广
4、播权的二 次利用”。如果是这样,那么IPTV产业政策在论证过程中并不会发挥多大的作用。但法院还是继续推进了一步,论证IPTV回看业务受控于广播权。因此,从结果来倒推 法院的初衷,我们理解法院的目的就是为了将IPTV回看定性为“广播权的合理使用”,而 要论证这一点,缺少IPTV产业政策的介入,就很难完成了。在论证IPTV回看业务受控于广播权的问题上,作者曾经读过提供IPTV回看服务的 法律定性-兼评“乐视诉电信案”一文,该文对本案判决的第一点评述就是,“以国家 政策和法律利益平衡代替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构成要件,显属失当”,作者初次看到这一评 述时,以为法院在认可IPTV业务属于广播电视业务后,就
5、直接得出了 IPTV业务应该受控 于广播权的结论。仔细阅读判决书后,发现法院倒是没有直接表示广播业务等同于广播行为, 但是仍然是采纳这样的思路,只是更加间接。在论证IPTV业务受广播权控制这一点上,本案中法院采用的方式和传统思路基本一致, 但具体表现上有所差别。传统路径是解读广播权的构成要件,论证IPTV之所以应当受广播 权控制,是因为符合广播权的构成要件。广播权的定义是“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 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 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法院将“转播”解释为有线转播 (3,进而将IpTV业务解释为
6、“广播行为中的有线转播行为”,木质上还是属于广播行为, 至于IPTV的交互性,则以IPTV业务的受众是特定的,不符合“公众”的条件为由,否定 其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范畴。乐视诉珠江数码集团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中,法院就是这样 论证的4。本案中,法院没有解读广播权的构成要件,在论证IpTV回看业务的交互性时,除了 “公 众”问题外,法院还将“72小时”作为交互性的考量因素,认为IPTV72小时回看不属于典 型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简言之,交互性不够;进而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广播权 之间“非此即彼”的关系(一个是交互性,一个是非交互性),将其排除出信息网络传播 权的受控范围,最终得出受广播权控制
7、的结论。考虑到这么多年的司法实践,相信法院早已预期到,“交互性不够”的观点一定会受到 广泛的质疑,交互性不够的话,怎样才足够呢?这样的问题无疑很难回答。但是,如果将限 时回看定性为合理使用,那就能同避这样的问题了。而论证IPTV回看属于合理使用并不容易。IPTV回看不属于著作权法第22条列出 的12项合理使用情形,如果要构成合理使用,需要进行非常充分的论证。对此可以参照最 近广东省高级法院就游戏直播不构成对游戏的合理使用的论述5。本案中,法院认为免费 的IPTV回看“既不与原权利人的正常使用相冲突,也不至于不合理地损害原权利人的正 当利益”,加上三网融合、产业政策、广播电视行业的公共属性等等,
8、符合合理使用的条件。 鉴于“不与原权利人的正常使用相冲突,也不至于不合理地损害原权利人的正当利益”的 观点并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判决书前文虽然提到“二者不会构成实质性的替代竞争关系, 难谓对原告诉称的信息网络传播的市场用户以及经济利益构成实质性损害”,但那是法院论 证IPTV同看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的选定特点”后自然得出的结论,相 当于循环论证:“因为不受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所以不会对信息网络传播权权益造成损 害”),可以想象,如果还没有IPTV产业政策,广播电视公共属性等因素,合理使用的结 论根本无法成立。但是,尽管将国家产业政策作为论证IPTV回看构成广播权的合理使用的重要武器,
9、该 论证仍然非常单薄。例如:1 .判决书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推动社会注意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是将IPTV回看业务定性为合理使用的 (指导性的)法律基础,但是,这一意见是2011年发布的。意见发布至今,判定IPTV业 务受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的案例明显多于判定其受广播权控制的案例。这又如何解释?2 .此外,在论证利益平衡问题时,判决书提及了 “广电组织、著作权人、用户、以及社 会公众”的利益,此处的广电组织,我们理解指的应该是IPTV的从业者(IPTV业务虽然 是三网合一的典型业务,从2005年百视通获得第一张IPTV牌照开始,广电和电信部
10、门也 确实曾经争夺过主导权,但自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 知后,可以说广电在这场拉锯战中已经取得了胜利,成为IPTV业务的主导管理部门), 广电系企业更是把控了 IPTV集成播控总分平台和内容服务平台,除了 IPTV的传输牌照天 然属于电信企业外,可以说IPTV的从业者基本上都是电视台或广电背景的企业。将免费回看定性为合理使用,自然能够降低IPTV从业者的成本,促进IPTV业务的发 展,但是,公众利益并不仅仅体现在IPTV回看业务上。以电视为终端的内容服务市场并不 仅仅存在IPTV这一种业务形态,如果通过司法判决确定IpTV回看业务属于合理使用,无 疑将使IPTV
11、在面临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等其他内容服务时占有竞争优势,这样的竞争优 势是否正当,对公众利益的影响又如何计算?本文作者认为这是判断利益平衡时不可或缺的 考量因素。3 .商业层面,免费回看成立的前提是回看业务的独立性,而“回看业务”能否真正独立 于整个IPTV业务(IPTV业务一般涵盖直播点播以及同看),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总体而言,产业政策在本案中的作用,一是间接支持“广播业务等同于广播行为”, 二是支持合理使用,前者没有法律依据,后者严重缺乏说服力。乐动卓越诉阿里云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和IPTV案相比,乐动卓越诉阿里云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以下简称“阿里云案”) 中,法院对行政管理、产业
12、政策的考量就比较有说服力。该案一审法院认为,阿里云提供的云服务器租赁服务不属于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属于侵 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的网络服务,阿里云公司接到侵权通知之后需要采取的措施,不仅 仅包括删除涉嫌侵权的作品、内容,也包括向相关服务器租用人询问相关情况等。二审法院 同样认为阿里云提供的云服务器租赁服务不属于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而属于侵权责任法 第36条的网络服务,但在论证这一点时,增加了从技术原理、行业标准、行业准入等角度 的分析,强调阿里云作为云服务器租赁服务的提供者,对云服务器中运行的软件系统和存储 的具体信息内容无法直接进行控制,为最后论证“转通知”对云服务器租赁服务提供商而言 构成合理的
13、必要措施打下了基础。之所以能够在作出这样的判决,前提条件是,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的“网络服 务提供者”的解释本身具有开放性,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2条对“网络 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界定又比较模糊概括,法律提供了可以进行 解释的空间。否则,正如“互联网条款”对新类型网络服务的适用问题7一文中所述, “云服务器租赁服务虽然有其技术上的特殊性,但将其解释在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之内也并非 违反其字面含义”。此外,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 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中,“等”和“必要措施”这一开放式、概括式 的表述也提供了解释空间。谁也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政策与著作权侵权的认定 附论著作权案侵权的认定方法 产业政策 著作权 侵权 认定 论著 作权案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