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视野看中国农业经济研究 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docx
《从国际视野看中国农业经济研究 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国际视野看中国农业经济研究 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弓I言贫困与饥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大的发展问题。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 绿色革命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也带来了对环境损害、高产作物中矿物质和微量元 素缺乏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国际农业经济学界把营养问题纳入农业政策分析框 架,农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从粮食向食物、从粮食产量向食物营养与健康延伸, 为解决全球的饥饿与贫困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全球农业与食物系统正面临气候变化、营养不良及技术快速变革的多 重挑战,展望未来的40年,中国农业经济界做什么研究、怎么做研究才能为中 国高水平开放背景下的食物安全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撑,同时也能把中国的经验为 解决全球饥饿、营养不良、资源退化、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和
2、全球食物治理所借 鉴?针对这些议题,根据作者多年在国际机构工作的经验,分享一些想法、一些 思路,借此希望与学界同行共同讨论、达成共识,推动中国农业经济学研究迈向 国际化。过去四十年来世界农业经济研究回顾未来40年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应该怎么做?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简要回 顾过去40年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从发展历史中寻找答案。40年前的20世纪 70年代是绿色革命时代。绿色革命时代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 粮食总产,以实现自给自足。这是因为,贫困与饥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主 要的发展问题。国际农业科研机构、组织,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 高粮食产量。在整个七八十年代,以技术为主
3、导的绿色革命帮助全世界许多国家, 比如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也包括后来的中国与越南,解决了成千上 亿人的饥饿问题。当然,中国和越南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农业的制 度革新给农业生产力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绿色革命以后有两个挑战,第一个是对自然的挑战,绿色革命技术如矮杆小 麦、高产水稻需要大量肥料和灌溉用水,这造成地下水的超量使用、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等,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种生产方式无法可持续。 第二个问题就是营养不均衡,因为高产量作物的种类主要是少数几个品种,即水 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这三大主粮产量比较高,在以追求农作物产量为目标 的导向下,它们替代了很多
4、具有营养的作物如豆类和粗粮,比如,印度、孟加拉 和巴基斯坦大面积种植小麦和水稻,导致人们的饮食变得较单一,营养不够全面。 研究营养的学者开始注意到人们食物中的锌、铁和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的 现象,大米、水稻、玉米、土豆,它们的微量元素都不全面,这也称隐形饥饿问 题,它与显性饥饿对人体的健康有同样的破坏。在此背景下,全世界的科研机构,包括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研 究方向开始转到资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方面,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两个国际 森林研究所、国际生物多样性和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的成立。在营养方面,CGIAR没有专门做食物营养的研究机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 所(IFPRl)成立于
5、第一次粮食危机后的1975年,主要从事食物贸易、价格、市场、 消费方面的研究JFPRl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把营养纳入到政策研究的范畴。 营养学家的优势是临床营养实验,而IFPRl的优势是政策,不仅包括粮食政策、 食物政策、营养政策,还有公共卫生政策,而且这些政策互相关联。过去10年 IFPRl在营养政策上的研究达到顶峰,经费占全所l3o与此同时,过去5年全 球各个国家的农业与食物营养政策的制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营养已成为 许多国家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作者五年以前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做的一个报告 中提到,全世界作物学会、作物学将来的目标什么?作者认为,除了可持续发展、 高产以外,就是营养
6、。营养已经成为全世界农业科研机构一个很主要的研究目的 与研究方向。全球农业与食物系统面临的问题(一)绿色发展全球范围内,过去主要是关注农民的收入、粮食自给自足问题,这些问题当 然还很重要,但是有几个新的议题,尤其是绿色发展,必须把它纳入到目前的研 究范围内。绿色发展又称作第二次绿色革命,是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运用 现代生物技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培育营养健康的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与 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确保环境可持续。绿色发展是经济学、农业政策里面一个 很重要的目标,应该进入到农业经济研究的框架中。(二)气候变化最近几年发展方面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可能是未来三四 十年影响
7、人类发展的一个最巨大的挑战,国内一些学者也许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它 的危害性与危害程度。如果不针对气候变化开展研究,无论全球经济发展到什么 程度,未来的生活水准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从农业和食 物系统里排放的温室气体约有5万亿吨,也就是说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3%o 目前其他产业,比如制造业、能源行业、交通运输行业,都在积极采取政策、采 取技术,以实现减排,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辨论上提到: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 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是,如果农业部 门不采取政策与技术措施减
8、少排放,仅仅是农业的5万亿吨碳排放量,已经可以 让地球的温度上升2摄氏度,所以这对于目前是一个挑战。可以毫不隐晦地说, 中国农业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农业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比 重是所有国家中占比最大的国家之一。除中国之外,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巴西、 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农业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很大,当然发达国家(地 区)的美国与欧盟也是排放大国。(三)营养、饥饿与健康不可否认,隐形饥饿是存在的。缺铁、缺锌、缺维生素的情况在中国还是大 量存在,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中国科学院张林秀研究员曾做过样本量很大的调查, 在西部地区,儿童营养调查及女性营养调查显示,贫血、缺锌,缺各种营养元素
9、的人口比重约还有30%。其实营养也是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 不只是教育,也包括营养与健康,营养好,智商才能得到保障。大量研究表明, 5岁以前如果营养得到充分保障,孩子的智商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都会得到保障,如果5岁以前营养不良,终生的智商都会受到影响。营养不良的第三个表现就是肥胖与超重。全世界有20亿人超重或肥胖,相 当于在街上行走的人中,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是肥胖或超重,在美国,这一 数据可能更高一些。中国的肥胖与超重也在飞速上升。肥胖与超重对人们的健康, 对社会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每年都造成上万亿元的损失。而且现在流行的几 大慢性疾病,比如心脏病、心血管疾病、
10、糖尿病,都跟饮食有关系。解决肥胖与 超重问题,不只能靠锻炼,锻炼只占20%到30%,食物占70%。中国农业经济研究国际化的路径中国农业经济研究方向的转型是一个系统问题,应该怎么做?考虑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一)构建包括营养健康的多目标函数,整合成综合性大模型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概念中,收入或效用最大化是目标,作者认为,应该把 营养健康也放到目标函数中去,构建多目标函数。做优化的时候,多目标函数很 难处理,5个目标的函数,甚至可持续发展有17个目标,怎么解这类方程,以 前也尝试过,17个目标函数的优化求解问题很困难,常见的方法就是做模拟, 模拟需要模型,模型就需要数据,还需要参数,所以将来从目标
11、上就要建立一个 多目标函数的模型。模拟所需要的模型不是一个模型、两个模型,而是要把很多模型整合在一块。 目前国际上有几个大的模型,现在就是把气候变化、粮食、农业、卫生健康整合 在一块,构造成了一个跨国、跨学科的综合性大模型。(二)收集大规模数据,开展跨学科研究将来农业经济研究要求较大规模的数据。为获取数据,调查的内容不仅仅包 括生产、消费,还应包括健康、环境等方面,这反过来对数据质量也提出了新的 要求。农业经济研究是一个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系统,不仅仅是经济学,还要 与研究农业、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的学者共同合作,避免单打独斗,关上门只收 集一类数据,做一个方程的时代已经是过去时了。(三)形成有
12、冲击力的成果,在更大的学术平台上传播在全球范围之内,国际农业经济学会规模大,研究领域多,问题也比较广, 学者的研究成果应该在国际农业经济学会的大平台上展示。将来的成果发表,不 能只局限于农业经济类的期刊,也应该在自然柳叶刀上发表,这些期刊 的影响因子高,读者范围广,政策决策者也都关注。必须要不同领域的学者一起 来做,才能形成有冲击力的成果。2019年作者曾参与柳叶刀一篇文章的写 作,那篇文章的作者有二三十人。这些期刊评价的不是一两个学者的能力,期刊 看重的是几十个学者的协调能力,评判的是这些学者能不能把知识、研究综合在 一块,真正为社会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研究报告、政策建议。现在学者们应该朝 这
13、个方向努力。(四)培养前瞻性的视野,研究全球问题上文讨论的那些全球性的挑战对中国也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全球越来越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过去几年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等等,是暂时性的。技术封锁, 关闭贸易,人员交流的停止,也都是暂时的。全人类的发展是呈波浪式前进的, 有上有下,全球化的路径也还会继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因为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紧密地连在一块。未来五年反全球化浪潮还会继 续,但是再过五年十年全球真的就是命运共同体,国界可能变得淡化或模糊。五 年以前有人说地球是平的,只不过这几年地球又变圆了,但是将来地球还会变平。 这些变化对做农业政策研究的人,做贸易研究的人有什
14、么影响?我认为不能仅停 留在现有问题的讨论上,超前的研究很有必要。国内学者研究世界问题刻不容缓。当前是中国学者对国际上作贡献的时候, 非洲的发展、南亚的发展、拉美的发展、全球食物系统的治理等等,中国必须参 与、发声,而且中国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意愿去合作。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 是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全球粮食安全出问题,价格剧烈 波动,灾难灾害频发,粮食短缺,反过来也会影响中国。所以要带着全球化的眼 光审视中国,把中国的案例、中国的经验带也到全球治理当中。结语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去四十年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研究问题的演变, 其次分析了当前全球农业与食物系统面临的挑战,第三是
15、展望了未来四十年中国 农业经济研究国际化的方向。农业经济研究已经从单纯的研究粮食、农户的问题 向农业价值链和食物系统研究延伸,从纯粹的讨论粮食或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向食 物的营养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拓展。农业经济研究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学者必须要掌握未来三十年四十年几个大 的变数,一是气候变化,二是技术革新。这里说的技术革新不只是停留在讨论未 来两三年的技术变化,而是要展望未来三十年四十年可能有什么技术。举个例子, 微信免费通话在过去五年都不可想象,现在已经成了现实。还有,有些企业家认 为根本不用土地,不用农民,完全可以在工厂里合成所需要的任何的食物,当然 可以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我们的视野必须要开
16、放,企业家是不是能做到这一点? 完全有可能。果真如此,将会对全球的食物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这都需要农业 经济学家开展前喉性的研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表1日韩六次产业化经营主体类型Table 1 Operation entities of six industrialization of Japan and Korea序号 Code、经营主体类型TyPeS of operation entities具体做法 Specific practice1专业农户主导型专业农民开展除生产外,加工、销售等业务2农协主导型农协主导建立加工设施、培育品牌、拓展市 场等3合作社引领型合作社带领农户成员
17、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经营企业主导型以涉农企业为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加工、q直销、宅配以及农村饮食和住宿业等5地方政府推动型政府带动农业生产主体开展二三产业服务6农工商合作型农业生产者与食品加工及流通企业联合作 为经营主体摘要震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主动适应新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农 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在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已形成多种成熟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积累了丰 富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重点选择德国循环农业、日本和韩国六次产业、 法国乡村旅游和美国精准农业融合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其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 技术研发、社会组织、人才培
18、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针对我国农业产 业融合发展存在的融合程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松 散、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不够深入、农民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 法律法规、培养多元融合主体、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和培养专业 技术人才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农业产业融合;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经验做法;对策建议Abstract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19、new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tern,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and achiev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formed a variety
20、of mature models for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which has a strong reference significance. I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modes of circulating agriculture in Germany, sixth-industrialization of Japan and South Korea, French rural tourism and Ame
21、rican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summarized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in laws and regulations, policy measure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talent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22、such as the low degree of integration, the weak driving ability of new business entities, the loose mechanism of interest connection, the insufficient diffusion and penetr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he low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farmer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as follows: es
23、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cultivating multiple integration entities, innovating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omotion and training technical tal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
24、y in China.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mportant way; Developed countries;Experience;Recommendations产业融合是基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和产业发展一 体化现象,并伴随着产业新形态的形成和附加值的增加,已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 新趋势1。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农业内部子产业之间、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 相互渗透和交叉重组的现象,通过产业联动、技术渗透、机制创新等方式,推动 生产要素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 型和产业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国际视野看中国农业经济研究 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国际 视野 中国农业 经济研究 农业产业 融合 发展 经验 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