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材料看先秦秦汉医学 附先秦及秦汉时期医官称谓考.docx
《从出土材料看先秦秦汉医学 附先秦及秦汉时期医官称谓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出土材料看先秦秦汉医学 附先秦及秦汉时期医官称谓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传统典籍中呈现的中国医学,若以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为界,前后泾渭分 明。伤寒论及其之后的时代,医学史脉络清晰,医家生活的年代及其事迹大 多有确切记载,典籍作者及成书时间亦可大致确定。伤寒论成书前的医史记 载却甚为模糊,医家及其事迹记载极少,典籍作者及其成书时间几无定论。譬如,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但如此重要的医学经典,其作者 却不详,成书时间也难以判断。早期医学的模糊记载,为先秦秦汉医学研究带来 巨大困难。自20世纪起,随着各地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陆续出土了大量先秦秦汉文 献,其中不乏涉医内容甚至医学专辑,为先秦秦汉医学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为医学发展分期提供基础出土涉医文献在先秦
2、秦汉间的存量及内容差异,为医学发展的时间分期提供 了基础,大致可将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巫祝时期,即夏朝及以前,这一时期几乎不存在医药。目前, 这一时期尚无出土文字材料佐证,其医学表现当如黄帝内经所述:“古之治 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第二个时期为巫医交融共生时期,即商朝和周朝时期。这一时期的药物及其 使用情况在尚书左传山海经等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现,出土涉医材料则 多以疾病占卜、宁疾祭祷的形式出现,这是药石无能为力之后的选择。具体来说, 出土的商代文献以殷墟卜辞和金文为主,疾病资料主要出现在甲骨占卜中;出土 的战国文献以竹简木牍为大宗,南方楚地最多。郭店、包山、望山、曾侯乙等楚 墓均有
3、大量文字简出土,但这些门类丰富的出土文献中未见医学专辑,仅有新蔡 葛陵、天星观等楚墓出土的卜筮祭祷简涉及一些零散的病症知识。据此我们推测, 这一时期巫与医相互交融,医学并没真正脱离于巫,因此没有出现医学专著。第三个时期为医学脱离巫术的独立发展时期,即秦汉时期。秦始皇焚毁诗 书、百家语和非秦国史书,却留存“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出土的秦代涉 医文献,与法律、宗教方术方面相比较少,但放马滩秦简、里耶秦简等都有较多 的疾病记载甚至医方专辑出现,如放马滩秦简日书记载有33种人体病症; 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记载了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运用。出土的汉代文献 中,医学专辑开始大量出现,如张家山汉简、马王堆汉
4、墓帛书等都含有大量的医 学著作,内容涵盖医经、医方、房中术、神仙术等。许多西汉医书为目前该类别 所见最早的医书,这些医书虽古朴原始,少数还有巫术残留,但医学独立发展的 趋势已然显现。例如,马王堆汉墓医书五十二病方中,三味药、五味药甚至 七味药的药方已经出现。这些成就为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成熟药物配伍的形成, 起到了前期准备作用。这些都反映了秦汉时期才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独立发展时 期。为探讨医学水平提供条件出土文献为探讨人体认知、医学发展水平及医籍成书时间等问题提供了条 件。先秦涉医资料虽然极少,却能为早期医学特别是巫医并存时期的医学研究提 供空间。殷墟卜辞和楚卜筮祭祷简虽不是医学专辑,但所涉的病症内
5、容为疾病种 类研究提供了可能。众多疾病名与症候的出现,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也反映 了当时人们对人体自身的认知程度。就脏腑疾病来说,在殷墟卜辞中,仅出现了 “心”“腹”等脏腑疾病名,而楚卜筮祭祷简中还出现了以背膺、肩背、肩胛、 胁等部位疼痛症状为表现的脏腑疾病。症候描述逐渐丰富,反映了战国医学较殷 商医学有了一定进步。但这种进步仍然有限,上腹部和胸部疾病还难以区分,如 心与腹间的诸多脏器肺、胃、肝等名称在先秦并未出现,这些脏器名却大多见于 出土西汉文献中,这种差异无疑是先秦医学脏腑认知落后的反映。就现有出土资 料和传世文献来看,先秦时期常以“心”“腹”代表整个脏腑,“心”的概念甚
6、至 涵盖整个上腹部及胸腔脏器,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脏腑器官的认知仅停留在“心” “腹”二元区分的基础上。从此意义来讲,以楚卜筮祭祷简中对“心”“腹”“膺” 等相关病症的描述,推断墓主所患为何种脏腑疾病,须更为谨慎。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或秦汉之际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原因在于,其与 一些出土西汉医书之间存在明显的承继关系,如张家山汉简脉书与黄帝内 经灵枢的经脉篇关系密切,是经脉篇的祖本之一。经脉篇所述 的十二经脉,在脉书中只有十一种。出土新材料及其研究成果表明,西汉时 期的医学尚处于初兴时期,整体水平仍十分落后。整体审视体量丰富的出土先秦 与秦汉文献,医学专辑在西汉大量出现却不见于战国简册,仅有少量涉疾
7、病资料 散见于楚卜筮祭祷简。这种矛盾或许只能说明,巫医共生是战国医学的本来面目, 中国医学脱离于巫而独立发展应在秦代之后,黄帝内经之类的医学经典只能 成书于两汉中后期。为疾病对比研究创造可能出土涉医文献为地区间疾病或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的疾病进行对比研究创造 了可能。地区间疾病特别是脏腑疾病的对比,可以在北方和南方之间展开,也可 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和中游的江陵之间进行,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地区间常见疾病的 差异。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的疾病研究,可以江陵及其周边为例,如楚卜筮祭祷简 展示的是战国个体疾病案例,秦汉医方和医经则展示了这一时期江陵地区整体疾 病类型。因此它们共同重视的疾病,如“心”“腹”疾,应是当
8、时人们长期关注 的重要疾病类型。这类疾病如蔓草难除,晚期持续数年不可医治,直至死亡。先 秦楚人只能用卜筮祭祷来慰藉心灵,到西汉时期则多以导引术减缓胀满和疼痛症 状。找寻相关材料中人们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并与出土古尸现代科学解剖中得到 的疾病类型进行比较,将进一步增强对这一地区常发脏腑疾病类型的判断。在此 基础上,若再与近现代地方疾病进行对比,或将成为早期医学史研究的突破口。 古尸科考发现,江陵及周边在数千年前就是血吸虫、肝吸虫、人鞭虫等寄生虫病 疫区。在近现代,江陵及其周边仍是中国最严重的血吸虫病疫区之一。上述慢性 寄生虫病晚期类型的临床表现不仅与楚卜筮祭祷简所见病症极为相似,也与秦汉 简所见的
9、脏腑疾病多为“心” “腹”疾暗合。重新审视古代医学观点运用新材料、新观念和新方法,再度审视传世文献中的医学观点,则另有可 兹解读或发挥的余地。如左传中记载了大量疾病名称,具体疾病涉及内科、 外科、精神科等多种类型,其中一些疾病可以用出土文献来注解。在人们对人体 自身脏腑没有取得进展以及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知识为零的时代背景下,那些 建立在生活经验、地理气候环境和哲学基础上的疾病预防理论,如左传中秦 医和的“六气致病”说一经提出就被奉为经典,并一直被后世沿用,就不足为奇 To先秦时期,人们对人体五脏六腑还没有初步认知与区分的情况下,巫医实现 分离以及产生完善的阴阳五行理论或藏象学说也是不可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出土材料看先秦秦汉医学 附先秦及秦汉时期医官称谓考 出土 材料 先秦 秦汉 医学 时期 医官 称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0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