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蛇传故事探究明清江南大运河两岸城镇的社会生活 附明清时期的江南社会与文化.docx
《从白蛇传故事探究明清江南大运河两岸城镇的社会生活 附明清时期的江南社会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白蛇传故事探究明清江南大运河两岸城镇的社会生活 附明清时期的江南社会与文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内容提要:从“白蛇传”故事里涉及的地名可以看出江南大运河两岸的市镇为 了商业、生活和交通的便利选择了依水而建,商业中心通常设在城市内河与运河 的交汇处。许宣从杭州到苏州航线夜间通行与明清环太湖地区发达的桑蚕业紧密 相关。许宣生药铺主管身份的设定有利于展现出大运河带来的便捷物流,便捷物 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故事里提及的寺庙都位于城市的经济中心,庙会 的市俗化造就了庙市经济的繁荣,庙市成为江南市场的重要补充形式。从小说白 娘子永镇雷峰塔和传奇雷峰塔结局的区别可以看出,明清发达的商品经济 以及科举定额导致了许多生员弃儒从商,但科举入仕仍然是江南商人的理想目 标。明清小说戏曲的魅力之一,在于这
2、些作品向今天的读者展现出了一幅幅鲜活 的社会生活画卷。白蛇传故事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白蛇传说起源颇早,源远流长。宋代的西湖三塔记、明人田汝成的西 湖游览志、吴从先的小窗自纪等话本小说、文人笔记里曾多次提及相关内 容。但是这些作品和记载与后世的“白蛇传”故事相比,主要地点仅限于杭州,社 会环境描写较少,故事甚至可以模糊背景而存在。直到冯梦龙编写了白娘子永 镇雷峰塔,“白蛇传故事的主要人物与情节才丰满起来,故事发生的空间也扩 大到了苏州、镇江两地。此后清代的黄图班与方成培又分别在此基础上改编成了 昆剧雷峰塔传奇和雷峰塔,继续丰富了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自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白蛇传便是一个具有多功
3、能性的民间传说, 故事的情节发生与发展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联。江南的城市在经历元末战乱 后,经济萧条。依靠着京杭大运河这条经济大动脉带来的商业贸易,自明中叶起, 这里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市镇日益繁荣起来,成为明清两朝最重要的财赋 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江南的文化与风俗也渐渐刻上了运河的烙印,京杭大运河 对江南人民生活的影响渗透在各个方面。“白蛇传”故事涉及的杭州、苏州和镇江 恰恰都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上,这个故事展现出了明清时期江南大运河两岸社会生 活的风貌。创作者之所以会选择以杭州、苏州和镇江为故事发生地,也是为了讨 好来往于江南的客商以及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江南经济繁荣,是通俗文学重要的 消
4、费市场,以这里人们熟悉的大运河两岸重要的贸易城市为背景创作出来的故 事,更易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博得他们的好感。“白蛇传”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假托于南宋,反映的却是明代中晚期以来的 市井生活,因此“白蛇传”故事对研究明清江南大运河两岸的城镇社会具有极高的 历史价值。江南的城市格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杭州李将仕的生药铺开在三桥街,制伞的老实舒 家在清湖八字桥,许宣住在过军桥边的黑珠儿巷,白娘子住在箭桥双茶坊的巷口, 苏州王主人的客店开在吉利桥下,镇江李克用的生药店开在针子桥下,许宣在镇 江的生药铺开在了渡口码头上。显而易见,故事中无论住宅还是店铺都建在水 边。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巧合。不似别处的运河
5、常常因淤塞而断流或泛滥,杭州至 扬州段的京杭大运河又宽又深,长年通航。江南航运畅通,这里的运输和贸易都 高度依赖水网。为了交通、商业和生活的便利,城内会有多条水系与城外运河主 干道相联。城市往往沿内河形成,重要的商业街均是以内河桥市为中心而建,并 向两岸伸展,城市的街道也多以沿内河走向或通往河岸的长街与短巷为主,市镇 的商铺和住宅也多顺着河的走向铺陈。这些沿运河或运河支流发展的市街构成了 城市的大致框架。为了更好地利用运河水系,明清时期的杭州有过重筑城墙的历史。最初杭州 城有凤山、候潮、艮山、武林和庆春五座水门,明成化十一年(1475)又新开一个 涌金水门,以方便城市内河与运河主干线相连。冯梦
6、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中许宣游湖乘舟时吩咐摇船的张阿公上岸的涌金门,指的便是这座涌金水门。涌 金门位于西湖东面,杭州城的西侧,西湖与城内水系在此交汇。清顺治初年,朝 廷曾在杭州建立了驻防城,此驻防城便位于当时杭州城的西部,涌金水门在这座 驻防城的最南面。涌金水门在当时被视为出入杭州城的重要关隘。明清时期,苏州城内河与运河主干道的联系线路有两条:一条经城西北面的 白公堤汇入大运河,另一条从城西面的枫桥汇入大运河。这两条水路分别在 阊门附近的虹桥和渡僧桥与大运河交汇,因此明清时期苏州的商业闹市区主要集 中在城西阊门至胥门一带。明万历年间的牛若麟在其阊门重建虹桥记中记录 当时每天进出阊门的人流非常密
7、集,虹桥已是“跨濠以通行旅,错趾骈肩,无间 昏旦”。正是因为商业繁盛,阊胥商业街区渐渐冲破了城垣的限制,向着苏州 城外更西部延伸,慢慢形成了“自胥及阊,迤通而西,庐舍栉比,殆等城中的 局面,城外的商业集市与城内的阊胥商业中心由此连成了一个长长的带状商业 网。这条商业网又分为两条线,都是以阊门的虹桥为起点,一条由西北至虎丘, 一条由正西方向直通枫桥。从阊门到枫桥中间的商业绵延二十里,其中南北濠、 上下塘、枫桥、山塘泾都是当时非常热闹的商业区。方成培的雷峰塔第十九出虎阜里的黄莺儿便写道:“爽气四郊浮, 向山塘正仲秋,绿云金粟浓如酒。王孙浪游,山僧倚楼,衣香一阵飘红袖。 家住吉利桥的许宣要去位于苏州
8、城外西北方向的虎丘赏桂花,走的就是山塘街这 一线。山塘街是连接阊门至城外虎丘的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该街沿山塘河而建, 长约七里,被称为“七里山塘”,街上店肆林立、会馆齐聚,人流如织,相传北京 颐和园后湖的苏州街便是模仿的山塘街。杭州、苏州等城市的商业区沿运河一线分布,城市与运河主干道的连接处通 常才是商品贸易高度集中的区域,因此这些城市就形成了经济中心在城市一角而 非中心的格局。这些城市也没有像大多数古代城市一样呈现出横平竖直的整齐街 巷布局,这种依水而建的布局在江南的工商业城镇普遍可见,越是河流的交汇处 往往商业贸易越发达。二、经济的繁荣凭i昔靠大运河便利的交通带来的快捷物流,明清时期的江南经
9、济发达,市场 发育程度较高,商业活动频繁,是全国各区域中一个重要的市场。“白蛇传”的故 事不仅表现出了江南经济繁荣的一面,也展现出了江南市场的一些特色。1 .蚕桑业与夜航线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明清时期,苏杭并举,皆为著名的工商城 市,也是全国丝绸业的交易中心。蚕桑的养种是江南环太湖地区最重要的副业。 “白蛇传”故事里也能窥视出这一时期苏杭间蚕桑贸易的繁盛。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里,许宣因官府库银被盗案发配到苏州,后又因典 当库被盗案从苏州发配至镇江。对两次发配,原著中分别是这样描述的:”许 宣离了杭州到东新桥,下了航船,不一日,来到苏州“,以及“许宣在路,饥 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来到
10、镇江”。从中不难看出,许宣两次发配都 是沿京杭大运河走水路前往的。然而不同的是,从苏州到镇江,文中强调了“夜 住晓行”,也就是说船只在这一段水路夜间是不航行的。古代出于安全及人工的 考虑,夜晚一般不会轻易行船,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李甲和杜十娘 沿运河行至瓜洲时也写道:“大船停泊岸口约明日侵晨,剪江而渡,由此 可见一斑。从杭州至苏州的行船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据明代黄汴的一统路程图记记 载,从杭州到苏州一般是上夜航船,也就是晚间出发,先到长安坝,白天到达嘉 兴府后经过王江泾和封门,再经一夜航行便可到达吴江,吴江过去40里,就到 了苏州的盘门。接着由苏州府到镇江府的航船便不再提夜航之事。另具当代
11、学 者考证,明清时期由杭州出发到苏州盛泽镇有东西两条水路。其中东路最短:从 杭州出发,先到今天海宁境内的长安镇,也就是黄汴所提及的长安坝,之后再沿 长安塘北上至运河,来到嘉兴府,经过王江泾到达盛泽。这段航线大约需要用一 昼两夜的时间(11),与黄汴所记基本吻合。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从杭州到苏州,第 一天晚间上船出发,第三天中午时分便可到达目的地。苏州到镇江的里程和杭州 到苏州相差不多,但是如果晚上船只不航行的话,大约得用上五六天的时间才能 从苏州到达镇江,的确要比杭州到苏州的旅程辛苦得多。苏杭间为何会不同于别处,在这里出现夜行航船呢?这应该与明代中叶以后 环太湖地区蚕桑业的发展有关。“蚕桑之利,厚
12、于稼稽。”(12)明代江南已是“桑叶 宜蚕,民以此为恒产,傍水之地,无一旷土,一望郁然”(13)。到了清康乾年间, 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已是“地多植桑”(14), “植桑者益多,乡村间殆无旷 土。春夏之交,绿荫弥望,通计一邑无虑数十万株云”(15)。明清两朝,形成了 以浙江嘉兴和湖州为中心的环太湖蚕桑业市场。养蚕需要大量的桑叶。对于大多数的养蚕户来说,桑叶难以做到自给自足, 多数需要从市场购买,所以环太湖地区又出现了从事桑叶买卖的交易,甚至还出 现了专门的叶市。“桑出东西两山,东山尤盛,蚕时设市。”(16)养蚕对桑叶要求 极高,桑叶最好是当天采摘当天喂用,为了保证桑叶的新鲜,运输桑叶的航
13、船必 须在一天内到达目的地。在桑叶上市的日子里,桑农们都是通宵达旦地采摘,运 输桑叶的船只能封满整个河港。(17)“俟蚕长必贾叶饲之,轻舟飞棹四出。远贾 虽百里外一昼夜必达。迟则叶蒸而烂,不堪喂蚕矣。”(18)江南水网密集,小船 一昼夜大约可以行驶百里,因此在苏州以南的运河流域出现夜航船也与这一地区 蚕桑业高度商业化有关。“白蛇传”故事中许宜于清明节和白娘子相识,过了两日从白娘子处得到了 官银,后一天事发,紧接着没几天许宣便发配苏州。可以推算出许宣离开杭州的 日子正是江南地区桑叶贸易最为繁忙的时候,所以许宣乘夜行船来到苏州的情节 也是合理的了。2 .药材生意与物流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提到了多种商
14、业,如制伞、开茶馆、开客店、卖豆 腐等。明清时期的杭州城内百货业无所不包,湖州产的丝绸、嘉兴产的绢纱、绍 兴产的茶叶和酒、宁波产的海货、衢州产的桔子、温州产的漆器、金华产的酒在 杭州都能买到。除此以外杭州的餐饮、服务行业也颇具规模,吴敬梓儒林外史 中就描写杭州城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只吴山附近,”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 处”(19),可谓百业俱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介绍,许宣的父亲曾开生药店, 父母去逝后他便在表叔家开的生药铺里做主管。小说中为何要将许宣的职业设定 为生药铺的主管呢?作者通过这个职业设定又将为读者描绘出当时怎样的社会 风貌呢?药材生意和别的相比,自有特色。一方面,药材如衣食一样
15、,是与人民生活 紧密相关的物资;另一方面,药材讲究产地,如怀庆地黄、银夏柴胡、甘肃枸杞、 杭州白菊等,都要冠以地名。还有一些药材是特产甚至来自海外,如犀角、安息 香、沉香等。药材是生活的必需品,可是在本地往往并没有替代品,因此药材生 意对商业的流通依赖性尤其高。明朝初年,朝廷设置了官药局零售药品,但是药材流通性差。永乐年间,朝 廷重新开凿山东临清段的会通河,运河沿线发展迅速。明朝的四大药市分别为: 河北的安国、江西的樟树、皖北的亳州以及河南的禹州。这四大药市都处在交通 要道上,前三个药市还可以通过水路与京杭大运河相连。依靠着运河水系,药材 销售市场日渐扩大,全国的药材贸易和前朝相比有了长足的发
16、展。明代浙江永嘉 的张璃于弘治十一年(1498)中举,正德十六年(1521)考上进士。他做举人时,有 次生病需要用两颗红枣入药,在当地很难寻着,但是等他考上进土的时候,红枣 就已经是寻常之物了(20)。江南本不产枣,最初枣子传到江南因为量少,并不被 当作平常食物,而是用来入药,但是通过张德的经历也可见短短的二十来年中, 药材的贸易有了飞速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官药局走向了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民营药铺。随着经济的发 展,人口的增多,药铺也在不断地增加,并且在销售和经营上分工更细。但是就 全国而言,药材的贸易与流通十分不平均,药材流通明显偏在运河沿线,明清小 说中对此多有描述。金瓶梅里西门庆的父亲西门
17、达就是一位走川广,贩卖药 材的商人,后来西门庆在清河县开了一个大大的生药铺。江南并不是传统的药材 生产地,但是据明代李日华记载,当时在江南市场遍地可见产自四川的药材(21), 河南和江西两地的药材也大量输入江南(22)。特别是许宣活动的杭州、苏州、镇 江三市,药材交易异常活跃。明朝末年的杭州有药行专门接待省行药材商人,装 载药材的商船可以直接行驶到望仙桥一带。嘉靖三年(1524),就连卸任御医许某 也在杭州的靴儿河下新宫桥附近开设了许广和药室(23)。苏州的南濠镇更是形成 了专业的药材交易市场(24)。镇江被称为“银码头”,是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各 地商品在这里转输,长江中上游的药材大多都是从
18、这里转运至苏杭地区。明末的 苏州被描绘为“若枫桥之米豆,南濠之鱼盐、药材、东西汇入之木镰,云委山 积”(25)。其中药材被单列出来与米豆、鱼盐并列,足见药材的买卖是当时非常 重要的物资贸易。药材足鲁获利颇丰。生药铺为西门庆积累的资本是他走向发迹的原点。白 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在镇江开生药铺的李克用,店中伙计家中仆人都不少,过个 小生日也要开席两日,接待客人五十来个。他的生日筵席开在自家的东阁,他让 仆人将要净手的白娘子领到了“后面一间僻净房内”,以方便偷香窃玉,可见其宅 不小。就是许宣自己只租了一间房子,买下了一付生药厨柜,开业不到一年时间 里,已经是“普得厚利”,施给金山寺香钱的时候,也是随手拿
19、出了一块上好的降 香递给了和尚(26)。这些描述足见药材生意在当时利润丰厚,能较为快速地积累 财富。历史上,苏州名医叶天土便是“靠医致富”的典型(27)。清代江南运河沿线药材生意的兴盛是杭、苏、镇三地更是整个江南地区经济 繁荣的象征。江南药材贸易的基础是运河带来的便捷物流,依靠着四通八达的水 网,国内外的药材才能源源不断汇集于此,为这里的商人们带来丰厚的回报。3 .庙会与庙市“白蛇传”的故事中有很多情节都发生在庙会之时。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为例,就明写了苏州的庙会两次,镇江的庙会一次,暗写了杭州庙会一次。苏州 的两次庙会分别是二月半看卧佛以及四月初八释迦佛的生辰,镇江的庙会是七月 初七英烈龙王
20、生日,杭州庙会也是释迦佛的生日。“白蛇传”中对庙会的相关描绘可以看出当时江南的庙会有三大特点。首先 可见江南的寺庙多在城市繁华的商业区。明代苏州的寺观就多在交通要道以及从 阊门到胥门一带的商业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苏州两次庙会均在承天寺举 行,承天寺位于苏州城的中北部,雷峰塔传奇中苏州的两次庙会发生在虎丘, 离苏州的核心商业区域阊门一带并不远。镇江的庙会在金山寺,毗邻长江,其周 围自古以来便商业繁盛。其次,这里庙会活动非常频繁。故事中的三次庙会分别 发生在二月、四月、七月间,每次庙会还会持续几天,频率不低。第三,这些庙 会往往又会伴随着一些商业行为。小说中的许宣在苏州第一次逛庙会时就提到有 一
21、云游先生”坐在寺前卖药”(28),这可视为一种带有商业性质的宗教行为。雷峰 塔传奇中还写了庙会中有戏法表演。庙会型的集市也叫庙市,这种市场不仅会有宗教性,也会有非宗教性。江南 市镇上的寺观常常地处发达的商业区,有不少寺观靠近水路,如苏州的虎丘、镇 江的金山寺等,都可以坐船直接到达。将故事背景设在苏州的吴江雪中,男 女主人公江潮和吴媛就是坐船去支硼山的观世音大土殿进香(29)。三言儒林 外史等明清小说中江南的寺观也多在河湖之滨。寺观靠近水路,方便游客信徒前往,也利于商贩运输庙会上所要售卖的商品, 于是便形成了热闹的庙市。这些僧徒受到了繁华生活的诱惑,不免会对寺院生活 感到寂寞,向往着可以享受世俗
22、的生活,因此僧道们也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因为 有檀越,又与外界的世俗生活有着很多的接触,渐渐僧人们开始追求治生求利。 明代的吴江便有记载:“凡僧寺各有房分,每房占定邑人若干,谓之门徒,凡修 斋作福之类,他僧不得而预焉。私请私赴者,僧必兴讼。遇岁时节序,则印经咒, 书其祖先姓名,送与烧化。其家则酬以斋粮,自一斗以至一、二石为率,贫者则 杂辕柴薪豆麦之类与之。”(30)这些僧人垄断了民间的佛事,还会去民间打秋风, 要斋粮,和世俗生活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在苏州著名的虎丘寺,“其师澄公洎二 三僧徒,日为治生计。而苏俗缁流,市酷以为常。师不得已,偕众之海虞市井, 不二价,远近归之,息颇赢”(31)。这些便是
23、当时苏州寺庙里僧人发家的例子。僧人们也会借庙会向社会各界募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苏州释迦佛 生辰时,“街市上人抬着柏亭浴佛,家家布施”。镇江英烈龙王生日时,和尚“将 着一个募缘簿子道:伏望官人到寺烧香,布施些香钱! (32)寺院道观会从 这些募酬中获利不少。江南庙会频繁,但每次募酬都会非常顺利,说到底还是这 里强大的经济能力所决定的。这里的百姓之所以会积极地支持庙会,也是因为庙 会的存在促进了非宗教性的商业发展,让更多的商贩从中获利。举行庙市的时候,往往商贾云集、人流如织。“虎丘游船,有市有会。清明、 七月半、十月朝为三节会,春为牡丹市、秋为木犀市,夏为乘凉市。一岁之中, 惟龙船市妇女出游最
24、盛,船价亦增数倍。”(33)虎丘每次有庙会的时候,都会有 船家聚集在虎丘周围,靠摆渡挣钱。张岱也记载过杭州的庙市“凡胭脂簪珥、牙 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牙子儿嬉具之类三代八朝之骨董,蛮夷闽轴之珍异, 皆集焉”(34)。东岳诞辰时,在震泽”前后十余日,土女拈香,阖塞塘路,楼船野 舫,充满河溪。又有买卖赶趁,茶饼果梨,塑妆傀儡,走兽飞禽,杨笙兆鼓,琐 碎戏具,以诱悦童曹,所在成市”(36)(35),大多是一些受妇女儿童喜爱的商品。诚如顾颉刚所说:“赛会是南方好,因为他们文化发达,搬得出许多花样, 而且会得斗心思,一个地方有了几个赛会,就要争奇斗胜,竭尽他们的浮华力 量。”(36)这种庙会商业对于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白蛇传故事探究明清江南大运河两岸城镇的社会生活 附明清时期的江南社会与文化 白蛇传 故事 探究 明清 江南 大运河 两岸 城镇 社会生活 时期 社会 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0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