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象学视角看记忆的不同面向 附现象学视域中的数字记忆.docx
《从现象学视角看记忆的不同面向 附现象学视域中的数字记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现象学视角看记忆的不同面向 附现象学视域中的数字记忆.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人 工智能等领域的不断突破,记忆这一颇具个人性、私密性的领域逐渐被不同维度 的外在视角所聚焦。但在当前记忆的相关研究中,理论往往滞后于实践。因此,有必要从多学科视角继续反思和挖掘记忆现象。为此,编辑部约请国 内外学者从不用侧面关注记忆问题,希望通过“多维聚焦人类记忆”主题,多角 度展现记忆研究的新进展与深度反思,促进不同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从而碰撞出 一些新的可能。“记”与“忆”不同。“记”是记住,尽管过去,但未消失;“忆”是回想,将记住的重新唤起、 拉到眼前。相较而言,“记”偏向意识状态,而“忆”则偏向意识活动。一般认 为,与记住
2、相对的是忘记,或者说失忆,过去的消失了。但忘记不是纯粹的无, 该记住的没记住,这恰恰表明某物或某事曾经存在过。但与忘记相对的意识活动 又是什么?忘却和压忆体现了存在的变异性作为意识活动,“忘”大致有两种情况:一 种是经过努力,想起来了,“忘”被克服了,“遗忘” 一词充分表达了这一含义, 因“遗”而忆起,其实就是回忆;另一种是彻底的忘,怎么也想不起,在状态上, 就是忘记,在意识活动上,一般说成回忆不能。笔者愿意将此意识现象更简洁地 称为压忆。回忆遭到了挤压,变形了,特别别扭,肯定有什么,但不是这个,到 底是什么?压忆不是忘记,忘记是这种活动的结果。一般来说,忘记没有主动意 识,这种意识状态往往在
3、回忆和压忆发生时才会被觉察到,在别人提醒时,才会 说:“咦!我怎么忘了 !”努力回忆了,但就是想不起来:“我确实忘记了。”总之, 从意识状态看,记住和忘记相对;从意识活动看,回忆和压忆相对。记住意味着某物仍然以某种方式保留着,这是一种建构,表征着意识对流逝 着的自身的维持。回忆也是一种建构,是对被记住的某物成功的反身提取。回忆 是建立在记住之上的,预设了某物仍然在意识中。那么,忘记是否也是一种建构? 意识如何建构自身的失去?流逝着的意识不能维持自身,这难道不是悖谬的吗? 压忆呢?这种意识活动又建构了什么?还是说是某种建构的体现?记住、回忆和“忘” 一直是现象学讨论的重要论题,因为这些问题与感知
4、、 想象一样涉及意识对存在的建构。感知指向当下存在,想象是一种拟当下的意识 构造,而记住、回忆、忘记、压忆则标明了当下与过去之间的关联。这些之所以 重要,是因为存在当然不止于当下,它在本性上意味着延续。相比而言,记住和 回忆指明了存在的内在一致性,而忘记和压忆则体现了存在的变异性,存在可以 以变异与扭曲的方式存在和当下显现。曾在为回忆奠定了基础记住本身无须通过意识回返指明来确证,因为回想起 某事和这件事以某种方式存在不同。比如,我可以因为现在孤独而回忆起曾经与 朋友在一起的日子,但“和朋友在一起”这件事并不是因为我现在孤独才在我的 意识生活中保留着。实际上,无论我现在是否孤独,这件事总是在那里
5、,等待被 孤独的我或者沉浸在友情中的我重新唤起。被记住的事情的存在方式不同于其被 唤起的方式,前者是存在性的,后者是认知性的。但有趣的是,二者之间毕竟有 某种联系,回忆行为总是在当下境遇中被激发的,曾在的友情总是在当下的孤独 或快乐中被唤起。胡塞尔早年就已将记住的基础刻画为滞留的双重意向性。我们的经历并未消 失,而是依其显示以综合的方式流逝入意识的深处。流逝有两个方向,横向与现 在显现交叠,这既解释了当下的孤独何以能关联起曾在的体验,也解释了当下的 这种情绪何以被我们体验为孤独,这本身就是双向建制。纵向是曾在者本身的流 逝样式,在流逝中不断根据当下的处境变异自身。比如,在与朋友的和睦共处中,
6、曾在的友谊被加强了,而在与朋友的争吵中,曾在的友谊则获得了怀疑的色彩。 在其流逝中规定着下一个现在处境的生成。从认知的角度讲,当下处境中的显现样式是我回返地揭示曾在者的契机。但 如果局限在回忆角度,我们也只能说“有”这样的关联,如何“有”,这样的关 联本身何以可能?这些都无法得到解决,甚至都无从提出,因为我们只是顺着眼 前显现的关联回到某个相关的曾在者。现象学揭示的发生建构弥补了这些欠缺。 当下处境是在意识流中被建构的。比如,某人一句就事论事的话冒犯了我,有可 能是因为这句话本身对我曾在过,关联着我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当下发生 时,这句话对我已有意义,也就是说,在胡塞尔的纵意向上的意义关联
7、建构了我 对现在说出这句话的人的不快。现在发生的因而本性上总已经是历史的了。在此 意义上,回忆反倒是第二性的,因曾在建构了现在,我看似在现在回忆起某个确 定的曾在。实际上,之所以“确定”,恰恰是因为这个曾在隐含地先行构建了现 在,进而为回忆奠定了基础,如果单纯执着于实在的现在,我们根本无法揭示意 识深层的建构机制。压忆源自压抑如何理解忘记?同样,从回忆角度说,忘记是指曾在者在意识 的流逝中失去活力,无法被激活。但失去活力并不意味着消失,只是说其活力为 零,但此物仍在,用胡塞尔的话说,以观念的方式存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人 的见证可以激活我们的曾在。曾在总是在其显示方式中曾在,曾在能够被回忆,
8、是因为其显现方式与现在的关联向我们显现了。但忘记本身与是否能被回忆起无 关,笔者甚至怀疑,意识状态上的忘记是否真实存在。一则,不能将回忆不能等 同于忘记,意识活动和意识状态不是同一个层次的范畴。在特定的条件下,比如只要与现在存在之间建立起足够丰富的显现关联,已 经沉入意识深处并且失去活力的曾在是可以被唤起的,因为其依其自身的显现综 合着在那里存在,有待被重新赋予灵魂。再则,失去活力实际上意味着曾在与当 下显现之间的意向关联被中介化了。比如,一旦回到幼年成长的环境,成年人往 往会表现出某些幼稚的行为,这是因为当下的显现直接激活了意识的深层沉淀, 而这些深层积淀在个体的纵向体验中显然是被无限多的、
9、庞杂的在世经验中介过 的,在直接关联呈现之前,在意识状态上,这些积淀就是被忘记的。值得注意的是,从意识活动看,可以说我现在正在回忆,就像我现在正在感 知或想象一样,但我却不能说我正在遗忘。我正遗忘与某人的友谊,这恰恰是记 得。遗忘意为失去,经典现象学的显现与显现者的相关性对此不适用。因为遗忘 活动本身是不能被明见地意识到的,被遗忘之物据此似乎也无法在其显示方式中 被给予。但在显现者那里,遗忘确实存在,我们有太多无法回忆起的事情,否则也就 无须谈论回忆了。有人告诉我,我曾经说过什么,他见证了,但我就是回忆不起 来。压忆,这一悖谬事态因而意味着,尽管有“遗”留,但其所承载的意向关联 却无法发生效力
10、。这种意向关联,即横意向性,始终无法与纵向体验发生连接, 回返的目光只能循着现成在手的显现关联回溯寻找,但搁浅了、岔开了甚至被挤 压了,无法再深入一步。从回溯活动看,回忆不能体现为当下与过去在显现关联 上的不相合,而从发生建构看,回忆不能则展现为纵向的意义关联内部的自身抑 制。因而,压忆不是回忆在力量上的无力,而是体现出了深层意识建构中的困境, 它具体体现为纵意向中隐含的内在压抑,以及作为压抑之结果的对横意向的建构 的失效。实际上,主体回溯寻视的无效就是这种内在抑制和建构失效的体现。有 趣的是,需要回忆,这本身一开始就意味着对确定意义的先行建构的失效,我没 有或者根本没有能力对别人告诉我的这件
11、事赋予意义,因为我被抑制了,被困死 To概括一下,遗忘和回忆都建立在记住之上,记住本身的建构是决定性的,暂 时的遗忘源自记住的意义综合中发生的替代和中介化。回忆,就是消除替代或者 越过中介,重新找回相即的深层的意义建构,而回忆不能,也就是压忆的现象要 复杂得多。一方面,它展现为回忆者在与当下显现直接关联着的横意向性上的盲 目寻视,无法重建整体的意向关联;另一方面,从发生建构上看,它体现为意识 深层建构中普遍存在的自身压抑,寻视之所以盲目,是因为深层的自身压抑。压 忆根源于压抑。胡塞尔不否认压抑的普遍存在,他甚至认为在人的本性中同样存在这样的自 我否定,但这些最终是可以在幸福感中逐渐被消除的。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现象学视角看记忆的不同面向 附现象学视域中的数字记忆 现象学 视角 记忆 不同 面向 视域 中的 数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0157.html